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沿皮透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给予电项针(百劳、供血)治疗,治疗组则配合耳穴沿皮透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天、1周,治疗组颈椎功能评分、颈椎病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颈椎功能评分、颈椎病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沿皮透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头针配合体针及单纯体针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头针组和耳针组,每组30例。耳针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法结合体针治疗,头针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评分变化,观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耳针组、头针组均比体针组明显改善(P0.01),耳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1);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耳针组、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P0.01),耳针组与头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刺合体针、头针合体针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针沿皮透刺及耳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刺配合耳针沿皮透刺和耳压治疗,体穴取颈夹脊穴、大椎及阿是穴为主;耳穴取颈椎穴区、肩—肩关节—锁骨穴区、肘—腕—指穴区;耳压取神门、肝、脾、皮质下。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与治疗组中针刺疗法相同。连续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对比,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为80.7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针沿皮透刺及耳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对比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与单纯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体穴主穴取夹脊穴、环跳、秩边,配穴随证取穴;耳穴主穴取双侧腰椎区,根据临床症状选取相应配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及疗法与治疗组中针刺疗法相同。两组共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表(VAS)和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的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透刺合并合谷刺,疗程均为20d。结果:2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是一种简便、快捷、疗效持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照组仅用颈牵引治疗及TDP照射,评价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肌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最大握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从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痊愈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3-6夹脊穴、大椎,加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体征变化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腹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积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腹针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治疗,值得临床推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婷 《内蒙古中医药》2014,(32):116-11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以按摩、颈额牵引、针灸和独活寄生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在治疗前和两疗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两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进行总体的镇痛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疼痛程度评分、疼痛范围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更低(P〈0.05),镇痛疗效和综合疗效更好(P〈0.05)。结论:以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较常规针刺远近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症状还是在总体疗效方面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均行针灸推拿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治愈8例,占20%;显效24例,占60%;有效7例,占17.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治愈4例,占10%;显效12例,占30%;有效10例,占25%;无效14例,占35%,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行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病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颈椎病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颈椎病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颈椎病评分(P〈0.05)。结论: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6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肌电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能有效评价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肌肉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部强化围刺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常规针刺31例,口服药物29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强化围刺法,对照组采用药物、常规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组中寻找出最佳的治疗分型和治疗时机。结果:颈部强化围刺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和常规针刺疗法,其临床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9.17%、38.33%,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7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针刺时机上,2周以内疗效与2周以上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上5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辨证分型上积劳损伤型疗效高于肝肾亏虚型(P〈0.05);颈部强化围刺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疗效最好。结论:颈部强化围刺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结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