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芳  刘培茹 《工企医刊》2003,16(1):61-61
抑郁症或抑郁障碍是一个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其基本病态是心情低落。抑郁心情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无望感;(3)无助感;(4)自我评价下降;(5)活力丧失;(6)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正常人难免有时也会情绪不好,识别和控制这种疾病已成为精神科、内科医生的艰巨任务,而对于内科医生重视并掌握抑郁症的诊疗也同样重要。 1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全世界人口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3%。1998年WHO公布的疾病负担表明,在中国,抑郁症已居疾病负担的第2位,且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因患多种躯体疾病,伴抑郁症的比率更高。 2 由于精神卫生知识不普及,而抑郁症往往同时有身体症状,病人一般初诊于内科。 3 有些患者及其家属不愿让患者到精神病医院就诊,怕别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χ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3.
靳瑞 《健康向导》2012,(6):44-45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年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病发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为以抑郁综合征为特征的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老年抑郁症与社会支持和躯体疾病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侠  陈若陵  马岁岁  胡志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185-1186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发病与社会支持和躯体疾病因素的关系。方法以老年精神状况量表计算机统计系统(GMS-AGECAT)与最小抑郁危险因素(MDS)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基线调查时确定的非抑郁老年人进行队列研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独居(χ^2=8.438,P=0.004)和担心子女(χ2=5.297,P=0.021)的老年人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独居和不担心子女的老年人。经常与亲人、朋友交流、能获得需要的帮助、有可信任朋友的老年人发病率要低于无上述因素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独居、是否担心子女、与亲戚交流频率,以及有无可信任朋友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因素(P〈0.05)。患有心脏病、中风或偏瘫老人患抑郁症高于无此2种病者(P〈0.05),而患其他疾病间没有差异。患躯体疾病种类多,患抑郁症者高(P〈0.05)。结论非独居、不担心子女、经常与亲戚交流,以及有可信任朋友可降低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社会支持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身体疾病也是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基层社区老年人躯体疾病患病情况;探讨基层社区老年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的关联性,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基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将自评健康、躯体患病以及健康恶化情况分别进行单因素的患病率分析.结果 躯体疾病患病率最高的前4位依次是:①视觉障碍(62.2%)、听觉障碍(47.0%)、高血压(40.1%)、慢性支气管炎(6.7%).②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情况.结论 ①基层社区老年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躯体疾病患病率较高,要加强防治工作;②具有患抑郁症因素老年人,应及早预防抑郁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寿》1996,(1)
主要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可称作神经性抑郁症,它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有许多老年人有抑郁情绪,甚至已罹患抑郁症。国外报道本病占精神科门诊病人的5~10%,我国则在12.2%左右。上海曾对164名退休老人进行调查,其中有过抑郁感的占40%;成都的同类调查表明,有27%的老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年人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延长,老龄问题也随之增多,如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应激等,可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患抑郁症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一些老年人及家属并未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危害,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并没有及时诊治,而使抑郁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疾病。本文就老年抑郁症患者未能及时诊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其护理问题进行研究,以降低抑郁症对老年人造成的身心危害。1老年抑郁症的表现老年抑郁症绝大部分属轻、中…  相似文献   

8.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为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发生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以抑郁综合征为特征。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8%~15%),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身体活动量表、简版老年人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38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得分为(18.9±9.1),社会支持得分为(35.4±6.3),抑郁症状得分为(5.8±1.6),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1.0%(249/1 188);身体活动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r=0.291,P<0.001),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210,P=0.012),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308,P<0.001)。身体活动对抑郁症状具有直接效应(β=-0.179,P<0.001),社会支持在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间具有中介效应(β=-0.063,P<0.001)。结论 身体活动可以直接对抑郁症状产生负向作用,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产生间接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城区老年人躯体疾病、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十堰市500名城区老年人,选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及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诊断系统调查并诊断抑郁症,选用老年健康状况MDS和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躯体疾病和生活事件,并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绞痛、中风或身体部分偏瘫、偏头痛、视力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及躯体疾病数目都显著高于非抑郁症患者。中风或身体部分瘫痪OR(95%CI)=6.389(1.684,24.237)、情感受创事件OR(95%CI)=1.438(1.069,1.934)、健康经济不利事件OR(95%CI)=1.652(1.099,2.483))是老年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一些躯体疾病和生活事件可能影响了城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过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预防措施降低躯体疾病、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模型探讨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济南市789名社区老年人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进行为期10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化版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进行两次测量(T1和T2)。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具有一定稳定性;2个时间点的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呈负相关(r=-0.429,-0.327,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T1抑郁症状后,T1社会隔离显著预测T2抑郁症状(β=-0.136,P<0.001);控制T1社会隔离后,T1抑郁症状对T2社会隔离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750)。结论 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前因变量,社会隔离可以显著预测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2月发布的《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全球卫生预测》,分析了全球抑郁症调查情况:2015年,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的总人数估计超过3亿人,相当于世界人口的4.4%。全球20%的人口在一生当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发作。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33.1%有抑郁症状,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比例约为16.0%。  相似文献   

13.
陈晓医生:父亲最近被查出抑郁症,与患帕金森病有关吗?毕知毕知:你好!如今老人患抑郁症日益多见,已成为阻碍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大问题。但是,老年人的抑郁十分容易被忽视,通常有以下一些原因:1、被它病干扰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躯体疾病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躯体疾病与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就调查的1736名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情况、躯体患病情况以及健康恶化情况分别进行单因素的患病率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自评健康差、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癌症、健康恶化都可以提高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情感障碍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疾病。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医学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病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亦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神卫生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中心环节,全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列为第五位,在中国抑郁症是产生疾病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综合性医院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进行临床评估及选择性5-羟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抑郁症是指有明显的躯体疾病症状的抑郁症.而且由于躯体疾病症状十分明显.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绪问题,以至在求治时只诉说躯体症状而不提及情绪症状.就好像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情绪或抑郁情绪被隐匿了一样,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日常活动能力在中国农村老年人慢性病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为缓解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使用Process 4.0程序中的模型4分析日常活动能力在中国农村老年人慢性病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纳入中国农村老年人5 660名,抑郁症状得分为(9.21±6.772)分,平均患有慢性病(1.87±1.652)种,日常活动能力得分(7.69±3.013)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罹患慢性病数量、日常活动能力、抑郁症状中,两者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1=0.243, r2=0.314,r3=0.195,P<0.001);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患多种慢性病会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OR=1.286,95%CI:1.243~1.332,P<0.001)和日常活动能力受限(OR=1.261,95%CI:1.217~1.306,P<0.001)的发生风险。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增加了农村老年人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明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慢性发病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频繁的精神疾病.,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病人症状,即"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然而,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对这样的病人近半数以上将会被临床医生漏诊.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状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症状主诉高于心境障碍的主诉.为比较以情感障碍为主诉的和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抑郁病人的差异,笔者对62例病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评定,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人在退休后各方面境况会不如从前,心理落差极大,容易发生情绪低落、焦虑等不良心理,情节严重者将会演变成老年抑郁症。因此,研究调查表明,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年轻人,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有资料显示,我国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抑郁症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清远市清城区六个镇的5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并利用老年抑郁量表评价老年抑郁症状。对单因素等级分类资料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0名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25.00%,其主要因素有个性乐观与否、社会关系、学历等,OR值分别为3.94、10.71、3.85。结论老年人受自理能力差、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抑郁症状,为此要加强老年人关怀、心理指导等服务,有效防治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