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实时超声监视下,体针、耳针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0例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结果:痊愈89例占89%,好转11例占11%,有效率100%。实验结果,电针30分钟后,胆汁流量增加差值为1.58×0.79(P=0.05),Oddi氏括的肌张力显著降低,针后即时降低差值为4.00±1.32(P<0.001),30分钟后为6.08±1.85(P<0.01)。提示针刺对胆道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留针时间电针治疗对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SZ  Cui ZY 《中国针灸》2011,31(3):213-215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留针时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两组均穴取下关和地仓,颊车和承浆,四白和迎香加辨证取穴4组穴,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每组穴位电针刺激30 min,共计留针120 min;对照组每组穴位电针刺激10 min,共计留针40 min.均每天治疗1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4.6(22/26),总有效率为100.0%(26/26),均优于对照组的34.6%(9/26),80.8%(21/26)(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每组穴延长电针留针时间至30 min疗效优于每组穴留针10 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较佳疗法.方法:将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电针加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48例,服用西药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加电针,穴取下关、听宫、合谷,留针30分钟,拔针后再用超短波治疗30分钟.对照组采用口服血塞通分散片,洛索洛芬钠片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9例)、电针组(42例)、中药组(35例).针药组电针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和腰阳关,同时口服自拟补阳祛寒方;电针组治疗与针药组电针操作一致;中药组口服方药与针药组一致.各组均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结束后180天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针药组愈显率为79.6%,电针组为54.8%,中药组为51.4%,针药组疗效均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均P<0.05),电针组与中药组疗效相当(P>0.05);180天后3组复发率分别为15.4%、83.3%及80.0%,针药组、电针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与手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手针组(31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均穴取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留针30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行手法运针1min,电针组在手针针刺基础上行电针疗法。运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评定脑卒中后整体功能状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IAS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电针组优于手针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Glu的含量及Glu/GABA值均降低(均P<0.01),血清GABA的含量均升高(均P<0.01),且电针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手针组(P<0.01,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手针组为83.9%(26/31),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结论:在手针基础上加用电针可提高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的Glu、G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针与电针调节实验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异常的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体针组、电针组和模型组,体针组采用传统捻转手法,电针组针刺后接通韩氏电针仪,用放射免疫分析的平衡法测定血清Leptin含量.结果 体针组和电针组Lee's指数、脂肪湿重和血清Leptin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或P<0.01),体针组降低Lee's指数和血清Leptin方面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 体针和电针均能起到降低肥胖的目的,体针能更好地调节血清Leptin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补缓泻急法治疗与电针配合头针组治疗对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缓泻急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头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 Ashworth量表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评分为(2.19±0.7),疗效优于对照组为(2.75±0.81)(P<0.01);CSI痉挛指数显示治疗组为(8.31±1.57),明显优于对照组(9.86±0.81)(P<0.01).2组较治疗前均有效.结论 补缓泻急法治疗中风偏瘫肌痉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电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16例)与西药组(16例),针药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电针刺激内关和曲泽,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次及第30次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电针治疗第7次后针药组GCS评分(6.88±1.63)与西药组评分(5.25±1.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25.0%,西药组为0,第30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81.3%,西药组为43.8%,针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及曲泽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电针、针灸拔罐,治疗肩周炎.方法:根据病症选穴,用电针后再带针拔罐法治疗,10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57例(占73%),显效18例(占23%),无效3例(占4%),总有效率%%.结论:电针结合针罐治疗肩周炎能够迅速减轻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患者各30例,分别通过电针治疗1疗程后通过临床总有效率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有效率为92.59%优于膝骨性关节炎组84.6%(P<0.05),明显优于对坐骨神经痛组68.0%(P<0.01)。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组VAS评分为(2.23±0.36)低于膝骨性关节炎组(2.46±0.41)(P<0.05),明显低于坐骨神经痛组(4.07±0.78)(P<0.01)。结论电针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疗效较好,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疗效优于坐骨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00 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链脲估菌素左下腹单次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选血糖≥16.7 mmol/L的Wistar大鼠喂养8周制成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每组8例,共32例.普针组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后三里、环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电针组取相同穴位,进针后快速捻转1 min后,接KWD-808II脉冲电疗仪,肾俞、后三里接1对导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大鼠肢体肌肉轻度收缩为度.以上两组每穴治疗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通过对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电针对DPN的治疗效应.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结果:治疗8周后,电针和普针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普针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和坐骨神经中SOD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电针组相对于普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电针能更好地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结合组、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组样本各50例.针药结合组予电针刺激结合罗盖全胶丸口服治疗;电针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罗盖全胶丸口服治疗;各组均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骨密度、24小时尿Ca/Cr值、E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针药组改善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头针疗法治疗自闭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醴神开窍头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疗效.方法:将7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神开窍头针疗法,配合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头针穴取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情感区、心肝区,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6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克氏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克氏量表、CARS量表、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克氏量表、AB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大龄组(4~6岁)与中小龄组(2~3岁)在克氏量表、ABC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神开窍头针疗法能显著提高自闭症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状及提高智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且年龄大小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组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平衡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5%、95%,对照组分别为62.5%、8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起效时间治疗组为(24.89±21.88)分钟,对照组为(80.16±53.18)分钟,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治疗意识障碍有较好疗效,且起效快,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7-1318
目的:观察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患者40例,采用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3次后,40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0例,痊愈率47.5%,好转率100%;VAS评分治疗前(6.102±1.314),治疗后(1.209±0.437),VAS评分差值(4.508±1.514),治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针刺或服药1次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88.6±430.1)分钟和(163.3±182.3)分钟,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缓解率分别为80.1%、76.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其在效应的维持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改良后浮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浮针组和浮电针组,每组62例。3组均选取疼痛区域边缘的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治疗,电针组采用单纯电针;浮针组采用扫散手法后留置软管24 h;浮电针组采用改良后的浮针进行扫散手法后接电针仪,治疗结束不留置软管。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浮电针组与电针组、浮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浮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镇痛疗效评价,电针组显效率为45.2%,总有效率为82.3%;浮针组显效率为53.2%,总有效率为88.7%;浮电针组显效率为62.9%,总有效率为91.9%;总有效率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显效率与浮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显效率与浮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显效率与浮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电针疗效优于浮针和电针,具有取穴少,治疗次数少,同时可以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电针干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同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急件期周围性而瘫患者(男性29例,女性24例,脱落12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27例,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对照组2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取穴一致,治疗周期为28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瞬日反射测定;House-Brae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测定以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均能加快促进而神经功能和面神经传导恢复,电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痊愈所需天数为(22.9±4.3)d,明显少于对照组(29.1±5.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以运用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能明显加速面神经传导和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痊愈所需天数.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1.760±4.438、76.640±3.621,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6.520±2.413、62.360±3.700;B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2.480±5.903、65.640±5.212,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000±3.383、54.480±5.2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A组差值均优于B组(均P<0.05)。A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波幅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疗法以任何次序组合均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但以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取患侧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臂臑、曲垣、曲池、手三里。观察组用双针并列对齐后针刺肩髎、肩髃、臑俞,再分别顺时针捻转至滞针状态后,向上提拉3次,每次5s,余穴常规针刺,再电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及电针。均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d,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程度Melle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VAS、Mell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愈显率50.0%(15/30),总有效率93.3%(28/30);观察组愈显率83.3%(25/30),总有效率96.7%(29/3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