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不同部位(肺上区肺尖叶、肺下区腹侧肺心叶和肺下区背侧肺膈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作用,以评价不同体位肺保护通气方式对肺内/外源性ARDS(ARDSp/ARDSexp)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ARDS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以及ARDSex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exp动物模型;气管内注入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制备ARDSp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不同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PEEP对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和肺不同部位BALF中ADM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ARDS犬氧合指数明显下降;ARDSp模型犬肺尖叶和肺心叶BALF中ADM水平明显高于ARDSexp模型;俯卧位条件下肺保护性通气对ARDS模型犬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明显,ADM释放受到抑制。结论ARDSexp和ARDSp对肺不同部位ADM释放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俯卧位+小潮气量+PEEP通气模式对ARDSexp和ARDSp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高海拔地区肺复张术(RM)治疗无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海拔2260m的地区医院筛选RM治疗无效的41例ARDS患者[平均氧合指数( PaO2/FiO2)较RM前升高<20%视为RM无效],依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组),每组再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即ARDSp俯卧位组(11例)、ARDSp仰卧位组(9例)、ARDSexp俯卧位组(10例)、ARDSexp仰卧位组(11例).在通气前及通气1、2、3、4h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PaO2/FiO2、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 通气lh时,ARDSexp俯卧位组PaO2/FiO2( mm Hg,l mm Hg=0.133 kPa)即较通气前显著升高(157.4±40.6比129.3±48.7,P<0.05),并随通气时间延长呈持续增高趋势,4h达峰值(219.1 ±41.1);且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3h内PaO2/FiO2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另3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4h时PaO2/FiO2均较相应仰卧位组显著增高(208.8±39.7比127.4±47.1,219.1±41.1比124.9±50.8,均P<0.05).4组通气前后Cst无显著改变,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通气4h时Raw(cmH2O·L-1·s-1)较通气前显著降低(6.8±1.7比10.7±1.8,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3组;其他3组各时间点Raw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机械通气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改善RM无效高原ARDS患者的氧合,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88例,分为A(俯卧位治疗组)、B(常规治疗组)2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观察0.5h,3h,5h后,将2组的SpO2、PaO2:、PaO2/FiO2、HR、MAP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不大(P〉0.05),2组Sp02、PaO2、PaO2/FiO2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实现早日脱机,且实施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体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ICU2005年收治的2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15例)和俯卧住通气(8例),监测仰卧位时,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住后1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舍指数均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氧分压升高10mmHg为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73.3%,俯卧位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并继续吸入NO.分别测三组患者治疗干预前、2h及4h氧合指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干预前比较,三组患者2h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改善,但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h后A组和B组氧合指数跟治疗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氧合指数仍保持改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ARDS患者氧合,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不但可以改善氧合,而且恢复仰卧位后能有效的维持氧合,因此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的方法在改善氧合的同时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卧位组。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开始时和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分数(FiO2)比值(P/F)、氧合指数(OI),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pa(O2)、P/F均高于仰卧位组,OI值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总用氧时间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05—2011—05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ICU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通气,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在充分镇静情况下初始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1h、2h、4h、6h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PaO。/Fi0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Sp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俯卧位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z)、氧合指数(PaO2/FiO2)、SpO2等呼吸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问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循环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分压(PaO_2),改善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有效率达64%~78%~([2])。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ARDS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1)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让通气血流匹配;(2)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不同程度ARDS患者,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相关指标。结果 通气前两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充分引流气道分泌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护理的ARDS患者1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康复出院1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ARDS的临床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PC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和40例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4 h,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 h、2 h、4 h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力学、血流动力学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通气后2 h时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值显著升高(P0.05),4 h时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的Pa O2/Fi O2值则在0.5 h时明显升高(P0.05),4 h时虽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较之2 h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Cst)值等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的Raw值在通气2 h、4 h时较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同时4h甚至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最为有效,2 h或更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氧合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88例,分为A(俯卧位治疗组)、B(常规治疗组)2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观察0.5h,3h,5h后,将2组的SpO2、PaO2、PaO2/FiO2、HR、MAP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不大(p>0.05),2组SpO2、PaO2、PaO2/FiO2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的氧合状态,从而实现早日脱机,且实施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经股静脉快速注入油酸建立犬ARDS模型,容积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VT,10 ml/kg)+高呼气末正压(PEEP,16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通气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组、俯卧位组、仰卧+RM组、俯卧+RM组,每组6只.测定通气后0.5、2和4 h血清细胞因子.4 h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开胸取肺;取左肺组织制备匀浆,测定细胞因子;取右肺测定湿/干重(W/D)比值及制备病理切片,行病理评分.结果 ①通气4 h时仰卧+RM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且仰卧+R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高于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P均<0.05).②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肺组织匀浆中IL-8浓度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均<0.05),TNF-α浓度明显低于仰卧+RM组(P均<0.05).③俯卧位组、俯卧+RM组右肺W/D比值明显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④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病理评分显著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结论 在犬ARDS模型中,予以小VT+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时,在俯卧位实施RM可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肺机械通气患者体位变更时氧疗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及护理。方法将32例单肺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例)患者行体位变更机械通气,每1 h按仰卧位、健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14例)患者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两组均在通气后0.5 h、1.5 h、2.5 h、3.5 h做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同时间段的氧合状态。结果实验组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两组的PaC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结论序贯性体位变更组与单一仰卧位机械通气比较,氧疗效果更好,成功脱离呼吸机时间缩短,临床护理易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B组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 d后PaO2/Fi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B组与A组治疗3 d后PaO2/FiO2、SaO2及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可改善ARDS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48例由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分别采用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方法。比较不同体位患者PaCO2、Pa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俯卧位患者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气明显改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氧合状况,在实施过程中,要安全有效地转换病人的体位,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密监护,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才能确保俯卧位通气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