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499-15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4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74.6%,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率为55.8%,有效率为7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不孕症101例,结果排卵率为85%,受孕率为78.2%,与西药组比较单纯用西药排卵率(80.0%)无显著差异(P〉0.05),受孕率(46.0)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1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给予甲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甲乙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妊娠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潘敏 《河南中医》2014,(5):932-93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9月选取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组为87.5%,对照组有效率组为70.3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11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0例采用求嗣系列方进行分阶段性的选方用药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110例中,总有效率为93.64%,对照组66例中,总有效率为80.31%,两组比较,P0.05。结论:求嗣系列方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蔡俊  常蕾 《光明中医》2020,(3):404-40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就诊的100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FSH和E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FSH和E2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内分失调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激素FSH和E2的分泌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1997年10月起,采用中药何氏坤育灵1号胶囊(以下简称坤育灵1号)、西药克罗米酚联合治疗无排卵月经失调性(肾虚宫寒型)不孕症86例,并与单用克罗米酚加以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4~41岁,病程为2~11年,原发性不孕52例,继发牲不孕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病程及原发性、继发性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2届学术会议(1986年10月,昆明)制订的《女性不孕症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不孕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伴有其他疾病的进行相关治疗。结果:治愈率(生育率)55.2%,显效率19.2%,有效率15.2%,无效率10.4%,总有效率89.6%。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孕症,能进一步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生育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不孕症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84例纳入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等相关情况加以观察与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10%、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患者在输卵管不畅、阻塞方面的复发率为7.1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疏通输卵管、调理冲任等,促进精卵结合而达到受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桂花 《光明中医》2006,21(12):82-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60例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结果:治愈25例,有效25例,无论10例,总有效率为83.3%(95%CI=73.9%-92.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70例不孕不育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深入的观察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4月-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我们予以西药强的松与克罗米芬,而观察组在予以西药强的松与克罗米芬的基础上再使用活血促孕方,90d为1个治疗循环,2个治疗循环后再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超过了89.01%,显著地超过了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03.结论:中药的活血促孕方与西医进行联合,对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卵管发育不良之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促管孕育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该种不孕症患者,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的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发育不良之不孕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传统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盆腔炎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证实中医结合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治疗的盆腔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加甲硝唑及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治疗后症状、疗效等临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等数据的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自拟益气补髓汤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 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5d。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合并中药桃仁承气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属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桃仁承气汤加味合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0g,2次/日,4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0g,2次/d,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15例(37.5%),有效20例(5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8例(45.0%),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结论:中西医结合论证2型糖尿病证属痰瘀互结证的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