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是某些心肌区延迟激动的反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出现 VLP 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危险增加。病人和方法 223例 AMI,其中59例(A组)于症状开始4小时内静脉滴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mg(3小时内滴完);164例(B 组)接受常规治疗。于入院后平均5±3(1~17)日冠脉造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二磷酸果糖 ( FD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 ,以观察该药对 AMI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 QTd)、心室晚电位 ( VL P)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12~ 2 0 0 0 - 0 5住院的 AMI患者 6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 ,且临床无心功能不全、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发病至入院时间为 4~ 12 h。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0± 9岁 ;梗死部位 :下壁 9例 ,前壁 11例 ,前间壁 7例 ,前间壁 下壁 2例 ,高侧壁 1例。对照组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0± 10岁 ;梗死部位 :…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冠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探讨AMI溶栓治疗后冠脉早期和晚期再通对AMI范围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108例起病3.75h内入院的AMI患者,随机接受rt-PA(55例)或安慰剂(53例)治疗。47例在治疗开始后17±0.8h作冠脉造影(A组),61例在第10天作冠脉造影(B组),梗塞区供血冠脉TIM 0~1级为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过程包括①粥样硬化斑隐袭性加重,②粥样硬化斑突然破裂,③冠脉血栓形成,④自发性纤维蛋白溶解,⑤再次血栓形成,和⑥冠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AMI后连续冠脉造影证明,梗塞区供血冠脉阻塞率,在症状开始后4h内为87%,12~24h后为65%(自发性纤溶),2周后则降至21%。研究对象为顺序的308例AMI(男260,女48),平均年龄56±10岁。于症状开始后平均1.8±0.9h静脉滴注链激酶1.5万U(lh滴完),平均于7日(6~8日)后作冠脉造影。对照组为顺序的30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男232、女70例,平均年龄55岁,均作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D后阻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对本病预后的影响众说不一,故本文将予以论证。选择AMI后进行冠脉造影者146例,其中120例阻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者为A组、26例半建立者为B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11岁和51±11岁、AMI至冠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9±19天和19±15天,p均>0.05。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胆固醇水平、阻塞的冠脉、用药史、左室射血分数、收缩与舒张半期容积等均无差异。平均随访时间各为42±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23例,(19%)、B组8例(31%),p>0.05;再梗A组14例(12%)、B组2例(8%)、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A组19例(16%)、B组3例(12%),  相似文献   

6.
冠脉内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新疗法中的一种。然而,冠脉内溶栓疗法中尿激酶的最理想剂量尚未确定.本文为确立尿激酶冠脉溶栓疗法的适宜剂量进行观察研究.方法:AMI 患者25例,男20,女5例,年龄37~78岁(平均59.5±11.0岁).冠脉再通组15例,男11,女4.平均年龄57.2±10.1岁;未通组10例,男9,女l,平均年龄62.6±11.5岁.用尿激酶240000IU 溶于20ml 溶液中在10分钟内注入 AMI 患者的冠脉内.可重复使用,直到冠脉再通,或最大量达960000IU,再通组有1例的尿激酶用量多达1200000IU,不通组1例的总量达1440000IU、再  相似文献   

7.
选择初次心梗发作后一周以上、未经溶栓治疗或冠脉成形术的存活病人105(男75女30)例;年龄30~80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甲组5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再通;乙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持续阻塞。心梗后23±13(5~44)个月禁食取静脉血样备测。 甲乙两组的年龄、性别、种族、心脏活性药物的使用、梗塞区供血冠脉、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左室作功均无显著差异。甲组血浆脂蛋白a浓度低于乙组(18.5±21.7对49.1±44.8mg/dL,P<0.001),而血浆纤  相似文献   

8.
高芳  薄其兰  王庆斌 《山东医药》2001,41(18):78-78
1996年 12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 62例。现就其溶栓治疗情况分组分析 ,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血管再通的影响。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有典型胸痛、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谱升高 ,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4 6例 ,女 16例 ,平均 5 6.8± 11.8岁 ,均具溶栓适应证。随机分为两组 :1早期溶栓组 (发病至就诊溶栓时间在 4小时以内 ) 3 2例。男 2 4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6.2± 11.6岁 ;2中晚期溶栓组 (发病至就诊时间分别为 4~ 6小时和 6~ 12小时 ) 3 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7.1±…  相似文献   

9.
赖诺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 ,是AS及其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患者早期应用赖诺普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AMI组 :选择本院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5月AMI患者 68例 ,男 4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 5 8±1 0 )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 34例 )和赖诺普利治疗两亚组 ( 34例 )。其中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2 4例、高胆固醇血症 1 6例。正常对照组 :34例 ,男 2 4例 ,女1 0例 ,平均年龄 ( 5 8± 9)岁 ,为体检健康人…  相似文献   

10.
58.1±8.6(40~75)岁的连续75(男63,女12)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原20mg,然后在60分钟内静脉输入60mg)。其中前壁心梗33例,下壁心梗42例;单支、双支和叁支冠脉病变者分别有35例、27例和13例。各例均为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者已除外。溶栓治疗后6~12小时进行冠脉造影。A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示有再灌注(TIMI2~3级)。B组2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未见再灌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前瞻性长期随访,借以确定临床检查、后电位和运动试验诸指标中的独立预后因子。1986·5·1~1988·2·1间连续入院的250例 AMI 后至少存活7天的患者中,176例符合要求,其年龄为56±9(28~70)岁,女性占20%。原有心肌梗塞史者占12%。发病后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型钙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开胸冠脉结扎制备兔AMI模型 ,于 1周和 2个月处死动物分离心室肌细胞 ,以膜片钳技术记录梗死及周边区心外膜细胞L -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的变化。结果 AMI兔梗死周边区心外膜细胞L型钙电流受到抑制 ,电流密度 -电压关系 (I -V)曲线上移 ,其峰值电流密度在正常对照组、AMI后 1周和 2个月分别为 - ( 5 5 8± 1 5 3) pA /pF(n =10 )、- ( 3 5 2± 0 93) pA/ pF (n =6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和 - ( 4 84± 1 4 8)pA/ pF(n =11,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但I -V曲线的形态轨迹不变。其失活曲线左移 ,失活速度加快 ,半数最大失活电位 3组分别为 -( 13 1± 4 2 )mV、- ( 2 5 9± 7 0 )mV和 - ( 2 1 3± 5 6 )mV ,P <0 0 5。结论 AMI后梗死周边带心外膜细胞L型钙通道受抑制 ,可能为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AMI后 2个月钙通道的异常程度减轻 ,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雅施达做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已普遍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病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而雅施达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国内报道很少。近年我们应用雅施达治疗 AMI,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按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 AMI诊断标准 ,选择1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期间住院 AMI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治疗组 :男12例 ,女 8例 ;年龄 51± 5.7岁 ;并发高血压病 6例、糖尿病 2例 ,心功能不全 2~ 3级 3例。对照组 :男13例 ,女 7例 ,年龄 53± 5.8岁 …  相似文献   

14.
52例心房晚电位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 以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滤波后的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7.52±2.92)ms,对照组为(113.05±1.20)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5±0.25)μV,对照组为(3.72±0.19)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9±0.32)μV,对照组为(4.71±0.28)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 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颇的1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肌酸激酶(CK)同功酶 MM_3(MM_3-CK),在其羧基末端赖氨酸水解后,先转化为 MM_2,再转化为 MM_1。实验证明,阻塞的冠脉再灌注后15~30min,血浆 MM_3-CK 即明显升高,故可作为再灌注及其开始时间的良好标志。病人和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年龄21~75(平均57±8.9)岁,男72、女12例。其中溶栓疗法后60~90min,50例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恢复通畅(A 组),19例则仍持久阻塞(B 组),将这两组病例作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桂玉  高熙智 《山东医药》2000,40(15):28-29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并有向青年转移的趋势。为探讨青年人 AMI的发病特点 ,我们对 2 5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青年组 AMI患者 2 5例 ,男 2 4例 ,女 1例 ;年龄 2 8~ 44岁 ,平均 35.8± 8.2岁。中老组 AMI患者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 58.3± 7.6岁。两组患者均有典型的 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变化 ,急性期后遗留病理性 Q波。两组均在 AMI后 30~ 45天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 J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 (ACIS)几种血浆介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 5例 ACIS患者被分为 AMI组(4 3例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2例 ) ,于其发病后 12、 14、 48小时和 2 0天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内皮素 (ET)、β内啡肽 (β- EP)水平。结果 :ET峰值 :AMI组、心绞痛组分别为发病 12小时的 2 88.4± 80 .6 pg/ml,2 45 .1± 6 3.4pg/ml;β- EP峰值 :AMI组为 2 4小时的 2 10 .9± 5 0 .2 pg/ml,心绞痛组为 12小时的 15 4.2± 47.6 pg/ml;CK-MB>15 0 U/L 组 :β- EP2 40 .5± 42 .6 pg/ml,ET30 2 .4± 5 8.1pg/ml,明显高于 CK- MB<10 0 U/L组的 (P<0 .0 5 )。心功能 级患者 :β- EP 2 48.6± 2 7.3pg/m l,ET 311.6± 45 .2 pg/ml,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P<0 .0 5 )。结论 :(1) ACIS发病后 β- EP在 2 4小时达到峰值 ,升高程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有关 ,它是 AMI后心衰的病理性介质之一 ;(2 ) ACIS发病后 ET迅速升高 ,12小时达到峰值 ,是急性损伤时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子 ,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观察 177例冠心病患者中糖耐量低减 ( IGT)的发病情况 ,并通过冠脉造影 ( CAG)观察其冠脉病变特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7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 OGTT) ,根据 WHO ( 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 3组 ,糖耐量正常组 ( NGT组 ) 10 2例 ,男 5 7例、女 4 5例 ,年龄 4 1~ 6 5岁、平均 ( 5 6 .9±9.1)岁 ;IGT组 4 1例 ,男 2 1例、女 2 0例 ,年龄 39~ 6 2岁、平均 ( 5 7.1± 8.6 )岁 ;2型糖尿病 ( DM)组 34例 ,男 19例、女15例 ,年龄 4 0~ 6 …  相似文献   

19.
我院两年来对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 32例与非冠心病 30例作了体表心室晚电位 ( VLP)时域分析检测。发现 L P对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冠心病组 ,共 32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 2~ 74 ( 58± 11.5岁 )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 QMI) 11例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 CCI) 12例。非冠心病组 ,共 3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5~ 61( 38± 13)岁 ;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10例 ,病毒性心肌炎9例 ,肺心病并心力衰竭 7例 ,原因不明室性…  相似文献   

20.
有关侧枝循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已争议了50年。作者先前的研究提示,侧枝循环的存在与否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长期预后。4年跟踪结果表明:梗塞冠脉远端灌注良好者,死亡率较小、相反冠脉仍闭塞,而其远端无灌注者,经常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MI再发、充血性心衰和猝死。本研究评价梗塞冠脉侧枝究盈对AMI存活者死亡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AMI患者146例(男性108例,女性38例),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梗塞冠脉有侧枝充盈,共120例(男89,女31;平均年龄48±11岁);第2组梗塞冠脉无侧枝充盈,共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