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瘦素(Leptin)是一种肥胖基因的多肽激素编码,通过结合到其特异性受体,发挥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的生物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阐释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和可能机制,对疾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瘦素及其受体的分布、瘦素在肝组织中的生理作用以及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形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腹形肥胖患者共57例,对照组57例,检查两组的血浆甘油三脂及腹部B超。结果老年腹形肥胖组与对照组血浆甘油三脂TG分别为(2.067±0.596)mmol/l和(0.959±0.333)mol/l,B超检出脂肪肝例数分别为26例和7例,统计学分析表明,老年腹形肥胖组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非腹形肥胖组(p<0.001),B超脂肪肝检出率老年腹形肥胖组明显高于非腹形肥胖组(p<0.005)。结论老年人腹形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TNF-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致病因素,TNF-α及其受体在胰岛素抵抗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已被公认。TNF-α不仅与脂类和葡萄糖的代谢异常有关,而且参与从单纯脂肪肝进展为NASH再到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现对TNF-α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肝病,是隐原性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了脂肪肝的病理过程。本文就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脏脂肪素、Apelin、肠凝集素、网膜素等7种脂肪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兰州市某企业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9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的某企业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检数据,并采用健康问卷收集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学历等资料,将研究对象按照有无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采用分层分析探讨HP感染与NAFL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04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2.35±8.21)岁,NAFLD的患病率为37.10%。HP感染率为41.47%,NAFLD组高于非NAFLD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粗模型中,HP感染与NAFLD呈正相关(OR=1.973,95%CI:1.366~2.850,P<0.001),当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ALB、GGT、TG、HDL、LDL、UA等指标后,HP感染与NAFLD仍呈正相关(OR=1.653,95%CI:1.008~2.710,P=0.0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胶囊治疗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比较两组血压、肝脏超声、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RI)的差别及临床疗效。结果缬沙坦胶囊组总有效率(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治疗后,试验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治疗伴有NAFLD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 )的发生、发展与肥胖、2型糖尿病、脂质紊乱等密切相关,NAFL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1]。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NAFL的患病率迅速增加。高尿酸血症( HUA)是引起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异质性疾病。血尿酸水平增高、糖耐量减低( IGT)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IGT患者中NAFL和HUA的发生率又如何。本文分析了我院健康体检者诊断为 IGT 的患者其NAFL和HUA的相关指标,旨在为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遗传基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防肝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脂肪肝经治疗均程度减轻,血脂、血糖下降,体质量减轻,好转出院。无一例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在增加,但就诊患者较少。临床医师对于肥胖患者,应高度重视,如肝功反复异常,血清酶及血脂升高,又排除临床常见的病毒感染的患者,除常规行腹部B超检查外,有条件应选择性行肝穿活检术,尽早明确诊断、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以及时作出诊断,尽早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及其在“二次打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纯NAFLD患者4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41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并比较空腹LEP水平。采用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丙二醛(MDA)评价脂质过氧化程度,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HI)、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作为肝纤维化指标。分析NAFLD患者中LEP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过氧化程度、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单纯NAFL组HOMA、LEP值高于对照组,单纯NAFL患者MDA、PCⅢ、Ⅳ-C、LN、H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SH患者HOMA、LEP、MDA、PCIII、1V-C、LN、HA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纯NAFL组,单纯NAFL及NASH患者LEP与HOMA值呈正相关,NASH患者LEP水平与MDA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CⅢ、IV—C、LN、HA呈正相关。结论LEP与NAFLD的发病机制有关,是“初次打击”胰岛素抵抗诱发脂肪肝的中介激素,LEP参与调节NAFLD的炎性反应,促使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LEP为NAFLD发病机制中“二次打击”(炎症.坏死循环)的致病因子之一;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能是导致肝纤维化的始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次日分别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常规进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检测,血酯,ALT检查,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将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40例)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80例),并对2组患者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2型糖尿病家族史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分别为(6.9±1.0)mmol/L,(7.3±0.6)mmol/L,(6.2±0.7)mU/L,对照组分别为(8.2±2.3)mmol/L,(7.8±0.8)mmol/L,(6.7±1.1)mU/L,观察组TG和ALT分别为(2.68±0.58)mmol/L,(36.75±9.38)U/L,对照组分别为(2.08±0.58)mmol/L(28.65±8.25)U/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水平及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其是有2型米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积极进行降脂治疗,以降低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血清铁与转铁蛋白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采用1s快速肝穿法对56例NAFLD患者肝组织行HE染色及铁染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和转铁蛋白水平。同时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铁和转铁蛋白分别为(20.36±10.8)μmol/L和(48.31±9.5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1.34±5.26)μmol/L和(42.64±10.23)μmol/L。血清铁在NAFLD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铁蛋白在NAFLD中明显升高,但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患者存在铁超载,血清铁可作为判断肝铁超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清RBP4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85例NAFLD患者和94例健康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及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研究RBP4与BMI、SP、DP、ALT、GGT、FBG、TG等检测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4.6±15.1)mg/LVs(53.7±13.4)mg/L],P〈0.001);采用Pearson’s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ALT、HOMA、GGT显著正相关(P〈0.01),与GGT相关关系密切(r=0.48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是与NAFLD相关联的独立影响因子(P=0.004;OR(95%CI):1.055(1.020-1.103))。结论血清RBP4水平与NAFLD及肝细胞凋亡和损伤标志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