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7例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CRP的变化。结果 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2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占71.13%)。患儿感染的细菌以链球菌居多(占77.32%);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R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的表达与患儿性别、年龄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无关(P〉0.05)。结论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同时,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RP的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腹泻患者120例肠道微生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增加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 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120例腹泻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并回顾性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98例出现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76例,真菌感染率为10%。引起菌群失调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对于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粪便涂片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范琳  马国力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66-66,74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加强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244例腹泻患者菌群失调的程度。结果244例腹泻患者188例出现菌群失调。其中Ⅰ度菌群失调50例(26.6%),Ⅱ度菌群失调78例(41.5%),Ⅲ度菌群失调68例(36.2%)。真菌感染率6.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滥用抗生素,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药静亚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92-1092
肺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主要药物.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机体内相对稳定的生态屏障遭到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抗生素腹泻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小儿腹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丽珠肠乐胶囊是双歧杆菌活菌口服制剂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自 1995 - 0 5~ 2 0 0 1- 10 ,我们应用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抗生素性腹泻 6 4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将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的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4例 ,男 36例 ,女2 8例 ;对照组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患者年龄为5个月至 6岁 ,均有抗生素应用史 ,应用时间 4~ 30d不等。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与秋季腹泻等 )…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感染、饮食、气候及过敏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对治疗腹泻大部分以消炎、助消化为主要治疗手段,故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多见,往往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正常菌群在消化道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使腹泻迁延难愈,并导致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和吸收不良,引发营养不良及一系列营养不良并发症。故积极治疗小儿腹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伪膜性结肠炎(PMC)是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或化疗药物而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艰难梭菌(Cd)。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作用于肠道细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和各种头孢菌素都可杀灭或抑制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失去或减弱了对艰难梭菌的提起拮抗作用,导致菌群失调并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扶微乳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激素、放疗、化疗等的应用,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控制原因菌的数量、调整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有效方法。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扶微乳生态制剂治疗来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128例,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相对单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为儿科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而由此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典型AAD发生率可达5%~35%[1]。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大都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我们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四君子汤,观察其改善腹泻症状同时,调整肠道菌群、提高患儿体质的作用,现报道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疾病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 《中国医刊》1999,34(7):10-11
1用药原则应有针对性,尽量避免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注意协同或拮抗作用。对腹泻用药前尽可能估计到是感染引起的还是非感染引起的。对明显的非感染性腹泻最好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或其副作用的产生。对于感染性腹泻应区别是哪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出现了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及不合理联合用药等现象,造成了许多耐药菌株,产生了为数不少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严重者甚至发展成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antibiotic associated colitis ,AAC)。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笔者总结了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出现的41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维真  李颖丰  黄鹂  欧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7-1047,107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抗生素疗法使用不当有时可致耐药菌株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严重二重感染迁延难治。为寻找有效控制腹泻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9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腹泻行654—2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发生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度其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了解233例患者者年龄、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结果腹泻是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老年人(〉60岁)123例(54.2%)。其中Ⅰ度44例(18.9%);Ⅱ度134例(61.8%);Ⅲ度55例(23.6%)。大便常规检查54%患者正常,46%患者大便检查异常。195患者有应用抗生素史,使用1种抗生素的45例,使用2种抗生素的122例,使用3种抗生素的21例,使用4种抗生素的7例,发生菌群失调在使用抗生素后3~21d,平均(9.8±5.6)d,1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中3例应用2种,11例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超过14d。结论 老年人、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长期用药以及使用疗效高的广谱抗生素都是连续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同时应用活菌制剂及益生元,可能有利于增加有益菌群,调整菌群失调,增强肠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小儿腹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并对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总结。结果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6.30%,痊愈率41.78%、显效率33.56%、有效率10.96%、无效率13.70%,其中无效率较高的有急性、慢性、病毒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而迁延性和细菌感染性的无效率则相对较低,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小儿腹泻的因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感染、肠道应激、抗生素等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需要正确分析腹泻的发病因素,从而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金双歧早期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 iotic assoc iated d iarrhea,AAD)是指婴幼儿因感染性疾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继发于原发病而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1]。其原因是与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受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快有关[2]。我科以2003年3月-2005年6月门诊留  相似文献   

17.
肺炎继发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肺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内感染及菌群失调而继发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52.0%),其发病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以小于1岁和大于65岁的人群高发,呈年龄两极化特  相似文献   

18.
在婴幼儿阶段,迁延性、难治性腹泻在临床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而致迁延不愈者最为常见。当孩子出现腹泻时,有些人喜欢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专家认为,使用抗生素不当并不利于止泻,还常常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医源性腹泻,是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ADD的关键,应引起广泛重视~([2])。颅脑出血术后易合并重型肺部感染等,常需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进行预。因此AAD在颅脑出血术后病人发生率不断增高,成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二  相似文献   

20.
刘筱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14-715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感染、饮食、气候及过敏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对治疗腹泻大部分以消炎、助消化为主要治疗手段,故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多见,往往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正常菌群在消化道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使腹泻迁延难愈,并导致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和吸收不良,引发营养不良及一系列营养不良并发症.故积极治疗小儿腹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