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将骨质疏松归入"骨痿""骨痹"范畴,认为骨痿见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痹见于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痿是骨痹的早期表现.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建立"脑-肾-骨质疏松""脑-脾-骨质疏松""脑-髓-特发性骨质疏松"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腰背痛"等的范畴.中医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通常是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文章从中医学先后天论和五行制化论角度,对肾、脾二脏在骨的生理病理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对骨质疏松的脏腑辨证用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跃居老年疾病前两位.由此而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属于中医"骨痹"、"骨瘘"等病症范畴,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与预防相结合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谈谈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认识与治疗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腰背、四肢疼痛为主,从轻度的间断疼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骨痛;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根据骨质疏松症身长缩短、驼背、不能负重等临床表现,结合历代医籍"腰腿痛"、"骨缩"、"年老"、"衰老"等病证的记载,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从关节软骨退变开始,进而造成骨丢失、骨坏死、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和骨密度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以关节疼痛、僵硬、畸形,严重者伴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本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膝痹"、"痿证"范畴,最早记载于《内经》。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多病因疾病,以绝经后出现骨转换加速、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随着人类老年社会的到来,罹患人数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关注。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整体疗法"、"自然疗法",因其疗效确切、稳定持  相似文献   

8.
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月玲  李晶  李平 《天津中医药》2009,26(6):524-52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当属于骨痿、腰痛、骨痹等病证.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量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脆度增加,增加骨折的风险~([1])。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脆性骨折,驼背,身高缩短,骨骼疼痛等~([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3-4])。本病属中医"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5])。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凤才  谢海泉  冷向阳 《中草药》2010,41(11):1856-1858
骨质疏松症是-种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等.其中以腰背部的疼痛最为常见,而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性疾病中的一种多见病、常见病,属中医的"骨痿"、"骨痹"的范畴.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是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张文泰教授与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共同研制开发的中药复方制剂,由鹿茸、制首乌、龟甲、杜仲、紫河车、当归等组成,具有补肾壮骨、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Ⅲ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制;严重者身材变短、脊柱畸形,甚至反复发生骨折.中医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之列.<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相似文献   

14.
从瘀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郡浩  蔡辉 《河北中医》2008,30(11):1225-122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中虽无骨质疏松症之名,但类似本病的症状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并散见于历代医书的"腰痛"、"腰背痛"、"骨伤"、"痹证"、"痿证"等篇节中。《素问·痿论》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明确提出了"骨痿"之名。《吕氏春秋·尽数篇》载:"形不动则精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等问题。与中医"骨枯"、"骨痹"、"骨痿"、"骨极"等病的描述类似。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医传统认为与肾的关系密切,而肝脾两脏功能失调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肾、肝、脾三脏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从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短时间内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随着人口老年化,该病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随之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OP由生理性因素(即衰老和绝经)引起.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正少肌症是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症[1],表现为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活动力下降,易摔倒等。其病位在肌肉,当属中医学"痿症"之"肉痿"。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表现为腰背部或周身的骨骼疼痛,行走时加重,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行走困难[2]。此病病在骨骼,当属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