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制备大鼠MODS模型。应用通里攻下中药大承气汤对模型动物进行治疗,并观察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黄嘌呤氧化酶(XOD)、过氧化脂质(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的变化,肠粘膜、肠细胞膜通透性及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MODS时肠道屏障功能明显受到损伤和破坏。大承气汤能明显降低MODS大鼠血中内毒素水平,减少了血液和肠组织中TNF的含量,降低了血和肠组织中XOD和MDA水平,提高了GSH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肠组织中DAO的含量,并能降低模型动物肠粘膜和肠细胞膜通透性,减轻肠粘膜组织的病理损害。结论:通里攻下中药对MODS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有关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认为通里攻下方药对AP的治疗作用是多环节、多靶点的,主要是促进胃肠运动,保护肠黏膜屏障,并发现通里攻下方药可以改善胰腺微循环,杀灭肠道细菌和减少内毒素,抑制细胞因子从而阻断其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腹内感染是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部份患者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最近的研究表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细胞因子来实现的,它是内毒素一系列毒性效应的始动因子。另一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_2(PGE_2)所导致的免疫负调节作用也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仅就腹内感染时内毒素介导的病理生理学反应及通里攻下法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与分组采用APACHEII评分系统选择腹内感染患者58例(>15分)作为观察对象。分成两组即中药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29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献血  相似文献   

4.
采用MTT法观察28例腹腔内感染性炎性疾病所至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NF、IL-1及IL-6分泌水平及通里攻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1及IL-6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NF分泌水平升高最为显著(P<0.01),IL-1及IL-6次之(P<0.05),大承气汤治疗7日后,TNF、IL-1及IL-6分泌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MDOS患者可抑制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团子,抑制MODS发病时过度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脏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腹膜炎可使血中内毒素水平增高,进而刺激体内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其中最主要的致损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本研究观察了腹膜炎模型大鼠脏器中 TNF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通里攻下法对该细胞因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与分组选用 Wistar 大鼠40只,鼠龄约3个月,体重(190±10)g,雌雄各半,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随机分为4组,即健康对照组、腹膜炎组、大承气汤组、承气合剂组,每组各10只。造模后立即给予相应处理。2 试剂与药物大肠杆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O_(111)∶B_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通里攻下治疗对危重症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探究其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危重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早期通里攻下组(n=26)、通里攻下组(n=26)与对照组(n=22),予相同基础治疗。通里攻下组病人内环境稳定48 h后,增加大承气汤通里攻下治疗;早期通里攻下组病人则在入选48h内,即增加大承气汤通里攻下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天胃动素、胃泌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ACHEⅡ、MODS、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及ICU死亡率。结果:治疗后早期通里攻下组与通里攻下组比较治疗前胃动素、胃泌素增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ACHEⅡ、MODS、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下降,并且这种变化在早期通里攻下组更为显著(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下降,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ACHEⅡ、MODS、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增高。早期通里攻下组与通里攻下组比较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增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ACHEⅡ、MODS、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及死亡率降低,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并且早期通里攻下组亦更为显著。结论:早期通里攻下和通里攻下治疗降低腹内压、胃肠功能评分、危重症评分和死亡率,对胃肠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而且早期通里攻下作用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危重症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分泌,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减轻肠缺血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对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 (A组 )、空白对照组 (B组 )、滋阴活血润肠组 (C组 )和通里攻下组 (D组 ) ,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 ,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 ,治疗组在伤前 3小时及伤后 6小时、12小时分别给予滋阴活血润肠中药 (便可通 )和大承气汤灌胃 ,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伤后 2 4小时无菌条件下用下腔静脉取血处死 ,检测相应指标。结果 :C组CD3+ 、CD4 + 数量高于D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组CD8+ 变化不大。C组CD4 + /CD8+ 值有 4 5 %在正常范围 ,D组只有 2 0 %在正常范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均具有正相免疫调节功能 ,滋阴活血润肠法的作用优于通里攻下法 ,二者均具有明显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 3 2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患者及MODS模型大鼠外周血急性期蛋白 (APP)水平及通里攻下治疗对其影响 ,同时观察体外经大肠杆菌内毒素活化的大鼠肝细胞分泌APP水平及大承气汤对大鼠肝细胞合成分泌APP的影响。方法 :抗原抗体反应比浊法测定上述标本中C反应蛋白 (CRP)、α1 酸性糖蛋白 (α1 AGP)、α1 蛋白酶抑制剂 (α1 AT)、α2 巨球蛋白 (α2 MG)、铜蓝蛋白 (Cp)、触珠蛋白 (Hp)、及转铁蛋白 (Tf)水平。 结果 :MODS患者血清AP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经大承气汤行通里攻下治疗 3日后血清APP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急性感染性腹膜炎及肠系膜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MODS大鼠血清A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予大承气汤灌胃治疗 3日后血清APP水平降低 (P <0 0 5 ) ;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经LPS刺激活化后分泌APP水平升高 ,经与不同浓度含大承气汤有效吸收成分兔血清共育后 ,APP的分泌水平下降 ,各APP均呈剂量相关抑制作用。结论 :通里攻下法能降低致损因子对肝脏的刺激作用 ,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组织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前为止,应用中医不同治法防治内毒素致肺损伤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所选中药及方剂主要源于温病关于热毒致病的理论,多集中于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通里攻下法以及益气扶正法、利湿法等.  相似文献   

10.
探讨:探讨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对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滋阴活血润肠组(C组)和通里攻下组(D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分别给予滋阴活血润肠中药(便可通)和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用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C组CD3^ 、CD4^ 数量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CD8^ 变化不大。C组 CD4^ /CD8^ 值有45%在正常范围,D组只有20%在正常范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均具有正相免疫调节功能,滋阴活血润肠法的作用优于通里攻下法,二者均具有明显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促炎,抗炎因子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中 …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中药912液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急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治疗组20例,中药912液加普通治疗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抗炎因子(sTNF-RI、IL-4、IL-10)的水平。结果:急性感染患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促炎因子(TNF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内毒素(LPS)所致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研究参数注射液对SIRS,MOD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5-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淮加LPS组,根据SIRS和MODS监诊断标准,检查小鼠肛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及肺脏和肝脏病理学,并测定血浆内毒素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腹腔注射LPS可致内毒素血症和高TNFα血症,可使小鼠体温明显降低,外周血细胞数减少,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显示,LPS可致肺和肝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参麦注射液机明显升高LPS所致小鼠的低体温和低外周血白细胞数,可改善内毒素所致小鼠低血糖状态和减轻LPS所致的各脏器病理改变,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对LPS所上鼠SIRS和MODS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内毒素水平和减少TNFa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4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IL-2、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较大地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其取效的机制可能是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外敷惠处治疗,对照1组采用传统散剂肿痛贴外敷惠处治疗,对照2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膏药均为每天1贴,7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玻璃酸钠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1组为83.33%,对照2组为90.00%,治疗组与对照2组疗效相当,均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TNF-α浓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1组与对照2组。结论: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短期疗效与玻璃酸钠相当;降低血清中TNF—α浓度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学伟  陈虎  张培红  云雅卿  王家颖 《河北中医》2011,33(11):1617-1619
目的 观察克银Ⅰ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 -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克银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阿维A胶囊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选取30例...  相似文献   

16.
观察腹水膏穴位贴敷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疗效 ,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其治疗机理。采用艾氏腹水癌瘤株用NIH小鼠接种 ,随机分正常空白对照组 (正空组 )、模型对照组 (模对组 )、局部贴敷组 (局贴组 )、穴位贴敷组 (穴贴组 ) 4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模对组相比 ,腹水膏局贴或穴贴均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P <0 0 5 ,P <0 0 1) ,显著抑制恶性腹水增长速度 (P <0 0 5 ,P <0 0 1) ,穴位贴敷优于局部贴敷 (P <0 0 5 ) ;腹水膏可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P <0 0 5 ) ,显著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P <0 0 0 1)。艾氏腹水癌小鼠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失衡 ,腹水膏治疗艾氏腹水癌疗效确切 ,其机理可能为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及小鼠温浴法,观察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同时检测热板法小鼠的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足潜伏期及温浴致小鼠缩尾反应潜伏期,同时能使热板法小鼠血清和脑组织PGE_2,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月光花豆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GE_2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HSP-60抗体、TNF—α浓度变化以及对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给予盆炎康合剂+助孕丸口服;对照组19例,给予输卵管通液+助孕丸口服;若在治疗期间妊娠,则终止治疗方案,改为安胎治疗;均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随访至术后6月。治疗后测定患者血清HSP-60抗体、TNF-α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宫内妊娠、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实验组分别为61.9%、38.1%、23.8%,对照组分别为52.6%、21.1%、31.6%;实验组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P-60抗体IgG、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两指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炎康合剂可以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体内血清HSP-60抗体、TNF-α浓度,平衡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H-HSP60抗体阳性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可提高患者妊娠率及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EMT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电针组和体电针组。耳电针组刺激耳穴子宫、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等,体电针组刺激体穴天枢、气海、关元、三阴交、地机、子宫等,均每次留针30 min,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自月经干净后次日开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痛经程度评分,并评定总体疗效,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浆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耳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体电针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程度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评分低于体电针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与治疗后第1次月经时比较,血浆PGE2含量均下降(均P<0.01),血浆6-Keto-PGF1α含量均升高(均P<0.01);治疗后第3次月经时耳电针组与体电针组比较,血浆PGE2含量较低(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较高(P<0.05)。结论: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均可有效治疗EMT痛经,但耳穴电针比体穴电针具有更加持续的镇痛作用;抑制血浆PGE2分泌,减轻盆腔局部炎性反应,以及升高血浆6-Keto-PGF1α水平,抑制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能为耳穴电针和体穴电针治疗EMT痛经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F-κB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计为3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α(LPS)致伤组及参附注射液(SF)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SIRS模型,并通过检测内毒素筛选成功模型。经相应处理后,各组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肺脏、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LPS致伤后大鼠单个核细胞中NF-κB及TNF-α活性明显增高,2 h最明显(P0.05),其后逐渐下降;②血清IL-6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P0.05);③病理结果显示,LPS组肺组织出现肺泡出血、水肿,肺泡间隔弥漫性增厚、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组织显示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SF组肺脏和肝脏的上述损伤出现均明显减轻。SF组和LPS致伤组相比,可显著降低NF-κB活性、TNF-α及IL-6水平(P0.05),减轻肺脏和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NF-κB等参与了SIRS的发生、发展,导致肺脏、肝脏损伤;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NF-κB的激活,减少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脏和肝脏的病理损伤,对SIR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