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4例报告河北省开滦矿务局医院神经外科郑大利,杨宝贺,付玉海等报道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6—to岁,平均36.5岁.后枕颈部疼痛2例,腰背部疼痛1例,肩背部疼痛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肢体麻木无力1例,肢...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4例报告徐广明,张庆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上少见[1],我们在1991年3月~1995年6月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4~12岁。病程2个月~4年。其中3例以胸背部痛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或称神经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中内胚层组织异位发生于椎管内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在椎管内压迫脊髓,与真正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征象极难鉴别。我院自1967年5月~1980年7月收治了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 杨××,男,24岁,1980年7月3日住院。3个月前患者始感颈部烧灼样痛,逐日加重并向双肩发展,头后仰时加剧,转动头颈时向两上肢放射。数天后右侧肢体无力,左侧肢体麻木,以远端为甚,伴大小便困难。神经系统检查:两眼球水平震颤,以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肠源性囊肿是临床少见的内胚层发育障碍相关囊性病变,发病机制不清,多认为是胚胎发育第3周神经管与原肠分离障碍,残留前肠或呼吸芽等内胚层组织与脊索结合演变而来。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比例为3∶2,多数发生于前中线处,以颈髓和上胸髓腹侧多见,腰骶髓少见,常伴先天性脊柱畸形(如脊柱裂、蝴蝶椎、半椎体、皮肤瘘等)、肠管移位、消化道憩室,少数发生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来我科收治的21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小儿椎管内肿瘤总数的13.7%,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6:1。囊肿位于颈段者占62%,位于胸段者19%,颈胸交界和腰骶段者各占9.5%;部分患儿合并有其他发育畸形。囊肿全切除率和近全切除率达到80.9%。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显微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6例,其中5例均位于颈胸段,硬脊膜下,附着于脊髓前方,并有脊柱畸形者2例。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病程进展较快,均以根性疼痛为首发症状,肉眼所见与蛛网膜囊肿、室管膜囊肿相似,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34岁。1997—10—02入院,20d前无诱因高热39℃,颈部疼痛,5d后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以“脊髓空洞症”转我科,入院体温36.4℃,神志清楚,构音不良,软腭悬雍垂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双侧耸肩无力,颈部有抵抗感,C_4以下痛温觉消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髓内患者 ,行大部分切除。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CT及MR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全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自1996年至2004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儿童,确诊后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全切,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无一例死亡。经病理报告证实均为肠源性囊肿,术后神经根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0.5-2年,无一例复发。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E级4例,D级1例。结论 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其最佳治疗方法是早期确诊并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畸胎瘤样囊肿,国外曾有散在病例报告。本院23年来共收治4例,占同期收治的椎管内肿瘤的2.7%。现将此4例报告于下。 例1 男,28岁,以枕部痛14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吞咽困难,颈部僵硬,四肢硬瘫。腰穿脑脊族蛋自70mg%,奎氏试验呈完全性梗阻。头颅、枕大孔及颈椎x片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所改善。手术全切囊肿3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1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肠源性囊肿。5例病人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0例椎管肠源性囊肿的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获得囊肿全切除,2例(其中1例为复发病例)获大部切除;19例患者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例出现一侧下肢肌力减退;1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平均随访31.2个月.随访患者中16例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5例囊肿全切除患者MRI复查未见囊肿复发,2例囊肿大部切除病例见囊肿复发.结论 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全切除、彻底治愈椎管内肠源性囊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囊肿较少见,且术前诊断较困难。我院从1976~1990年共收治7例椎管内囊肿,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3.5%,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2~46岁。痛程3个月~9年,平均52个月。病变部位及性质:病变位于颈段2例,胸段3例,胸腰段2例。硬脊膜外3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此例并延伸至  相似文献   

17.
以间断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收治 1例以间断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  患者 ,男 ,6岁。1岁 6个月始出现腹痛 ,以脐周部为主 ,间断发作 ,疼痛剧烈 ,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后可自行缓解 ,缓解期可达数天至数月。 2岁后腹痛发作有时伴有右下肢跛行 ,最长持续达2个月后缓解 ,曾行腹部B超、钡餐及长程脑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年前再次出现腹痛并跛行 ,于我院行MR检查见 :T1 0~ 1 1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边缘清楚的梭形囊状占位 ,T1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 ,T2 加权像上为高信号 ,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结果 29例病人中,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MRI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椎管内的包虫囊肿少见,我们自1960年至1990年收治3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例1 男性,39岁。居住包虫病流行区,1978年8月29日入院。诉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两侧腰背部持续针刺样疼痛、伴束带感。半年后觉双下肢麻木无力,渐出现大小便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12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囊肿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全切7例,次全切5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短期内均有改善.随访4个月至6年,除1例单侧下肢肌力Ⅳ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惟一有效方法,全切或次全切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正确的显微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及避免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