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骼肌耐疲劳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骼肌耐疲劳训练的方式及训练后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用2HZ的起搏器对7条犬的右侧背阔肌进行为期8周的耐疲劳训练,通过ATP酶染色区分肌纤维类型并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经过8周的电刺激,背阔肌慢缩纤维含量由38.6%±6.8%上升至98.3%±2.1%,快缩纤维由64.3%±7.0%下降至3.4%±4.4%。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训练后肌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体积增大,嵴的数量也增加。肌原纤维变窄且有分支变化。结论经过长期电刺激骨骼肌可转变为富含慢缩纤维的耐疲劳骨骼肌,肌原纤维变窄且有分支现象。  相似文献   

2.
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目的 为减少背阔肌皮瓣切取时供区的代价,尽可能保留肌皮瓣切取后背阔肌的功能。方法 通过了解胸背神经、血管的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时不将胸背神经完全切断,保留部分或全部神经的支配。手术前后对背阔肌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进行检查,了解术后保留的背阔肌功能。临床应用20例修复下肢或前臂软组织缺损或伴骨外露。结果 19例移植皮瓣成活良好,保留的背阔肌有收缩功能存在。结论 在切取一定大小的背阔肌皮瓣时,保留胸背神经的支配,可减小背阔肌的功能损失,使供区的代价降低,符合皮瓣切取原则。  相似文献   

3.
背阔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施渝升,叶世会,叶庆福我院采用背阔肌肌皮岛状瓣修复项背部巨大复发性纤维内瘤,胸大肌发育不良之小乳症和转移性胸壁癌的修复。特别是转移性胸壁癌这病例,系乳房癌根除术后,采用同侧背阔肌肌皮岛状瓣修复,获满意结果,现介绍如下:患者,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8例病人用背阔肌移位法重建伸髋及稳定膝关节,文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着重指出:背阔肌移位后收缩力仍很强大,用以替代一侧臀肌及大腿部肌群严重麻痹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携带少量肌袖的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者3例,四肢部位皮肤缺损者7例.在游离皮瓣过程中,将胸背神经和大部分背阔肌留存于供区.根据创面缺损情况设计携带穿支血管处的少量背阔肌肌袖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大小为4.5 cm×7.0 cm~6.5 cm×12.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10例患者2~41个月,游离移植的皮瓣成活良好,缺损修复后其外形较满意;供区余留的背阔肌其收缩功能仍存在,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该术式中保留的部分背阔肌肌袖,既有利于保护穿支皮瓣,又可改善皮瓣的臃肿外形;保留了胸背神经和大部分背阔肌,使供区损伤较小,符合皮瓣切取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衰状态下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条杂种犬 ,游离背阔肌 ,游离胸降主动脉 ;以背阔肌瓣包绕降主动脉 ;以异搏定诱导心衰 ;以骨骼肌刺激器刺激背阔肌瓣收缩。结果 心衰诱导满意 ,在主动脉成形术 (反搏 )后 ,与心衰时相比 ,舒张期平均压上升了 18 5 % ,心内膜下活力指数上升了 17 0 % ,冠脉流量增高了 2 6 8% ,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了 19 4%。结论 在急性实验中 ,动力性降主动脉成形术可改善冠脉灌注和心肌氧供 ,改善心功能。该术式为充血性心衰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解剖和电生理两方面论证背阔肌分区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能更合理地利用背阔肌。方法  1、对 10具成人尸体进行背阔肌内的血管、神经解剖 ,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 ,将背阔肌分区。 2、利用体表电极记录 13例 (2 5侧 )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 ,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3、应用外下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为 10例患者行乳房再造和肘关节及胸壁瘢痕创面的修复。结果 背阔肌内的主要血管神经分内、外侧二支 ,按内、外侧支的分支分布可以将背阔肌分成内上和外下二区。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临床分区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和肘关节及胸部瘢痕创面修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背阔肌可以分为二区并能分开应用。外下区较内上区在肩关节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8.
肌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不仅可应用于创面缺损的覆盖、外形的重建,有收缩能力的肌瓣还被广泛应用于瘫痪肌肉的动力功能重建。除了骨科临床常用的四肢动力功能重建外,还被探索应用于外科其它领域的功能重建。如Acker报道的背阔肌心肌成形术(cardiomyoplasty)、Perez—Abadia等报道的股薄肌成形术(graciloplasty)以及Baeten等报道的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dynamic graciloplasty)等,Stremel将其统称为动力性肌成形术(dynamic myoplasty)。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背阔肌皮瓣联合KW5型外固定支架修复小腿缺血性肌挛缩亚急性期创面、预防踝关节挛缩、足趾爪形畸形的方法.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1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亚急性期的患者,入院后充分切开减压或清除坏死肌肉,创面新鲜后,用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踝关节安装KW5型外固定支架,足趾用克氏针固定,克氏针远端折弯.KW5型外固定器、克氏针保留3个月,术后调节KW5外固定支架,拉伸踝关节,绷带牵拉克氏针远端使足趾背伸,预防马蹄内翻足、爪形趾畸形.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9~12个月,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小腿外观饱满,肌电图检查移植背阔肌的电生理活动均出现肌电活动,4例可以扪及肌肉收缩,11例均无明显动力,不能伸趾.11例踝关节均出现僵硬,但未出现马蹄足畸形,有2例第一足趾出现轻度爪型趾畸形,其余爪型畸形皆获得满意预防,能全足负重行走,功能满意.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 结论 背阔肌皮瓣联合KW5型外固定支架,可以修复小腿缺血性肌挛缩亚急性期创面,恢复小腿良好的外形,避免出现马蹄足、爪形趾畸形.  相似文献   

10.
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解剖和电生理探讨背阔肌分区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以便指导临床应用。方法(1)对10具成人尸体进行背阔肌内的血管和神经解剖,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将背阔肌分区。(2)利用体表电极记录13例(25侧)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分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3)应用外下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支配范围,为10例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壁瘢痕创面的修复。结果:(1)背阔肌内的主要血管神经分内,外侧两支,按内,外侧将背阔肌分成内上和外下二区。(2)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3)分区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部瘢痕创面修复均得满意效果。结论:背阔肌可以分为二区并可分开应用,外下区较内上区有肩关节运动中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1.
背阔肌肌腱移位术是治疗后上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重要方法,它通过重建肩关节力偶、恢复外展旋转肌肌力,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其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且无明显骨关节炎的肩袖撕裂患者。既往手术史、肩胛下肌撕裂、小圆肌功能受损等均会影响背阔肌肌腱移位术的疗效。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手术方法也得到了一系列改进。该文对背阔肌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陈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40(10):1149-1152
机器人和腔镜背阔肌乳房重建是目前乳房重建的重要手术方式,包括背部供区“无痕化”背阔肌乳房重建、“皮岛式”背阔肌乳房重建。其特点为:腋窝无切口,仅做3个trocar孔,在微创视野下通过皮下隧道完成背阔肌皮瓣切取或转移,随后3个trocar孔可用于术后引流,不增加额外切口;背部供区不遗留瘢痕;微创视野下获取背阔肌肌瓣整个过程不需要拉钩。机器人和腔镜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优势为切口隐蔽、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和腔镜背阔肌乳房重建是目前乳房重建的重要手术方式,包括背部供区“无痕化”背阔肌乳房重建、“皮岛式”背阔肌乳房重建。其特点为:腋窝无切口,仅做3个trocar孔,在微创视野下通过皮下隧道完成背阔肌皮瓣切取或转移,随后3个trocar孔可用于术后引流,不增加额外切口;背部供区不遗留瘢痕;微创视野下获取背阔肌肌瓣整个过程不需要拉钩。机器人和腔镜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优势为切口隐蔽、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在50具(100侧)成年尸体标本上,对背阔肌和三角肌有关的应用解剖进行了观测。背阔肌为一较理想的供肌,只要切取成与原三角肌大小相等的扇形肌瓣;将其移位倒置于三角肌原位即可。其移位可有两个途径供选择,依手术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1、背阔肌倒  相似文献   

15.
背阔肌解剖分区及其肌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背阔肌的解剖分区及各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方法 对10具成人尸体背岂进行血管、神经解剖并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将背阔肌分区、。利用体表电极记录13例(25侧)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并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背阔肌的主要血管、神经来自胸痛血管、神经及其内、外侧分支,部分来自肋间血管、神经,胸背血管、神经分支及肋间血管、神经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胸背血管、神经内、外侧支及其延长线将背阔肌分成三个区域。三区在肩关节6种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结论 背阔肌内不同区域肌纤维在肩关节运动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领域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恒定的血管解剖,且无需配合血管吻合等显微外科技术,操作简便,还可根据所需的缺损组织量进行相应的获取范围的调整。从单纯背阔肌到扩大背阔肌再到迷你背阔肌的探索历程,以及与假体、脂肪移植等整形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回顾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的发展使医生能够更好地依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最合适的重建方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塑造更为美观的外形。  相似文献   

17.
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由Schottstaedt(1955)和Hovnanian(1956)首先提出,背阔肌肌力强大,血管神经蒂粗大恒定、易于显露和保护,切口隐蔽,为屈肘功能重建中首选的肌肉动力来源。1 应用解剖背阔肌为扁平的三角形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腋部,起自下六个胸椎、全部腰椎及骶椎的棘突和棘间韧带以及髂嵴后部,还有部分肌纤维起自肋骨及肩胛骨下角,背阔肌肌腱扁平,从前下方包绕大圆肌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背阔肌主要的血管神经为胸背动、静脉和胸背  相似文献   

18.
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JG  Yang X  Xue ZQ  Du P  He W  Sun GC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8-49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瓣转移矫治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10例患者采用侧胸垂直切口及腋下小切口切取转移背阔肌肌瓣矫正胸壁畸形,注意腋前皱襞的重建。结果 10例背阔肌肌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效果良好。结论 背阔肌肌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供保证,能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是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健侧G移位术中背阔肌上、中、下份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的差异,了解臂丛神经根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从而为同侧G移位术的应用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于健侧G移位术中依次刺激臂丛神经上、中、下干,分别于背阔肌上、中、下份记录CMAP,比较CMAP波幅差异,确定各臂丛神经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术后4周随访背阔肌肌力。结果CMAP波幅提示背阔肌上份主要受臂丛中干和上中干支配占60%,受上干支配仅10%;中份受中干支配占70%,受上干支配占15%;下份受中、下干和中干支配占70%,无单独上干支配。综合背阔肌上中下份分析显示由上干主要支配仅占8%、由中干主要支配占33%、由下干主要支配占10%、中下干支配占23%、上中下干支配占8%。术后4周随访背阔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术中对背阔肌所受臂丛神经支配的电生理权重的研究,证实了同侧G神经根移位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早期采用股薄肌成形术治疗排便失禁的效果不太理想,因为排便节制需要移置股薄肌的长期和随意的收缩.如另再植入一电极以刺激股薄肌处于长期收缩,这一方法称之为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电刺激导致的阻力增加,可以对抗受刺激肌肉的疲劳,使其肌纤维由Ⅱ型(疲劳占优势)逐渐转换为Ⅰ型(耐疲劳).作者随访了26例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的临床结果.全组病人的中位值年龄为44岁(18~70岁),其失禁原因有肛管闭锁9例、创伤5例、神经性2例和原发性10例.2例已作结肠造瘘,19例曾作肛管手术,其中2例在10年已作股薄肌成形术,仍有失禁.按Pic-krell介绍的方法作股薄肌移置术,保持其神经供应的完整.至少相隔6周后,根据经皮电刺激找出股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