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并重视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3例典型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局部处理方法。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愈后良好,患者满意。结论:酚妥拉明稀释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与硫酸镁药物局部湿热敷的联合应用,对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9例多巴胺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使用多巴胺的过程中,药物外渗会引起的不良后果,以预防为主,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渗部位皮肤及组织坏死,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血管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化疗药外渗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穿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而引起药液外渗。在我科近一年来,化疗注射756人次,发现了4例病人为非穿破血管所致化疗药外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7岁。患者自述1年前走路过多或劳累后出现血尿、排尿困难未治疗。2009年8月1日来院治疗。彩超提示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2009年8月4日手术。术后血压77/49 mmHg,5%葡萄糖250 ml加多巴胺60 mg静滴,护士未及时巡视病人。当班护士凌晨3点发现患者踝部8×11 cm~2渗出,立即用酚妥拉明5 mg加生理盐水10~15 ml浸润注射,25%硫酸镁湿热敷,局部肿胀消退,4 h后渗出边缘青紫,逐渐出现水泡,用碘伏消毒抽出渗液。外涂湿润烧伤膏,11 h后症状未缓解,水泡不断增多。24 h后出现皮肤坏死,清创处理,高压氧治疗。23 d后结痂出院。 相似文献
5.
张明桂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6,1(3):277-277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巴胺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现介绍1例多巴胺外渗后造成组织坏死的病例,希望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与肾上腺素相似,口服易在肠和肝脏破坏,不能达到有效血浓度。临床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尤其适用于休克伴有心收缩力减弱,肾功能不全者。在治疗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当补充一定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之后,血压仍未好转者,时常使用多巴胺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但因为多巴胺注射液这种药可以增加心脏排除血量,使皮肤血管收缩,加之休克患者的配合不好以及护理操作不慎,均易发生药液外渗外漏,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1%~6.0%[2].我科于2009年开始通过培训全科护士、改进操作流程、加强健康教育等制定护理干预流程,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需要化疗的患者82例,其中卵巢癌35例,子宫内膜癌25例,宫颈癌20例,外阴癌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8.5岁,共发生药液渗漏5例次,发生率6.25%. 相似文献
8.
梁淑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9)
多巴胺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是激动交感神经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依其剂量大小不同,其所激动受体亦有所不同(小到中等剂量时直接激动β1受体,大剂量时激动α受体),临床常用于心肌梗死、外伤、肾功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减少外渗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857例化疗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7例中化疗药液外渗的有72例次,外渗率为8.4%。手背穿刺外渗率20.83%,手腕穿刺外渗率44.44%,肘窝处穿刺外渗率31.94%,其他穿刺外渗率2.79%;首次化疗占9.87%,重复穿刺占9.55%;输液瓶次>5占8.39%及用铂类药物占11.37%;发疱药物占10.69%,非发疱药物占4.43%。穿刺部位、解剖因素、生理因素、输液时间、药物刺激强度等都是引起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结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做好知识宣教、缩短输液时间及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等都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科学合理的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化疗药外渗的发生。方法选取该科住院需静脉化疗的患者460例按低差别,排除干扰原则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例数﹑范围和程度的差别。结果干预组发生化疗药外渗的例数,发生范围>3cm的例数,发生红肿,局部溃疡,坏死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渗发生范围≤3cm的例数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化疗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化疗药的发生率,缩小化疗药外渗发生的范围,降低其对局部组织造成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梁淑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9):1406-1406
多巴胺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是激动交感神经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依其剂量大小不同,其所激动受体亦有所不同(小到中等剂量时直接激动β1受体,大剂量时激动α受体),临床常用于心肌梗死、外伤、肾功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在静脉滴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不但影响疾病的抢救、治疗,而且还易致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做好输液护理,正确掌握预防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盐酸多巴胺静脉泵入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护理.方法 对盐酸多巴胺外渗的皮肤进行封闭疗法,50%硫酸镁湿敷,氧疗,清创缝合.结果 一个月后创面愈合.结论 采用封闭疗法,50%硫酸镁湿敷,氧疗,清创缝合等方法 在护理盐酸多巴胺外渗的皮肤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液外渗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发生药液外渗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外渗局部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技术因素是影响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认真评估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技术因素,避免药液发生外渗,倘若发生药液静脉外渗,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做好局部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是拟交感神经药,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从而提升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多巴胺在静滴过程中发生外渗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现将我院1例多巴胺液外渗因发现和处理不及时致皮肤坏死的护理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预防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2-01~2012-06在内科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成人患者1186例为干预组,以2011-07~2011-12在内科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的成人患者120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静脉输液方法;干预组使用留置针,实施特殊用药告知,采用警示标识,加强巡视一系列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方法 将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80例静脉输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患儿治疗依从性、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护理干预对发生奥沙利铂外渗的肿瘤患者应用探究。方法:选择使用静脉注入奥沙利铂并发生该药物外渗的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患者的渗透面积分为A、B、C三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结果:对肿瘤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三组患者恢复状况良好,A组患者最长疼痛消退时间为3 d,最短为1 d,平均疼痛时间为2 d;B组患者最长疼痛消退时间为5 d,最短3 d,平均4 d;C组最长疼痛时间9 d,最短5 d,平均6 d。肿瘤患者发生渗透部位的红肿、疼痛、焦痂、皮肤组织坏死等症状减轻,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外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多巴胺抗休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胺是临床上经典的最常用的抗休克药物,该药可通过兴奋仪受体和β1受体,激动分布于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状血管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血管系统,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或紧张,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上述效应产生又与所用剂量密切相关。因此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前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前护理干预组与化疗前未护理干预组各40例,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的治疗、护理外,由护士给予化疗相关知识的详细宣教及外周静脉评估。结果护理干预组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发生率为1.2%,未干预组为7.5%,P〈0.01。结论化疗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