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宏范 《临床医学》2004,24(4):29-3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996~2002年连续收治18例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史,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切除脾脏.胃底前后壁以缝合器缝合阻断胃壁上行血流,4例术后5年内再次出血。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贲门周围静脉都显著扩张.必须彻底予以阻断,才能彻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防止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腔分流、脾-肾分流、肠-腔侧侧分流,手术前后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术后肝功能、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门静脉血流,胃镜了解曲张静脉缓解情况。结果:手术前后比较,术后FPP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下降,尽管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门静脉仍然维持有效向肝血供,术后胃镜提示曲张静脉消失情况满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肝功能稳定,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该术式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对于肝功能分级为Child A、B级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4例,其余64例随访1~7年,死亡10例,余54例疗效满意。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手术主张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微创手术围术期分阶段的护理。方法对9例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总结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体会。结果9例患者经均择期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经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无手术及护理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可行且有效,实施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脉高压症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急症手术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但报道结果不一。我们对3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O)和部分脾栓塞术(PSAE)行双介入法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12例的体会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衷翰卿我院自1985年11月至1993年6月,采用经胸腹联合断流术——胸腹联合切口,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粘膜外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来,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有一定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放射治疗;手术疗法主要有资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各种类型的分流手术和肝移植术,现简述如下。1非手术疗法1.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药和降门脉压力的药物。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由于出血量大,出血势头猛,止血药物的作…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重,如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死亡率高.经皮穿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ution,PTVE)已成为目前治疗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施文娟  杨正茂  张建军 《临床荟萃》2005,20(12):687-68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表现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伴有肝功能损害者多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反复出血发生率为80%[1].常规降门脉压及止血药物不能有效预防再次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及食管静脉套扎术止血效果肯定(止血疗效为75%~94%),但难以闭塞所有的曲张静脉,尤其是胃底曲张静脉,且有出血、溃疡、穿孔、狭窄及其他诸多并发症,远期疗效不佳;外科手术行断流、分流术费用高,对肝脏功能损害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治疗,不仅能栓塞曲张的静脉有效止血,而且保持一定的门脉灌注以供给肝脏营养,帮助肝功能恢复,提高肝脏贮备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应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致命的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60%,首次出血后仍有40%可能再出血。控制出血是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重视阻断术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重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动脉结扎术22例(脾动脉结扎组),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两年内肝癌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两年肿瘤复发率(61.5%)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13.6%)、单纯肝癌切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4.6%)显著高于脾动脉结扎组(9.1%),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5%)略高于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9.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不增加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降低肿瘤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长期能否获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量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均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2例,其余49例获6个月至7年随访,无再出血者,死亡9例,余40例疗效满意。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急诊应用时,合理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确切断流,注重围手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作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程度严重时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死率高、进展快、易反复出血。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等;此外,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实施胃冠状静脉栓塞防治这项新兴技术止血作用持久而更彻底,患者耐受更好。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学科合作,可望在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_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脾穿刺应用组织胶栓塞胃冠状静脉(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GCVE结合PSE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门静脉系统流体力学变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术后即刻止血疗效、再发出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5例消化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挑选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共62例.其中有3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对2009∽2011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36例行选择性断流手术(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的年龄、门静脉宽度、总胆红素、SAA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比较,同时对出血手术患者SAAG和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变化值行直线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SAAG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AAG为(24.2±7.1)g/L,对照组患者SAAG为(15.2±6.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AG与PPG变化值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84,P〈0.01),利用ROC曲线确定SAAG并预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佳诊断切点为18.3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和66.1%。结论血清SAAG是预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 imaging findings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 a rare and localized form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s the result of splenic vein thrombosis or obstruction and 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s from the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This report presents two cases (69- and 10-year-old females) of bleeding gastric varices.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both patients to overcome intractable bleeding,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go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