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离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7例对照者、53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Ⅱ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①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与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浆、U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③血浆UⅡ含量减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不同心功能级别血浆UⅡ含量排序为:Ⅱ级〉Ⅲ级〉Ⅳ级,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血浆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稳定期患者血浆白介素17及白三烯B4的含量及其两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IL-17、LTB4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30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LTB4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急性加重期又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血浆LTB4含量均与IL-17呈正相关。结论IL-17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而与LTB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偿机制。方法 测定45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ADM(放射免疫方法)、NO(硝酸还原酶法)和NOS(化学法)的含量,CHF组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3个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CHF心功能Ⅱ、Ⅲ级组患者血浆ADM、NO及NO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在Ⅲ级组达到高峰,在Ⅳ级组反而较Ⅱ、Ⅲ级组下降(P〈0.05);ADM与NO、NOS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血浆ADM、NO、NOS的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ADM与NO、NOS之间相互调节,NO、NOS含量的升高部分来源于ADM升高的刺激,ADM强大的扩血管降压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NO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刘晓剑 《西部医学》2009,21(10):1687-168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观察参附注射液疗效及对UII、ADM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UⅡ、ADM含量的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分析,并与65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CHF患者血浆ADM、UⅡ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1);UⅡ、ADM含量的升高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平行;UⅡ与LVEF负相关,与LVMI、血浆ADM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M、u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ADM和UⅡ含量随心衰加重而升高,UⅡ、ADM共同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参附注射液具有降低CHF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血压正常,46例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617,r=0.596,r=0.682,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COPD患者血浆中ET-1和EDNRB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NET-1)及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B,EDNRB)含量变化与COPD发生的关系;这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吸烟是否会影响血浆中ET-1及EDNRB的浓度发生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ET-1、EDNRB的含量。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中ET-1和EDNRB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T-1与EDNP,B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r=0.284,P〈0.05)。吸烟与非吸烟组ET-1和EDNRB血浆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T-1、EDNRB是参与COPD急性期发病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健康子女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肾上腺髓质素(ADM)、血管紧张素Ⅰ(AT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意义。②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26~40岁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亲患高血压的30例为研究1组,双亲均患高血压的30例为研究2组;选择双亲均无高血压的20例为对照组。采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的含量。③结果 研究1组、研究2组血浆中CGRP、ADM、ATⅠ和AT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53~4.376,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间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4.056,P〈0.05)。两研究组血浆ATⅡ与CGRP水平呈正相关(r=0.757,P〈0.05);血浆ATU与ADM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5);血浆CGRP与ADM水平呈正相关(r=0.601,P〈0.05)。④结论 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中青年健康子女,在未发生高血压之前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已经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前因,而不是高血压的后果;高血压病人子女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水平的变化与遗传有关;具有高血压家族史之健康子女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提示将来可能患高血压,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用ELISA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并分析IL-32水平与IL-8、TNF-α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32含量[(175±88)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59±21)ng/L]和稳定期患者[(89±34)ng/L],均P〈0.05,COPD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诱导痰IL-32含量[(163±117)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75±38)ng/L]和稳定期患者[(108±63)ng/L],均P〈0.05,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期诱导痰中IL-32水平与IL-8、TNF—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53,均P〈0.01),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用力肺活量(FVC)和PaO2呈负相关(r=-0.44-0.33,均P〈0.01);急性期血清中IL.32水平与IL-8、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和0.61,均P〈0.01),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r值为-0.46-0.29,均P〈0.01)。结论IL-3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水平可能作为COPD急性发作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IPPV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的基础上进行NIPPV治疗,另外同样呼衰的4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pH、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持续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42例),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进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比对照组pH、PaCO2、PaO2明显恢复(P均〈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型利钠肽(CNP)及肾上腺髓质素(ADM)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巾CNP、ADM的水平,比较CNP、ADM在实验组100例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和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中水平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CNP、AD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CNP、ADM的含量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1);(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巾CNP、ADM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622,-0.702,P<0.05),与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不明显(r=0.205,0.233,P>0.05);(4)血浆CNP与ADM呈正相关(r=0.279,P<0.05)。结论CNP、ADM参与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观察血浆CNP、ADM水平变化,可以反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水平。结果COPD患者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中3项心肌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患者组PaO2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814、P〈0.01;r=-0.792、P〈0.01和r=-0.707、P〈O.05);血清cTnI、cTnT和cK—MB mas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2%、62.5%、44.8%,以cTnI的阳性率最高,与cTnT和CK—MBm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COPD患者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常规检测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尤其是cTnI,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7例DIC患者根据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低凝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其常规血凝学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5;r=0.763,P〈0.05)。结论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每次通气1、2h和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PaCO2值的变化。结果:pH通气后1h明显上升(P〈0.05),2h和通气结束时继续显著上升(P〈0.01);PaO2通气后1、2h明显上升(P〈0.05),结束时继续显著上升(P〈0.01);PaCO2通气后1h明显下降(P〈0.05),2h和通气结束时继续显著下降(P〈0.01)。其中42例临床症状改善好转出院,4倒不适放弃,8例无效。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贺明  吴生灵 《中原医刊》2007,34(15):27-28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45例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BiPAP+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2、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变。结果 治疗组PaO2、PaC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气管插管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4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双侧19例、单侧45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CO、CA、FS、EF、PAP)、肺功能(FEV1、RV、TLC)、6分钟运动试验(6-MWD),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单侧LVRS术后3、6个月的FEV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PaO2比术前提高(P〈0.05),PaCO2,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肺血流动力学(CO、CI、EF、P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VRS切除肺靶区20%~30%治疗重度COPD有效,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提高、PaCO2降低,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边绿斐 《浙江医学》2013,(24):2173-2175
目的探讨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氧化型LDL(Ox-LDL)、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54例COPD患者[其中25例并发肺动脉高压(A组),29例未并发肺动脉高压(B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对照组),测定比较其Ox-LDL、NO、ET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包括A、B组)血浆Ox-LDL和E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比较,血浆Ox-LDL和E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Ox-LDL水平与E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NO水平呈负性相关(P〈0.05),而且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与血浆Ox-LDL水平呈正性相关(P〈0.05)。结论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Ox-LDL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88例,根据是否患有PH分为PH组52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PA、CRP、TNF-α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PAP),并分析血浆PA、CRP、TNF-α水平和COPD患者PH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血浆PA水平与COPD患者PH发生率呈负相关(r=-0.58,P〈0.01),血浆CRP水平与COPD患者PH发生率正相关(r=0.78,P〈0.01),血浆TNF-α水平与COPD患者PH发生率呈正相关(r=0.62,P〈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患者PaO2水平显著降低,PaCO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PA水平降低(P〈0.01),血浆CRP和TNF-α水平以及PAP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血浆PA水平随着COPD患者PH发生率的升高而降低,而血浆CRP和TNF-α水平则随着COPD患者PH发生率的升高而升高。COPD患者血浆PA水平降低而CRP和TNF-α水平升高时应警惕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Bi-PAP;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控制性氧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并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P)、呼吸频率(R)、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动脉血pH值、PaO2、SpO2、PaCO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通气后PaCO2下降,PaO2、SpO2升高,P减慢,与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IPAP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ndothelin,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变化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20例血压正常、40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509,r=0.434,r=0.67,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7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