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我科自 1992年 12月~ 1999年 6月共施行LC3870例 ,其中转开腹手术 31例 (0 .8% )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34例 ,女 3136例 ,男女之比为 1∶4 ,年龄 12~ 83岁。在开展LC前 180例时中转开腹 9例占 5% ,实施 80 0例时中转开腹 19例 ,占 2 .38% ,实施 170 0例时中转开腹 2 4例 ,占 1.4 % ,实施 3870例时中转开腹 31例 ,占 0 .8%。2 讨论2 .1 中转开腹手术的评价从开展LC起便有LC中转开腹手术 ,但LC中转开腹手术国内报道LC中转开腹率在 2 .33%~10 .70 %间[1~ 3] 。多数学者主张放宽中转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本院9年间320例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的全程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中转开腹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有效途径。不同的中转原因决定了护理上的特殊性。结论 对腹腔镜中转开腹有正确认识,对不同中转原因病例给予不同的侧重护理。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l0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7.4%,中转开腹27例,占2.6%。其中被迫性中转开腹17例,占1.7%(胆囊局部粘连严重)。强迫性中转开腹10例,占0.97%。(胆管损伤6例占0.58%,出血4例,占0.3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依次为腹腔粘连严重,胆道损伤及出血。严格腹腔镜手术程序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如何把握中转时期。方法:分析总结我院61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手术效果。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23d;被动中转开腹(发生腹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病例术后痛苦增加、恢复慢,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61d。结论:适时中转开腹,将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9月 ̄2006年3月,2 062例LC中31例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LC成功率为98.5%,中转开腹31例,占1.5%。其中,病变因素致中转开腹23例,占1.11%,技术因素致中转开腹8例,占0.39%。结论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胆囊炎症程度、腹腔内广泛粘连、胆道损伤及出血。严格LC适应症及手术程序,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 2011年12月行LC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LC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4.9岁.其中主动中转开腹手术25例(64.1%),原因包括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这些因素导致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甚至瘢痕化;被迫中转开腹手术14例(35.9%),原因包括术中大出血、胆囊管或肝胆管解剖变异、气腹构建失败.结论: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34例LC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7.4%,中转开腹14例,占2.6%。其中被迫性中转开腹9例,占1.7%(胆囊局部粘连严重)。强迫性中转开腹5例,占0.9%(出血1例,胆瘘1例,施夹器故障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结肠损伤1例)。结论:强调重视胆管和胆囊血管畸形,对胆囊急性炎症水肿或重度萎缩致Calot三角区三管结构关系不清的病例,果断AICL处理是LC避免损伤胆管、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严格手术程序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112 5例 ,中转开腹 2 1例 ,中转率 1 87%。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31~ 73岁 ,平均 42 2岁。胆囊三角炎症粘连重、解剖不清 6例 ,术中出血 5例 ,胆道损伤 3例 ,胃肠损伤 2例 ,胆囊管结石嵌顿 2例 ,术中发现胆囊癌 1例 ,胆总管憩室样扩张 1例 ,窗型胆囊 (无胆囊颈及胆囊管 ) 1例。行胆囊切除术 14例 ,胆囊切除、胃肠修补 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吻合加T管引流 6个月 1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 3个月 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  相似文献   

10.
对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配合体会进行总结,就LC中转开腹的原因、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对所有LC病例术前都应做好中转开腹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当LC术需中转开腹时,器械护士迅速撤离腹腔镜器械车,快速开启术前准备好的中转开腹器械包;巡回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手术进展情况,并认真清点撤下的各种器械物品及保护好腹腔镜器械,避免碰撞损坏;术后随访正确解释中转开腹的原因、必要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孔静  吴硕东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0):1084-10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介绍并总结了该科在1997年6月~2006年8月收治的1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结果该组1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10例中转开腹,1例为Mirizzi综合征,9例为胆囊三角结构严重粘连,其余病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并发术后出血,二次腹腔镜手术止血,1例术后胆汁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术前注意病例选择,术中注意仔细操作,及时正确判断术中情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9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是否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分为中转组和非中转组,通过多元回归模式对患者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术前实验室检查(WBC、PCT、CRP及INR)、术前胆囊B超特征(胆囊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及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资料数据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PCT、CRP、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是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因素(P<0.05);BMI(OR=1.784;95%CI:1.621~1.973;P<0.001)、糖尿病病史(OR=21.79;95%CI:13.49~34.90;P<0.001)、WBC(OR=1.330;95%CI:1.254~1.410;P<0.001)、PCT(OR=1.839;95%CI:1.631~2.079;P=0.004)、CRP(OR=2.025;95%CI:1.019~4.031;P=0.004)升高及胆囊壁增厚(OR=1.680;95%CI:1.520~1.859;P<0.001)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石数量(OR=0.422;95%CI:0.273~0.643;P=0.0005)为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BMI超标、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WBC、PCT及CRP较高或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结石单发的患者,应考虑术中中转开腹手术可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3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例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8 h内手术,n=43)和晚期手术组(48 h后手术,n=94),并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3%和17.0%(P<0.05),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术式。自发病起48 h内施行腹腔镜手术是最佳手术时机,具有极低的中转开腹率,更短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急性胆囊炎并具有急症手术指征共105例。造影组55人,对照组50人。结果造影组55人,术中造影证实有胆总管结石11人,手术证实为10人,假阳性1人,胆总管阴性探查率为9.0%。阴性术后残石率2.3%。对照组50人,其中15人具有相对探查指征,手术证实有胆总管结石8人,假阳性7人,胆总管阴性探查率46.7%。阴性术后残石率14.2%。经统计学处理,造影组和对照组的胆总管阴性探查率(χ2=4.20)及阴性术后残石率(χ2=3.8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避免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比较急性胆囊炎症状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待急性期后再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有症状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入院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另一组则行保守治疗待症状缓解消失后3个月返院行手术治疗。结果:并未发现早期行胆囊切除术组相对推迟后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术后疼痛处理技术后并发症有显著区别,但在手术时间相对增加,而住院时间则缩短。结论:在出现症状72h内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在医疗及社会经济效益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手术需要更有经验的医师执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LC治疗的2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于发病后48~72 h内实施LC术,观察组于发病后48 h内行LC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前及术后1、3 d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D3^+水平及CD4^+/CD8^+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CD3^+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发病48 h内进行LC可改善其临床相关指标,降低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免疫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操作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施行的86例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完成LC78例(90.69%),其中中转开腹8例(9.31%)。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90min。1例术后第2天发现胆漏,经再次手术证实系胆囊管上钛夹处破裂所致,无胆管损伤,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提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