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用改良的CFU-Mix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正常人集落产率显著高于非缓解期AML和ALL,低于CML。CML组显著高于AML和ALL组。正常人集簇产率低于CML,高于ALL和AML组。正常人培养物中一般均有CFU-Mix集落形成。AML的培养中的集落则多由白血病性细胞组成,细胞密集,扫描电镜下见细胞怪异,贴壁多突起。CML的CFU-Mix占13%,低于正常。FAB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白血病患者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与白血病祖细胞(L-CFU);正常人CFU-F与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无线性相关(P>0.05),表明CFU-F是独立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群。粒系白血病CFU-F的产率较淋巴系白血病为高(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CFU均较正常人CFU-Mix为高(P<0.05~0.01)。在白血病时CFU-F存在着质和量的缺陷,加用肌条件培养液后,粒系白血病细胞有贴壁倾向,讨论了有关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白血病时造血干细胞的肿瘤变化和分化成熟障碍,作者比较了正常人和白血病CFU-Mix培养后集落的电镜形态。未经治疗的白血病人11例及正常人5例,髂后取髓1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经培养后制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标本。电镜观察表明,虽然体外培养中加入了粒细胞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和淋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应用我们已建立的红系造血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配合粒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红系和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集落产率、集落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以及慢粒集落细胞对刺激因子反应特性。此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极限稀释微孔培养CFU-GM技术初步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研究中,对两者的CFU-GM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生化标记、扫描电镜、~3H-TdR掺入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证实极限稀释微孔培养较琼脂半固体培养更有利于白血病克隆祖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作者证实高温(42℃,60min)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的损伤程度存在异质性,短期(24 h)液体培养能使受抑制HL-60细胞的集落存活率及~3H-TdR掺入率获得部分恢复.结果提示,高温对白血病细胞DNA合成及集落形成抑制具有部分可逆性.作者对其临床意义及发生机理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多能造血祖细胞与前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essner培养体系为基础,并加以改良,在一个培养体系内培养出了人多能造血祖细胞(CFU-Mix)和前红系祖细胞(BFU-E),集落产率高于文献报道。同时,我们改进了细胞离心方法,使单个细胞集落形态完整,记数准确,为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Fas(CD95 )及其配体 (FasL)的蛋白表达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体外培养观察Fas免疫球蛋白(Fas Ig)及TNFα抗体对患者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细胞的胞质DNA片段以观察凋亡情况。结果 ①MDS患者 77% (2 0 / 2 6例 )表达Fas蛋白 ,81% (2 1/ 2 6例 )表达FasL蛋白 ,正常对照组无表达。②Fas、FasL表达与FAB分型有关 :Fas蛋白表达 ,难治性贫血 (RA)显著高于RA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者、转变中的RAEB(RAEB t)和继发于MDS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postMDS AML) (RA >RAEB >RAEB -t >postMDS -AML) ,但RA患者的FasL表达最低。③体外培养发现 ,加入Fas Ig或TNFα抗体以阻断其途径 ,MDS患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U GM)和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U E)的集落形成显著增加 ,培养细胞的胞质DNA片段显著下降。结论 MDS骨髓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异常 ,并具功能活性。Fas、FasL可能是MDS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祖细胞(白血病祖细胞)是指能够形成白血病细胞集落的细胞,也称作L-CFU,即白血病集落形成单位(Leukemic colony—forming units)。开展白血病祖细胞研究,从造血祖细胞水平探讨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研究白血病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脐血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体外增殖的影响及黄芪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技术,培养、观察、计数HCMV-AD169感染的CFU-Mix集落数、抑制率、集落峰值及集落维持时间;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HCMV-AD169DNA.在110感染组中加入黄芪,观察黄芪对HCMV-AD169感染的CFU-Mix集落增殖抑制的干预作用.结果 HCMV-AD169感染的CFU-Mix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集落数随病毒感染滴度的增高而减少,抑制率随病毒感染滴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感染组集落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各组集落峰值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用PCR技术在感染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HCMV-AD169DNA;在110感染组中加入黄芪后,CFU-Mix集落数明显提高,集落增殖提高率为38.9%,集落维持时间较110感染组明显延长(P<0.01),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HCMV-DNA copies较110感染组明显减少.结论在体外HCMV-AD169对CFU-Mix生长和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CMV能直接感染多向造血祖细胞,此可能与临床HCMV感染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有关;黄芪在体外有明显的抗HCMV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类骨髓粒一单核系祖细胞集落(CFU—GM)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体外检测技术,比较观察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11例慢性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的造血改变。结果表明,MDS 和 CIN 的造血状态存在显著区别,69%的 MDS 患者 CFU—GM集落显著受抑,集簇、簇/落比值明显升高;其 CFU—F 集落亦存在明显缺陷。而 CIN 患者的上述指标均类似于正常。这提示体外集落检测技术有助于 MDS 和 CIN 的鉴别。此外,CFU—GM 系列培养对 MDS 患者具有一定预后价直。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同时激活糖蛋白130(gpl30)和c-kit信号系统,对脐血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和混合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扩增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 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lL-6R)、白细胞介素6(IL-6)、干细胞因子(SCF)和白细胞介素3(IL-3)的不同因子及组合扩增3w,分别用甲基纤维素法和有限稀释法测定CFU-Mix和LTC-IC的扩增效率。结果sIL-6、IL-6和SCF单独都不能使CFU-Mix得到扩增,而三者联合可使CFU-Mix数目显著扩增,且于培养2w时扩增效能最佳,此时CFU-Mix扩增到22.5倍,LTC-IC扩增到3.5倍,作为对照的SCF+IL-6+IL-3组则仅分别扩增到3.0和1.9倍。形态学分析发现IL-6、slL-6R和SCF协同作用下,产生的集落体积较大,并可观察到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胞。结论由IL-6/slL-6R复合物和5CF联合激活gpl30和c-kit信号系统可刺激造血干/祖细胞发生明显扩增,体外扩散时间以l~2周为宜。  相似文献   

13.
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骨髓净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ang HF  Chen YZ  W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86-991
目的 研究酞菁锌光敏剂(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模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骨髓的净化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K562细胞及正常细胞内的光敏剂含量。锥虫蓝拒染法、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ZnPcS2P2介导的PDT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正常混合集落形成细胞(CFU-Mix)、粒一单核系造血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等集落形成实验检测ZnPcS2P2 PDT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巢式PCR方法检测酞菁锌介导的:PDT作用前后混有不同比例K562细胞的骨髓细胞的bcr-abl mRNA表达。结果 (1)与ZnPcS2P2共孵育5h,K562细胞与骨髓正常单个核细胞(MNC)内的ZnPcS2P2含量分别为10.1、2.2(ng/5x10^5细胞),二者比值达到最高值。(2)0.25μg/ml ZnPcS2P2孵育5h后,用670nm激光以53mW/cm^2的功率密度、2.1J/cm^2的能量密度照射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率为91.1%,而对正常CFU-Mix、CFU-GM、CFU-E等集落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8.6%、17.8%。(3)0.25μg/ml ZnPcS2P2介导的PDT可完全杀灭按1:100至1:1000比例混入骨髓正常MNC中的K562细胞。结论 ZnPcS2P2介导的PDT能选择性杀伤K562细胞,有希望成为新的高效而简便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净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据《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33卷第5期报道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用三种细胞因子对人正常造血干细胞进行了体外观察。 结果表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6)和重组人-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正常人造血干细胞培养1周后,IL-6组细胞数增至4.3±0.6倍;CM-CSF组细胞数增至9.4±0.9倍,IL-6 CM-CSF组细胞数增至13.7±1.0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FU-E集落分析结果:IL-6单独应用未见CFU-E集落形成,仅有CFU-GM集落形成;IL-6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则CFU-E集落数明显高于EPO组(P<0.01)。CFU-Mix  相似文献   

15.
石小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91-2092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CSF不仅在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参与对成熟细胞的功能调节,促进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CSF的研究对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几个主要CSF对造血的调控作用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浅述如下。1CSF对造血的调控作用1.1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种能够刺激红系、粒系、单核系、巨系及嗜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集落的多集落造血生长因子,其造血调控作用主要是可以刺激骨髓细胞生成由粒系和单核巨噬细胞组成的集落,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1.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系列特异性生长因子,对造血调控作用主要是促进粒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集落;诱导早期造血干/祖细胞从G0期进入G1-S期;与IL-3、GM-CSF及其他因子协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某些白血病细胞株分化成熟。1.3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又称CSF-1,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6.
据《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10月77卷第10期报道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曹雪清,赵勇教授,为探讨粒纲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及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电镜技术和~3H-TdR掺入法等,观察丁粒细胞巨噬细咆集落刺激因子处理后FBL-3细胞表型、超微结构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伴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相似的病态造血,是由MDS转变而来?或是一种急性白血病的独立亚型?至今尚有争议。为此,对我院收治的原发伴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与由MDS急性转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原始细胞计数,骨髓三系病态造血程度及预后作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AML,其中M01例,M211例,M52例,M6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鄄BC)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鄄RAEB)3例,进行包括阿克拉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鄄CSF)的CAG方案。结果:有效率16/21例(76.2%),AML达完全缓解(CR)14/21例(66.7%);16例为老年、继发或复发AML(14例为>50岁),CR9例(56.3%),化疗的不良反应轻、中度。结论:CAG方案对AML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对老年性、耐药性或继发性白血病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观察 4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GM CFU)体外生长情况及患者血清、骨髓细胞对正常人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MDS中的难治性贫血 (RA) 74%为造血干细胞缺损 (HSCD) ;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 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CMML) 10 0 %为免疫介导型 (IC)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S)仅 2例 ,造血微环境缺陷 (HMED)及IC型各 1例。结论 :RA、RAS与RAEB、RAEB T、CMML患者可能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群体 ,研究MDS的发病机制对克服治疗上的盲目性 ,提高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一种使白血病患者能耐受根除性化疗和放疗,而不需进行骨髓移植的新途径.本研究在Brown Norway大鼠可移植性粒细胞白血病模型(BNML)上进行,该模型与人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极相似.化疗后缓解期体内只有少量白血病细胞残留,它们须生长至3×10~5~4×10~5细胞才向远隔器官迁移,其时间大约为20d,相反.造血干细胞在化疗后可很早迁移.因此,在缓解期采用交替半身照射(HBI)可以杀灭照射区域骨髓内未迁移的白血病细胞,而造血干细胞则可以早于白血病细胞从屏蔽区骨髓迁移至照射区骨髓内,并重建造血.实验表明,这一新的治疗对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