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福乡二汪村位于桂南交通十分不便的一个大山脚下,全村有35户168人,其中男95人、女73人,壮族占96.34%。1956~1988年间经过16次各种方式的调查,共发现麻风病人19例,其中TT6例,LL13例。患病率在1959年高达93.75‰,发病率1953年为4651:16/10万,是国内罕见的高流行区。患者中男15,女4例;11~40岁者最多;家庭中有1例麻风的7户,2例的2户,有8例的1户(四代发生麻风)。经过联合化疗及  相似文献   

2.
广西贺县水口乡有一自然村,全村六户,居民39人,共发现麻风6例,其中男女各3例,LL2例,BT2例,TT2例;1986年患病率达153.85‰。自1985年发现首例患者以来,不断由县、乡、村的专业和兼职医生去宣传有关麻风的知识,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并由专业人员每年对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经过不同时间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皮肤活体组织的麻风杆菌接种于瑞士小白鼠足垫。在实验之前,排除了动物的自然分枝杆菌感染。其方法是将小鼠的足垫组织、大腿肌、肝、脾和少数其他脏器制成组织匀浆,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以除外任何可培养的分枝杆菌。作者认为,排除小鼠自然分枝杆菌感染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实验结果可能由于这样的间发感染而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4.
自从挪威学者韩森(Hansen)于1873年发现麻风杆菌以后,很多人都曾试图用各种方法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60年美国研究者Shepard才成功的创建了小鼠足垫感染模型。20多年来,该模型已作为麻风研究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他人在小鼠足垫感染模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新的实验感染模型。现将这些研究工作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灵长类动物麻风模型近年来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黑长尾猴、恒河猴、非洲绿猴、黑猩猩、长臂猿及树鼩等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特点分别进行了阐述,这些动物感染麻风菌后可发生播散性感染,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观察见到类似于人麻风的病变,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病原菌为麻风杆菌。资料表明,这些模型的应用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7.
上海市麻风医院住院者的视力伤残调查上海市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华克新眼麻风的原发或继发损害均以眼前段为主,以角膜、虹膜和结膜的损害后果严重;尤其是兔眼、角膜麻木及虹睫炎,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失明。我们曾对本市麻风医院200例住院者进行了有关视力伤残的...  相似文献   

8.
第4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到2000年作为公共卫生问题消灭麻风的决议,并把消灭的标准定为流行率低于1/万.过去8年有几个国家使用MDT的经验表明,如果登记病历有80~90%上了MDT,5年流行率减少十分之九是可能的。根据在许多国家的观察,患者未登记是由于患者和周围的人不认识这个病,特别是在早期,大部分由于害怕歧视,隐瞒了病情。通过卫生教育可使人们识别麻风早期症状和消除社会上的障碍,使隐匿患者自己报病。由于病人看到效果高,确能治愈,许多地区报病的有所增加。监测麻风流行病学变化最敏感的指标是小年龄组发病率的变化。成年组,特别是在30或40岁以上的发病,可能是在儿童期感染所致。因而,随着所有患者用MDT和发病率下降,在较老的年龄组中继续保持麻风低发病率,不能说明是新感染。尽管发病低,还是难以设想能在今后  相似文献   

9.
麻风的家庭内发病较高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一个家系的77人中竟有麻风患者17例则实属罕见。患者,男,52岁,双眉全脱,面部四肢及躯干有边缘不清的红色浸润斑,四肢远端麻木;皮肤查菌(卅);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典型泡沫细胞和大量抗酸菌。诊断为  相似文献   

10.
利用鼠麻风菌的细胞培养模型试验了几种药物对鼠麻风菌的作用。利福平(10μg/ml)和链霉素(100μg/ml)能抑制巨噬细胞中鼠麻风菌的增殖,而氨苯砜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在鼠麻风动物感染模型中的结果完全一致。新药R—773(10μg/ml和5μg/ml)也能抑制细胞内鼠麻风菌的增殖。因而,鼠麻风菌的巨噬细胞模型可望作为麻风药物筛选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麻风康复中发挥乡镇医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麻风康复中发挥乡镇医院的作用山东平度市麻兰镇医院刘成章平度市皮防站曲同喜平度市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二十八个乡镇,面积三千多平方公里;累计发现1611名麻风病人,分布在所有的32个乡镇和办事处;现在存活的694名病人中,有畸残的469名;正在开展的中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麻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66例住院麻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和精细护理管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麻风SAS评分与SD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麻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精细化管理组3个月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度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明显改善麻风住院患者抑郁、焦虑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镇江市地处长江下游,为沿江城市,属丘陵山城。自1960年10月以来,经过反复普查,线索调查和专科门诊等多种形式,基本上摸清了麻风流行情况。通过多年综合防治,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已明显下降,至1988年底,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现将市区历年来麻风流行概况分析如下。一般资料:历年来先后发现麻风172例,分布在65个自然村、39个居委会,及23个厂矿。占全市乡镇、街道的94.4%。其中男性121例,女性引例,男女之比为2.4:1;少菌型123例(71.5%),多菌型49例(28.5%),两者之比为2.5:1,发病年龄7~72…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九带犰狳已被确认为人麻风的理想实验模型。作者研究了28隻野生犰狳,其中18隻经左股静脉注入10~8条麻风菌.10隻经左股皮内注入10~7条麻风菌。每3个月检查一次犰狳外表的改变。每6个月作一次耳部活检查菌。如犰狳耳部活检查菌阳性或尸解时肝、脾内发现细菌,则认为是全身播散性麻风.测量每个结节的直径。静脉注射感染的3隻犰狳,于接种后12个月进行结节活检,1隻还作了电子显微镜检查。2隻皮内注射的犰狳,于接种后24个月进行活检。在18隻静脉感染的犰狳中。15隻于11~16个月在接种部位发生结节。结节质硬,长10~20mm.宽4~10mm,沿静脉注射的纵向分布。结节位于皮下。与静脉粘连,不与皮肤粘连。  相似文献   

17.
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疾病预测在防病工作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现有的历史资料再分析,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制定正确的防治对策,更有效地控制疾病流  相似文献   

18.
人麻风菌在体外培养迄未成功,有关的知识几乎全部得自鼠足垫感染。然而麻风菌在鼠足垫的繁殖有限,亦不能象瘤型麻风那样产生损害,故不能作为播散性麻风的模型。据报九带犰狳可发生较人更严重的播散性麻风。1g犰狳组织的麻风菌量可达几十亿条,为1g人皮肤麻风瘤含菌量的100~1000倍,可提供足够数量的麻风菌作微生物、免疫和化学治的疗研究,但用于化疗的研究还不多。作者将体重4~5kg雌雄各5只的九带犰狳,每个静注1mg/kg体重的DDS后,隔  相似文献   

19.
以灰色模型预测麻风的发病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将得自治疗前和治疗后的LL及BL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接种到Balb/c裸鼠右后足垫,又取裸鼠繁殖菌做亚代按种.18个月后回收菌达1000~2000倍,可见细菌已播散到未接种的足及舌、耳和鼻尖等处.接种一年后出现足垫肿胀。初代和亚代的足垫回收菌,其生长曲线大致相符.二株治疗后的麻风菌接种于裸鼠未见繁殖。从裸鼠组织中回收的抗酸茵经试管内培养和足垫平行对照,初步鉴定为人麻风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