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式各有千秋。中医治疗肩周炎最主要的方法有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中药、拔罐、刮痧、推拿手法治疗及上述几种方法组合的综合疗法。其中,针灸推拿作为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临床疗效也各不相同。对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综述,有利于了解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症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研究肩周炎的辨证规律和病因病机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肩周炎病例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性别、疾病分期、肩部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肩周炎中,风寒湿型最多为40%,其次为瘀滞型为21%;肩周炎证候分型中年龄、疾病分期、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肩周炎的中医辨证类型分布有年龄差异,寒湿型和瘀滞型的患者较年轻;风寒湿型多见于肩周炎各期,气血虚和肝肾虚型多见于粘连期和缓解期。MRI显示风寒湿型和瘀滞型多见滑囊及关节腔积液表现,气血虚型和肝肾虚型多见肌腱变性改变。研究肩周炎证型的规律可进一步认识肩周炎的病机发展规律,为肩周炎的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提高肩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10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肩周炎患者53例。对照组肩周炎患者接受中药汤剂治疗,试验组肩周炎患者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2%高于对照组84.90%、疼痛(1.05±0.20)分低于对照组(5.50±2.20)分,且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试验指标经统计学计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中药汤剂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十年(2003~2012年)来国内应用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从针刺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总结出针刺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可靠、治疗措施丰富的优势,今后应该从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特色出发,研究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肩周炎,通过运用手法提高针刺在临床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归纳整理近年来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分析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旨在总结并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归纳整理各大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各类针刀或配合局部注射、中药制剂、推拿手法、康复训练、其他针灸疗法等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明显,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肩部疼痛、组织粘连、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中医药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近年来,中医药在肩周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针灸、手法、针刀及中药干预等实验研究方面作一综述,为肩周炎治疗提供更完善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发泡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发泡膏的药物组成、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用发泡膏治疗肩周炎72例,总有效率为90.3%。认为肩周炎在中医内科属痹证的范畴病程长是肩周炎疗效差的根本原因,并指出肩周炎患者必须早期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康复治疗方法多样。本文综述了临床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中医疗法、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等,以期了解我国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展,并对肩周炎治疗新方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以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主要讲述浮针医学对肩周炎的独特认识及孙健教授运用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并从浮针治疗靶组织、治疗靶点、再灌注活动几个方面探讨分析浮针治疗肩周炎起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肩周炎 ,必须掌握通与补、针灸与推拿、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才能提高临床效果。1 通与补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 ,一般多认为痛则不通 ,因而治疗常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药物 ;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多认为是体质虚弱 ,气血虚弱 ,不荣而痛 ,以补肝肾、益气血之药行补 ,但疗效多不理想。究竟如何运用通与补来治疗肩周炎才能恰到好处 ?肩周炎的病机是本虚标实 ,其治疗当遵《内经》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在肩周炎疼痛期运用通法治疗 ,解除疼痛以治标。在肩周炎缓解期用补法治疗 ,补虚以治其本。肩周炎的疼痛期主要以气…  相似文献   

11.
正肩周炎,其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或露风肩。中医学认为此病是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是肩关节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肩部组织、肩袖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年老体衰、骨质增生、腱管狭窄都是老年人发生肩周炎的基础,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也会引起肩周炎。如今,中青年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发病不少见。感寒、受潮及肩关节扭伤是肩周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防治肩周炎,俨然成了当下广大肩周炎患者关心的话题。下面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纳干法配合针刺敏感点治疗肩周炎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运动功能、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根据纳干法配合针刺敏感点治疗肩周炎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结论:研究表明,不论是纳干法配合针刺敏感点治疗肩周炎还是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在同样疗程情况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症状减轻所需时间亦明显较对照组短,同时,在缓解肩周炎疼痛、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以及肩关节的活动度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肩周炎症见肩关节周围疼痛,临床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本文概括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包括针灸、S-E-T、腕踝针,旨在探讨操作简易、安全性高,疗效佳的方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0-2072
肩周炎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刘军教授临床运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针刀、穴位注射、理筋手法及功能锻炼等治疗肩周炎,疗效切确。文章就其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为肩周炎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肩周炎患者进行试验分组。对照组52例肩周炎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试验组52例肩周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参考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效果、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周炎患者VA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及试验组对比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功能评分对比,试验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康复训练的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更高,疼痛感受更轻,具有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针刀类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针刀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刀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单纯针刀治疗、针刀结合毫针、针刀结合拔罐、针刀结合中药、针刀结合手法及刃针、毫刃针、弧刃针、火刃针等,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推拿为主封闭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推拿配合封闭、手法松解关节粘连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 120例肩周炎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8%.结论 应用该方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笔者基于中医经典著作及现代研究论治肩周炎,文章从“经筋理论”探析肩周炎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原则和方法。肩周炎属于“经筋病”范畴,肩关节的稳定由肩部的经筋维持,肩周炎的病理改变关键是筋急,病理产物为筋结;治疗原则是“温筋通络,松筋解结”,局部“筋节点”及远端点取穴;治疗方法则采用温针灸、针刀、火针、推拿等,以期为治疗肩周炎拓展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肩周炎在临床上分为继发性肩周炎和原发性肩周炎,其中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骨折术后、偏瘫、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都是继发性肩周炎的影响因素[1]。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女性略多于男性。若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而正确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2]。笔者通过臂丛麻醉后实施肩关节手法松解,结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中西医理论研究,归纳整理近年来浮针及其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证实浮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至今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具有操作简单且安全、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并对目前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旨在总结并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为临床上应用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