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背景:脱细胞的异种小血管支架已被初步去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异种抗原。 目的:将脱细胞的Wistar大鼠尾动脉支架移植于日本大耳白兔耳血管间,长时间观察术后血流和管壁变化,探讨异种脱细胞小血管支架的实验移植应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3-03/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供体用Wistar大鼠15只,受体为日本大耳白兔15只。从15只Wistar大鼠每只取2条长2.50cm的尾动脉干共30条作为异种小血管,其中的15条作为供体尾动脉干(尾动脉移植组),另15条经1%Triton X-100脱细胞处理作供体组织工程小血管支架(小血管支架移植组)。受体为15只日本大耳白兔左右耳背面中央动脉。 方法:在外科显微镜下,用11-0线将实验兔中央动脉近侧断端套入供体血管近侧腔内,作全层套叠吻合;远侧断端按常规端端吻合。采用勒通试验法和常规血管管腔血液、管壁染色法连续观察血管内血流状况。 主要观察指标:血管吻合术后,外科显微镜下不同时间血流通畅和光镜、电镜下血管腔血液与管壁结构变化。 结果:血管移植术后的即刻通畅率达100%。 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术后最长通畅时间为46小时47分,而尾动脉干为14小时。两组远侧的端端吻合区首先出现血流不畅;套叠区小血管支架与中央动脉外膜间由蒂状结缔组织相连。第10天,小血管支架可见内膜纤维组织仍然呈梳头状整齐排列,未见细胞附着;在术后第100天,仍保留着血管支架的完整性。 结论:①异种小血管支架可以作为血管移植物吻合于异种动物宿主体内,到100天时仍保留着较完整结构。②异种小血管支架血液通畅最长时间为46小时47分,长于异种小血管移植。③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的套叠式吻合法优于经典的端端吻合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介绍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显微血管外科端侧吻合,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较间断缝合法有较多的优点。 [方法]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供体动脉受体动脉均用微型血管夹住。供体动脉断端作斜切,受体动脉作一长度与供体动脉管腔相应的直切口。用9—0或10—0型号的单丝尼龙线作缝合。可在两根血管相距0.5至1厘米情况下进行操作。吻合血管只用两根缝线进行连续缝合。第一根缝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缝合固定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分成两点固定缝合组和三点固定缝合组各40例,比较2组固定时间、导管脱出率和CRBSI发生率。结果2组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脱出率和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固定缝合组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两点固定缝合组,CRBSI发生率也较低于两点固定缝合组。结论采用三点固定缝合法可有效避免导管脱出,又可减少CRBSI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证了病人的安全,避免患者再次置管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复杂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39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中11例患者有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分别为I级和Ⅱ级.28例未破裂动脉瘤以头痛、脑神经压迫和脑缺血发病.用大隐静脉移植搭桥10例,桡动脉移植搭桥13例,颞浅动脉搭桥10例,枕动脉搭桥6例.搭桥动脉与接受动脉的血管吻合:大脑中动脉24例,小脑后下动脉5例,大脑后动脉P2段4例,大脑前动脉A2远端2例,椎动脉V5段2例,颈内动脉1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移植血管与供血动脉的吻合:颈外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A2段2例,椎动脉V3段2例,颈内动脉C2段1例,后交通动脉1例.另外6例枕动脉搭桥,无近心端血管吻合.在搭桥血管完毕后,将动脉瘤近心端和远心端的供血动脉结扎或夹闭,行动脉瘤孤立术.对19例有压迫脑神经或颅内占位的高颅压的患者,将动脉瘤切除.结果 35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出院后需要照顾,1例术后9 d死于脑干梗死.35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34例移植搭桥血管畅通,动脉瘤消失;1例吻合血管未通,但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论 血管搭桥可作为治疗难治性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血管相对人体血管最大的优势就是来源丰富,经过生物化改造的人工血管,其特性更接近人体血管,移植后自体化程度也较高。 目的:观察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1.5年内不同时期实验犬的生存、生活状况,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移植血管壁重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以猪血管为基材,经交联固定,多方位去抗原,共价结合肝素,以及偶联可黏附、富集生长因子的特定多肽等系列生化处理而制成的一种高抗凝的人造血管,管径3.5~4.5 mm。建立犬颈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连续缝合的动物模型,1.5年内不同时期切取标本,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切取标本发现,移植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少、疏松。病理组织学检查:移植后8周,镜下开始发现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6个月,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个月,移植血管管壁VG染色尚可见支架层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生长,原先的支架结构已部分被宿主血管壁组织取代。移植后18个月,原先的支架结构已大部分被宿主血管壁组织取代。说明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新内膜形成早且完整,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血管壁重构和血管支架的再生能力强,生物相容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颈总动脉吻合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手术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分离颈总动脉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组颈总动脉吻合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颈总动脉吻合后股静脉注射人工合成E-选择素.术后4 h、1 d、3 d和7 d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术后14 d取吻合口血管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阳性表达个数和积分吸光度值(IOD).结果 人工合成E-选择素治疗组,血清中TNF-α水平在血管吻合术后4 h、1 d和3 d时低于手术组;IL-6的水平在血管吻合术后4 h、1 d和3 d时低于手术组;PCNA阳性细胞数和IOD也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手术组.结论 人工合成E-选择素能够抑制动脉吻合后的炎性反应,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血管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大隐静脉仍为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采集难度较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间断小切口及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优缺点。 方法:纳入258例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112例,传统长切口法146例。观察采集大隐静脉时间、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间断小切口组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长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5)。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2 d腿部切口间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传统长切口组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小切口组(P < 0.01)。提示,虽然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时间较长,但腿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在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和(或)超声评价搭桥是否通畅,并就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4例中,吻合口通畅4例,运动性语言障碍加重1例。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2例,搭桥血管不通畅1例。随访2-17个月,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1例。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治疗成人低位肛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修补小儿肛瘘的可行性以及方法。 方法:将138例肛瘘患儿随机分为2组,用可吸收线将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A组双层缝合封闭内口,B组不游离、缝合内口。 结果与结论: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病例肛周无红肿,外观无异常,外口硬结消失,内口愈合良好,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外形改变。两组在修复后均有部分患儿出现瘘口出流便,但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消失,痊愈。A组术后瘘口漏便患儿人数较B组多(P < 0.01),出现时间较B组早(P < 0.05),但总体愈合时间无差异。说明手术中仅固定补片于内口,而不游离、缝合内口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颌内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2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颈内海绵窦段8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段4例,床突上段1例,椎-基底动脉交接处2例,基底动脉下段1例.瘤体有重要穿通动脉发出9例.3例经弹簧圈治疗后,动脉瘤复发.取7 cm桡动脉做移植血管,先行颌内动脉与桡动脉端-端吻合.颈内动脉瘤做桡动脉与中动脉M2起始部端-侧吻合,椎基底动脉瘤做大脑后动脉P2段近端行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后,16例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动脉瘤做孤立术,6例动脉瘤有穿动脉发出,仅作动脉瘤近端阻断远端开放,使搭桥血流逆流入动脉瘤体内,保持穿通动脉血流.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移植搭桥血管畅通,动脉瘤消失.2例吻合血管未通,但无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22例患者经3个月-3.3年随访,21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因患其他疾病需要照顾.结论 用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作为供血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可得到较高的搭桥通畅率和较小的损伤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管移植搭桥治疗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高流量血管搭桥方法对颅内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8例巨大和颅底复杂动脉瘤患者,主要表现头痛发病者5例,视力减退者2例,面部麻木者1例。未破裂动脉瘤6例,2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分别为Ⅰ级和Ⅱ级。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体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4例、床突上段(C1段)2例、大脑中动脉M2~M1段者2例动脉瘤大小为2.5~6.0cm,平均直径3.7cm。其中6例动脉瘤为梭形,2例为宽颈动脉瘤。8例患者均采用额颞开颅,骨瓣要尽可能低到颅底,以缩短搭桥移植血管在颅外走行长度。通常用7-0显微缝线吻合移植血管与颈外动脉,用8-0缝线吻合移植血管与颅内段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4例患者利用大隐静脉移植搭桥,4例患者利用桡动脉移植搭桥。颅内、外搭桥完毕后将动脉瘤近心端和远端的供血动脉结扎和夹闭,阻断动脉瘤的全部血供。对3例有压迫脑神经或颅内占位引起颅压高的患者,将动脉瘤切除。结果5例术后头痛消失,1例视力减退者明显改善,1例动眼神经麻痹恢复。5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7例搭桥吻合血管全部畅通,动脉瘤消失。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一侧肢体力弱,肌力在Ⅱ~Ⅲ级之间,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结论中、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可作为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意义。方法 选取全国不同地域且未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神经外科医师71名。同时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2只,分为A、B两组(每组各71只)。受训医师先对A组71只大鼠行右侧颈动脉端端吻合术,之后2周内集中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 2周后再对B组71只大鼠行右侧颈动脉端端吻合。分别观测统计血管吻合时间(从开始缝合到缝合完成)、吻合针数、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术后存活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57只,平均吻合时间为(45. 1±6. 23) min,平均缝合(6. 1±1. 42)针,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77. 2%(44/57),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46. 4%(26/56),术后大鼠存活率为98. 2%(56/57)。B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62只,平均吻合时间为35. 3 min,平均缝合6. 3针,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91. 9%(57/62),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57. 4%(35/61),术后大鼠存活率为98. 4%(61/62)。两组大鼠的平均血管吻合时间、术后即时和24 h通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可显著提高初学者的血管通畅率,减少吻合时间;并且大鼠术后的存活率高,可作为初学者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大鼠基底动脉闭塞对脑干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基底动脉闭塞后对脑干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两点凝闭基底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基底动脉闭塞前及闭塞后30、60、120分钟血流值。结果:基底动脉闭塞后脑干局部血流较闭塞前显著降低。结论:两点闭塞基底动脉效果可靠,激光多普勒可用来观察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大隐静脉移植行例脑室-颈外静脉分流术治疗脑积水14例。颈外静脉易于分离并可以73-2型血管吻合器与大隐静脉行端端吻合,此法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及能确保吻合口通畅,充分发挥了大隐静脉单向引流的作用,对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均显示了满意的疗效,尤以先天性和炎症性脑积水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两种血管穿刺闭合器在股动脉径路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对照。 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6-03/2007-08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36例,男246例,女 190例,年龄44~75岁,平均(62.4±12.5)岁。所有患者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60例,Boomerang封堵器组140例,Perclose缝合器组136例。②实验仪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610070521A, 型号: B610),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54145-6H, 型号: 12673)。③实验方法:a:压迫止血法: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4 h后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65 s以下时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b:Boomerang封堵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置入血管封堵器,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依术中肝素量不同而不同。c:Perclose缝合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缝合穿刺点血管。④实验评估:记录止血时间,指从拔除动脉鞘管到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制动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下地活动时间;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直径 > 5 cm)、穿刺口渗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动静脉瘘、血管迷走反射等;计算止血成功率。 结果:共纳入观察患者4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 Boomerang封堵器组止血成功率96.4%,Perclose缝合器组止血成功率90.5%;不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还是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 < 0.05,P < 0.01);介入治疗中,Perclose缝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2%,Boomerang封堵器为5.7%,均较人工压迫组(14.7%)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erclose缝合器与Boomerang封堵器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迅速、有效、安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法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搭桥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患者,均行OA-PICA搭桥术,联合同期动脉瘤孤立术、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或择期支架植入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ICGA)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记录住院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年复查CTA或DSA评估桥血管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A-PICA搭桥术,术中ICGA均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1例(例4)同期行动脉瘤孤立术;3例(例1、例3、例5)择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1例(例2)择期行支架植入术;1例(例6)术前动脉瘤已破裂患者术后10 h发生动脉瘤再出血而死亡。5例生存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7个月,复查CTA或DSA均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术后1年预后良好(mRS评分均为1)。结论 OA-PICA搭桥术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 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 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 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重建术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并结合病人意愿进行分组,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13例(搭桥组),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15例(支架组)。术后CTA或高分辨MRI判断吻合血管通畅程度,PWI或SPECT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搭桥组均顺利完成吻合手术,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急性闭塞1例,其余12例吻合口通畅,且术后灌注不同程度改善。支架组顺利完成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14例,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发生支架远端血管痉挛1例,术后灌注改善1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随访1.2~34.3个月,病人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搭桥组出现TIA 3例,支架组TIA 1例。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及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均有明显治疗效果,对不适合行支架手术的病人,颅内外血管搭桥是另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效果。方法11例成人烟雾病患者,为双侧病变,缺血型2例,出血型9例,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进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为双侧手术,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两个分支吻合。术后均采用CTA、DSA等检查,吻合口血管通畅情况,术后行C T灌注评估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采用此方式进行手术,25个吻合血管,其中24个吻合口通畅,1例因并发症未复查,术后复查CT灌注,显示吻合口血流量及血容量明显优于术前。缺血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T IA发作;随访9例,无再次出血。并发症:1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行对侧手术,术后3 h患者突发意识状态下降,发现颅内出血,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预后差。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血管封堵器及血管缝合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890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3组:动脉压迫器组、血管封堵器组及血管缝合器止血组,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动脉压迫器组止血时间(20.96±2.47)min,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3.63±1.02)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血管缝合器创口处理时间(4.68±0.67)min,血管封堵器创口处理时间(5.85±0.97)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神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较少、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