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结合ADC值对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油市人民医院30例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6例脉络丛囊肿,9例脉络丛肿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T1WI、T2WI、T2-FLAIR及DWI(b=0, 1 000 s/mm2)信号特征,分别测量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囊肿、脉络丛肿瘤以及侧脑室脑脊液ADC值。结果 30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发生于60岁及以上年龄组18例(60%),60岁以下组12例(40%)。病灶大小0.4~2.4 cm,29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发生于双侧26例,单侧4例,左、右侧各2例。病灶均呈结节状,T1W表现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均匀高信号,T2-FLAIR表现为等、稍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呈等、稍低信号,ADC值(1.85±0.38)×10-3mm2/s,同时测得脉络丛囊肿...  相似文献   

3.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一旦感染,一般会在血管周围和软脑膜下聚集,形成多数小囊样病灶,呈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甚至形成脑脓肿或肉芽肿,多位于脑室内。我院发现并成功处理了1例曲霉菌感染,肉芽肿位于视神经,病例甚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椎体重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37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为观察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研究其免疫反应以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新西兰大耳兔6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n=30)、假手术组(n=20)和对照组(n=10)。在手术组中,直接将血吸虫虫卵悬浊液注入家兔大脑,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假手术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但是注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手术。术后对动物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于第3、5、7、10、20和30天对家兔脑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手术组家兔术后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厌食、局部抽搐、全身抽搐以及瘫痪。病理切片证实在术后第3天,家兔神经系统中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并伴有轻微的炎症。在第7-10天,红细胞临近区域形成一些虫卵肉芽肿,伴随有数量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其周围。在第14-20天,虫卵肉芽肿主要处在增生期。在第30天,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处于纤维化治愈阶段,肉芽肿区域逐渐被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取代。此外,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家兔术后表现正常,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在实验中,血吸虫虫卵的抗原性、动物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特别是伴有肉芽肿形成的传染病,可能与结核、寄生虫、细菌和真菌肉芽肿感染有关~([1])。颅内结核瘤和神经囊虫病(Neuro cysticer 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肉芽肿性感染,常伴有炎性颗粒、肿瘤性反应,其临床特征包括癫痫发作、意识改变及颅内压增高以及头部核磁共振(MRI)上的局灶性神经功  相似文献   

7.
黄色瘤性肉芽肿,又名黄脂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脂质沉积病,由Hand氏1893年首先报导,后来,Schiiller氏(1915年)以及Christian氏(1919)也报导过同样病人。故本病亦称Hand-Schiiller-Christian征群。北京宣武医院报导2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放线菌病是一类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侵袭性感染。该病临床较少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放线菌性颅内感染临床上更为少见,文献仅有个例报道,易被误诊为细菌性颅内感染或肿瘤。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重型脑外伤术后并发放线菌性硬膜外脓肿病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及诊  相似文献   

9.
正痛性眼肌麻痹,又名Tolosa-Hunt综合征(THS),于1954年和1961年分别由Tolosa和Hunt首先报告,1976年Hunt再次描述,并称之为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 mopleg)[1]。TSH是由非特异肉芽肿性炎症所致的的痛性眼肌麻痹,多认为是发生于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眼眶及头部疼痛,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受限甚至固定,一般无视力  相似文献   

10.
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困难和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192例脑静脉血检形成的患者(多半是血栓性静脉炎)。其中24例合并有上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乙状窦或横窦血栓形成,1例海绵窦血栓形成,3例有其他静脉窦血栓形成。67例根据临床征象在生前确定诊断,其中57例经过治疗恢复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发生于胸椎的椎管内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6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伴麻木2个月、加重2周,胸椎MRI显示T9~10平面椎管内外沟通性占位性病变。手术分块全切除病变。冰冻病理学检查,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棕色线样结晶,局部累及骨组织,周围异物肉芽肿形成;棕色线样结晶于偏振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性。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可见白色不定形物质,其间散在少量残留的棕色线样晶体;白色不定形物质于偏振光显微镜下呈单折光性。最终病理诊断为痛风石形成。随访6个月,可辅助拐杖行走。结论脊柱痛风石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脊柱关节内所致,应与结核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转移瘤、脂肪瘤等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发现尿酸盐结晶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感染性肉芽肿在临床上可见到的有脑化脓性肉芽肿、脑结核瘤、脑真菌性肉芽肿,我院从1999—03~2002—02在临床上发现,并经CT扫描证实者25例,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与CT征象有其独特的一面,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液体被包裹在蛛网膜所构成的囊状结构内而形成的占位性病变。蛛网膜囊肿临床少见,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中75%发生于儿童。我科自1982~2001年共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119例,其中112例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嗜伊红肉芽肿一般认为是一种良性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表现为孤立的溶骨性病变。原发于肺,皮肤,胃及脊髓的嗜伊红肉芽肿在组织学上不易相互区分。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一种可以手术切除与放射治疗,不影响到生命的嗜伊红肉芽肿局限型到一种可以致命的、对化疗仅有姑息的疗效的全身型均可出现。颞叶孤立性的嗜伊红肉芽肿过去未见有报告,以往的报导都位于丘脑下部  相似文献   

15.
脑感染性肉芽肿在临床上可见到的有脑化脓性肉芽肿、脑结核瘤、脑真菌性肉芽肿,我院从1999-03~2002-02在临床上发现。并经CT扫描证实者25例,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与CT征象有其独特的一面,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巨大结核性肉芽肿所致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症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结核性蛛网膜炎并肉芽肿所致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病理和放射学特征。方法 报道1例结核性蛛网膜炎并巨大结核性肉芽肿所致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患者。结果 1例23岁男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脊髓和神经根损害征进行加剧,MRI显示T2-T10脊髓后方长约20-21cm占位性病灶,手术证实髓外硬膜内病灶并且仅仅部分切除,病理证实为 结核性肉芽肿。结论 这是1例罕见的巨大髓外硬膜内结核性肉芽肿所致脊髓压迫症,脊髓损害征在结核性脑膜炎正规治疗后进行性加剧,并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正Wegener于1936年和1939年分别报道了3例累及上、下呼吸道的坏死性肉芽肿的患者,被命名为"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直到2009年,美国胸科医师杂志提出用"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necrotizing granulomatous vasculitis,NGV)"取代"韦格纳肉芽肿病"~([1])。NGV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以累及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8.
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7年1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患儿24例,占同期全年龄组颅内炎性肉芽肿总病例数的47.06%(24/51),平均年龄10.67岁,男女之比为2.4:1。症状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占79.17%(19/24)。病灶分布以顶枕叶多见(50.00%),额叶次之(29.17%)。结果 非特异性肉芽肿14例,占58.33%,寄生虫性肉芽肿10例,占41.67%,二者周围组织水肿程度有所不同。病灶均经手术全切除,随访15例患儿均临床痊愈。结论 “小环形”强化病灶是颅内炎性肉芽肿的特征性表现,符合手术指征者,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出院后随访1~2年,均预后好,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彻底清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中枢神经系中包裹许多较大轴索的髓鞘是由少支胶质细胞形成的,一个少支胶质细胞在几个邻近的轴索上形成结间段的髓鞘。选择性髓鞘脱失发生于人或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的显然是很不同的疾病中,而其脱髓鞘的机制是各异的。某些髓鞘构成有缺陷的白质营养不良症伴有先天的酶缺乏。毒物包括三乙基锡、六氯苯、脱脂酸卵磷脂及白喉毒素直接损害髓鞘,而cuprizone或ethidium bromide则可累及少支胶质细胞;脱髓鞘发生于代谢疾病中以及见于对机械的异常(包括压迫)的反应。然而在人的脱髓鞘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