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M抗原(CMA)存在于曼氏血吸虫病人及感染动物的血清和尿中。本文报道了在感染仓鼠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肾中检出曼氏血吸虫M抗原的结果。用1,0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的金色仓鼠10只,第45天解剖,从心脏采血,经门脉灌流冲虫,每鼠平均获虫达506±40条,取出肾脏。另对10只正常仓鼠亦同样取血和肾脏作为对照。抗原按Capron等(1968)及三氯醋酸(TCA)进行浸出制备。动物血清经分子  相似文献   

2.
在非洲同时流行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人们常同时感染这两种血吸虫。本文作者采用一个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及热带小泡螺后逸出的尾蚴感染仓鼠,就这两种血吸虫的雌、雄成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及产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将仓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单性感染组,即用单性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和热带小泡螺,用每种螺所选出的约200条尾蚴经皮下接种感染仓鼠;第二组为异种交叉配对感染组,即埃及血吸虫雄虫与曼氏血吸虫雌虫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应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了感染曼氏血吸虫后小白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实验用体重为18~20克的小白鼠,每鼠由尾部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50条。两组动物先后于感染后47及67天剖杀。均系重度感染,肝脏由于大量虫卵肉芽肿而变成结节  相似文献   

4.
Oxamniquine(UK_(4271))(6-羟甲基-2-异丙胺甲基-7-硝基-1,2,3,4-四喹啉)是抗血吸虫药物UK_(3883)的有效代谢产物。本文报道Oxamniquine对小白鼠、田鼠和卷尾猴实验治疗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取体重18~20克小白鼠,每鼠经尾部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20±10条;成年田鼠每鼠经颊囊感染60±10条尾蚴;另用尾蚴经皮肤感染4只成年卷尾猴。所有感染动物均用Oxamniquine肌肉注射1次治疗。剂量:小白鼠为25~100毫克/公斤,田鼠为50~200毫克/公斤,卷尾猴  相似文献   

5.
已经证明感染曼氏血吸虫病人的尿以及成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可检出 M 抗原,此后,这一抗原在感染曼氏血吸虫的母乳中发现。本文试图对实验感染动物的研究了解M 抗原的特异性及理化性质。金色仓鼠及小白鼠分别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000及150条,于感染前及感染后每10天取血,血清样本经冰冻干燥浓缩3~5倍进行测定。对金色仓鼠及家兔收集24小时尿,透析后经冰冻干燥浓缩10~50倍用于测定。金色仓鼠及家兔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经50,000拉德的γ射线照射的曼氏血吸虫尾蚴免疫C_(57)BL/6和瑞士两种纯系小鼠,于免疫后4-8周,按每鼠2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或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对免疫的小鼠和同龄对照小鼠进行攻击感染。于攻击感染后5-7周解剖并计算虫数。用抗体量和抗力的百分率两个指标评价经照射的曼氏血吸虫尾蚴免疫的小鼠对曼氏或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情况。抗体量的测定,按JAMES等(1981)所述的方法;抗力的百分率计算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和金色仓鼠筛选37种氨基乙烷硫醇类(aminoethanethjols)化合物的结果。应用每鼠感染100±10条尾蚴的小鼠和80±10条尾蚴的仓鼠进行试验。药物均用口服法。每种药物先用5只体重20克的小鼠进行初筛,每天用药物的1/SLD.。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有很强的杀伤力,但对虫卵的作用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脑型血吸虫病,主要与虫卵毒素的分泌及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有关。为此,作者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疗程对曼氏血吸虫虫卵的影响,并探讨了吡喹酮用于脑型血吸虫病的可行性。实验用小鼠,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尾蚴200条,7周后,选择每克粪便虫卵在100个以上的阳性鼠作为观察对象。将感染度相似的动物分配在同一实验组内。实验一:共4组,每组10个鼠。1.吡喹酮60mg/kg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吡噻硫酮(OPZ)治疗曼氏血吸虫感染鼠,并观察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O)活力。每鼠腹部接种200~300条尾蚴。OPZ按200mg/kg灌服小鼠。收集雄虫((?)),经匀浆和高速离心后制备曼氏血吸虫胞液。GST活性测定参照Habig等人(1974)方法,GPO活性测定参照Paglia & Valentine(1967)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吡喹酮(消旋吡喹酮,译者注)、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雌雄虫的皮层及生殖器官超微结构的损害。取5周龄的雄性ICR小鼠,每鼠经皮肤感染30条日本株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或通过浸尾法每鼠感染100条波多黎各株曼氏血吸虫尾蚴。动物于感染后35天,分别一次口服左旋吡喹酮、右旋吡喹酮或吡喹酮,剂量为500mg/kg,并于服药后1、3和7天处死,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过程中控制免疫抑制的刺激物的性质。已证明免疫抑制是由成虫而非虫卵引起的,并在有效治疗后完全消失。此外,有间接证据表明参与免疫抑制的抗原来源于血吸虫体表外膜。实验及对照组用相同年龄、重25~35克的雄性小鼠。经皮下注射4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进行感染。灌洗肝及肠系膜血管,每鼠平均发现14±6条虫。扁卷螺的单性感染是1只扁卷螺仅用1个毛蚴进行感染。对绵羊红细胞(SRBC)的空斑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2.
已证实129/Ola小鼠与WEHI 129/J小鼠类似,约有70%的小鼠能抵抗曼氏血吸虫的初次感染。本文对129小鼠的非适宜性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资料。实验采用18~25g129/Ola小鼠,每鼠感染150条正常或标记的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尾蚴。于感染后第34、41和46天取小鼠肝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吡喹酮(PZQ)辅以抗碱性磷酸酶血清治疗曼氏血吸虫病的作用。以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感染CBA/Ca远交系小鼠,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200条尾蚴。感染小鼠分成两组,治疗组以亚治愈剂量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比较曼氏血吸虫尾蚴与埃及血吸虫尾蚴在钻穿小鼠与仓鼠皮肤时的死亡率。各动物经皮肤感染从30~40只感染螺逸出2~4小时的尾蚴1,000~2,000条,感染10分钟。感染毕5分钟断颈处死动物,以一般饲养池用水洗局部皮肤后,迅速切下,剁碎,置于Hanks盐水,保温37℃。1~2小时后,过滤悬液,离心沉淀,收集童虫,根据童虫排斥美蓝(加0.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一次剂量海蒽酮对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小白鼠肝脏的远期影响。实验用5~6周的雌性小白鼠,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20条,感染后56天分组进行治疗。1.海蒽酮按60毫克/公斤肌注1次,共160鼠。2.海蒽酮按3毫克/公斤肌注1次,共20鼠。  相似文献   

16.
用某些植物的香精油涂敷皮肤,对动物可防止曼氏血吸虫尾蝴的感染。Gilbert等曾证明其有效化合物为倍半萜烯和双萜。本文作者对巴西的Eremanthus elaeagnus、Van-illosmopsis erythropappa及Moquinea velu—tina三种树木的油进行了化学提取和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动物实验。每一实验用11只小白鼠,在其尾部涂以试剂,24小时后将小白鼠尾部浸入含有2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的水中45分钟,过7周后将小白鼠杀死,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每一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为8周龄的雄性小鼠,其体重26~32g。共分3组:第一组,80只,每鼠皮下感染5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后8周,灌饲吡喹酮,每4小时一次,共3次,总量250mg/kg。第二组,100只小鼠,同时按上述方法感染,不治疗。第三组80只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蛋白水解酶在曼氏血吸虫感染中起重要 作用而成为抗虫疫苗或化疗的目标。为此,本文作者研究了编码一种新的曼氏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的DNA序列的分子特性。 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的尾蚴来自Biomphalaria glabrata螺体内逸出者。自尾蚴感染40天后的金色仓鼠的肝门静脉灌注,获得成虫。收集尾蚴,提取基因组DNA,从成虫中提取RNA并逆转录出单链cDNA,自  相似文献   

19.
1917年Narabayashi曾叙述了实验动物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后发生的先天性血吸虫病,1969年Bittencourt和Mott曾在人的胎盘里发现了曼氏血吸虫。本文作者企图获得先天性感染而进行了实验。用从扁卷螺逸出的大量LE株曼氏血吸虫昆蚴,经皮肤接种妊娠的小白鼠,每鼠分笼饲养,每天进行观察,记录生产日期和幼鼠数。因为有些雌鼠接种了5,000条尾蚴,在感染后20天左右即将鼠杀死,将幼鼠与未感染的雌鼠放在  相似文献   

20.
恒河猴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500条以上,3~4月常常出现相当的免疫力,使粪中虫卵减少、虫数减少,能抵抗激发感染。作者对感染600条及1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的恒河猴进行了比较。在开始的12周,两组动物平均每对成虫由粪便排出以及留在组织内的虫卵数相同,重感染组分别为186±25及5,700±1,200,轻感染组分别为128±40及4,800±300。在12~27周内,重感染组有2/3的成虫死亡,许多存活的成虫由大肠移行到小肠小静脉内,每对成虫由粪便排出的虫卵数减少,而轻感染组则无此现象。在第27周解剖时,重感染组的平均成对成虫发育率为18%,肝、小肠、大肠内的虫卵分布率分别为31±11,51±6及18±7,肝、肺、小肠、大肠每克组织内虫卵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