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灭鼠药管理不严,门诊时常可见到儿童误服灭鼠药中毒,有关灭鼠药中毒致儿童脑电图异常还未见报道。今年1月至3月底,有4名儿童因误服灭鼠药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4名儿童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2例异常,现报道如下: 例1:某女,6岁,因误服灭鼠药磷化锌6小时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来神经科门诊,脑电图示:“各导联可见弥漫性高波幅4~7c/s θ波,并可见高波幅2~3c/s棘慢综合波”。否认既往有类似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的 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分泌性的VR10 12 /TPA/HG MSP1 17和非分泌性的VR10 12 /HG MSP1 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和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能力。方法 以 2 0 0 μg/10 0 μl或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或VR10 12 /TPA/HG MSP1 17肌注免疫BALB/c或C5 7BL/6小鼠。用ELISA间接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 ,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抑制疟原虫生长效果。结果 经 3次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 7BL/6小鼠均产生了明显的HG和YMSP119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的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产生了较高的HG抗体 ,但MSP1 17的抗体无明显变化 ,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TPA/HG MSP1 17免疫后 ,仅产生较低的HG抗体 ,无MSP1 17抗体的产生。用 2 0 0 μg/10 0 μlVR10 12 /HG MSP1 17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做体外抑制试验 ,结果抑制效果明显。结论 VR10 12 /HG MSP1 17比VR10 12 /TPA/HG MSP 17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其免疫鼠血清能明显地抑制疟原虫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结肠无力型大鼠结肠肌电变化 ,探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32只 ,体重在 10 0~12 0g之间 ,雌雄各半。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每组 16只。模型组通过服用复方苯乙哌啶制作慢性结肠无力型模型 ,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饲养 12 0天后进行结肠肌电测定。结果 将每组的记录结果 3min作为一个时间段计算频率和振幅 ,共计 6 0个时间段。正常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 ,频率 13± 4 2c min ,振幅 0 19± 0 0 5 3mV。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 9只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  相似文献   

4.
1 资料 患者男 ,30岁 ,因胸痛 1个月入院 .入院体检 :BP(130 / 80mmHg) ,胸部无压痛 ,心界不大 ,心率 82次 /min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 ,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待排 .心电图(图 1A)示 :运动试验前心率 12 5次 /min ,窦性P波 ,P-R间期 0 .12秒 ,II、aVF导联呈R型 ,III导联呈qR型 ,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 ,ST段下降 0 .175mV ,T波双向 .运动后 (图 1B示 ) 2分钟和 4 5分钟 ,心率分别为139次 /min和 12 5次 /min ,仍为窦性P波 ,P -R间期0 .14秒 ,II、…  相似文献   

5.
GM-CSF对MUC1基因疫苗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GM CSF有无增强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腺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 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 3wk 1次 ,共 3次。每次基因免疫后 1、3、5d ,皮下注射GM CSF 10 0 μL(1μg/ 10 0 μL)。最后 1次基因免疫后第 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两周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 4 3天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用 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 4 3d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MUC1基因疫苗组、pcDNA3.1加GM CSF组及pcDNA3.1组 ,EMT6肿瘤的大小依次为 (135± 33.8)mm3 、(2 5 0± 34.3)mm3 、(5 6 8± 4 3.6 )mm3 和 (5 96± 4 8.2 )mm3 ;平均瘤质量 (g)依次为 (0 .81± 0 .4 2 )g、(1.2 3± 0 .4 1)g、(2 .30± 0 .4 8)g及 (2 .2 8± 0 .5 8)g。与对照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组EMT6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与单独MUC1基因疫苗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在效靶比为 10 0∶1、5 0∶1、2 5∶1和 12 .5∶1时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 ,依次为 6 8.5 %、 5 3.4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γ-羟基丁酸(GHB)诱导的失神癫癎大鼠模型的行为及皮层脑电图(ECoG)的表现.方法:将20只成年SD大鼠(体重200 g)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实验1组,腹腔注射GHB的前体物质γ丁内酯(GBL)100 mg/kg;实验2组,腹腔注射GBL 200 mg/kg;实验3组,腹腔注射GBL 40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注射后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和ECoG的变化.结果:实验1组GBL 100 mg/kg注射8~10 min后行为活动轻度抑制,ECoG背景活动波幅降低;实验2组GBL 200mg/kg注射后见典型失神发作的行为表现伴ECoG上3~5 Hz棘慢波;实验3组GBL 400 mg/kg注射后大鼠的行为活动停止,昏迷,ECoG上伴高幅棘波阵发,间隔5~12 s的长时间抑制波;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后,行为表现正常,ECoG表现为35~42 Hz,波幅20~40μV的快节律,无棘慢节律.结论:GBL能诱发SD大鼠典型的失神发作,对成年SD大鼠致癎的适宜剂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7.
先证者(Ⅱ1) 女,57岁.因"头昏、黑朦7年,加重伴心慌、心累、胸闷半月"于2008年5月入院.查体:神志清.心率55次/分,律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X线胸片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固定为0.10 s(正常值0.12~0.20s),各导联QRS波均呈完全性预激图形,V1~V6预激波均正向,V1~V5 QRS主波向上.心室率55次/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在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ZN8000型EEG仪对临床确诊的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监测时间2.5~28h平均用18.8h。结果:共监测到93次临床发作,睡眠中发作54次,清醒时发作39次,发作持续时间7~120s,平均34.8s。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双眼向前或向一侧凝视11例,头向一侧转动9例,一侧面部或肢体抽搐9例,行为或口咽自动症6例,精神症状5例,姿势性发作5例,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15例。发作期EEG示癫病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12例,阵发性高幅慢波5例,未见异常1例,EEG异常率95%。发作间期EEG示中高幅阵发性慢波3例,阵发性痫样放电9例,未见异常6例,EEG异常率65%。结论:Video-EEG对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有重要诊断价值,痫样放电与临床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化学刺激诱发的人嗅觉相关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 2 0例主观嗅觉正常的健康青年人 ,将 0 3mL醋酸异戊酯饱和气在吸气早期释放入右侧鼻腔 ,反复刺激16次 ,刺激间隔约 6 0s,在头皮中央点 (Cz)处记录到稳定的相关电位。刺激前应用洁净空气做对照试验 ,无可辩波形引出。证明该相关电位系由醋酸异戊酯刺激嗅觉系统而产生。嗅觉相关电位波形主要由P1 、N1 、P2 、N2 、P3五个波组成 ,各波的潜伏期 (ms) :P1 :2 2 2± 2 5 ,N1 :2 6 5± 31,P2 :36 4± 4 0 ,N2 :4 90± 4 7,P3:5 77± 71;振幅 (μV) :P1 :0 5 1±4 5 1,N1 :- 5 2 3± 4 18,P2 :6 83± 3 78,N2 :- 7 35± 4 18,P3:- 2 82± 4 2 5。N1 P2 的峰 -峰振幅 (μV) :12 99± 5 6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以期为颞叶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灶的定位定测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33例颞叶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儿共监测到58次临床发作。主要发作类型有:1复杂部分性发作16例(49%);2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5例(15%);3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36%)。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29例(88%),主要表现为颞区为主的癫痫样放电及不规则慢波活动。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颞区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1低波幅快波节律19例(42次);25~8Hz节律7例(7次);32~5Hz慢波活动5例(6次);4爆发性尖波、尖慢波2例(3次)。结论颞叶癫痫的诊断主要依据发作期特点、视频脑电图表现、神经神经影像学等综合分析。视频脑电图在颞叶癫痫的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 男 ,3 6岁。反复腹痛、心慌、四肢冰冷 ,伴突然瞪视不动 3 2年。患者 3岁时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 ,伴心慌、胸闷、四肢冰冷、多汗、脸色潮红 ,持续 2~ 3 min自行缓解 ,约3~ 5s后两眼瞪视不动 ,呼之不应 ,持续约 5~ 6s钟突然停止 ,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以后每月发作 1~ 2次 ,每次发作形式均相似 ,持续时间相同 ,无逐渐加重现象。查体 :神清 ,腹部无压痛 ,无肿块。心脏 B超、胃镜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 CT、MRI正常。脑电图 :发作时可见对称性阵发性同步 3 0~55m V正弦形慢波 ,并有对称性棘 -慢波 ,发作间…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儿童肾脏病患者血清白介素 - 2 (IL - 2 )、白介素 - 6 (IL -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的含量 ,探讨细胞因子与肾脏病的关系 ,采用RIA法检测了不同肾脏病儿童患者血清IL - 2、IL - 6、IGF -Ⅱ的水平。结果显示 ,正常儿童血清IL - 2含量为 1 .6 0± 0 .32 μg/L、IL - 6为 37.0± 6 .0ng/L、IGF -Ⅱ为 0 .30±0 .1 5μg/L。正常男女性儿童之间血清三个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儿童与成年人之间三个细胞因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IL - 2含量为 1 .96± 0 .4 4 μg/L、IL - 6为 5 4 .9± 2 0 .9ng/L、IGF -Ⅱ为 0 .5 2± 0 .1 5 μg/L ;急性肾炎血清IL - 2含量为 1 .92± 0 .4 7μg/L、IL - 6为 76 .3± 36 .2ng/L、IGF -Ⅱ为 0 .6 2± 0 .2 2 μg/L ;紫癜性肾炎血清IL - 2含量为 1 .91± 0 .33μg/L、IL - 6为 5 5 .5± 1 5 .1ng/L、IGF -Ⅱ为 0 .5 0± 0 .1 9μg/L ;肾病血清IL - 2含量为 1 .96± 0 .6 5 μg/L、IL - 6为 5 6 .2± 2 8.4ng/L、IGF -Ⅱ为 0 .5 9±0 .2 8μg/L ;不同肾脏病儿童三个细胞因子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提示 :不同肾脏病儿童血清IL- 2、IL - 6、IGF -Ⅱ含量升高表明 ,这三个细胞因子均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TS)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 ,以了解儿童TS患儿脑功能 .脑电波的变化情况 .方法  382例TS患儿 ,4岁以下者 (包括 4岁者 )均是自然入睡下描记 .5岁以上者均是安静清醒闭目下描记 ,所有记录时间均大于 2 0分钟 .清醒者均作过度换气及视反应常规刺激反应 .结果 阵发性慢活动 86例 ;中度异常 19例 ;额、中央、颞区 3~ 4Hz尖慢综合波 2 6例 ;左侧 3~ 3.5Hz5例 ;左颞 3~ 3.5Hz尖慢综合波 6例 ;右额 3~ 3.5Hz尖慢综合波 7例 ;过量β活动 16例 ;异常者共 16 5例 (4 3% ) .其它均为正常脑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以了解儿童TS患儿脑功能.脑电波的变化情况.方法 382例TS患儿,4岁以下者(包括4岁者)均是自然入睡下描记.5岁以上者均是安静清醒闭目下描记,所有记录时间均大于20分钟.清醒者均作过度换气及视反应常规刺激反应.结果阵发性慢活动86例;中度异常19例;额、中央、颞区3~4Hz尖慢综合波26例;左侧3~3.5Hz5例;左颞 3~3.5Hz尖慢综合波6例;右额 3~3.5Hz尖慢综合波7例;过量β活动16例;异常者共165例(43%).其它均为正常脑电图.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 ,病情发展至晚期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本文收集了我院1997.0 2 - 2 0 0 2 .11不同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透析疗法 ) 3 90例。1 临床资料患者 3 90例 ,男 2 5 0例 ,女 140例 ,年龄 14- 68岁。平均年龄 41岁 ,平均病程 11.0 9± 8.3 0月 (肾功不全 ) ;实验室检查 :HB5 6.8± 12 .8g/ L ;BUN 2 9.2± 6.5 mm ol/ L ,Gr85 1± 3 96.5μm ol/ L ,k+4 .3 5± 1.0 1m mol/ L ,Ca2 +2 .2±0 .76m mol/ L ,CI- 10 2 .2 3± 3 .2 3 m mol/ L ,P3+3 .12±2 .12 m mol/ L ,Co2 c P2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们过去的实验(1983)均证实胃肠BER确能被外加电流驱动(be ntrain ed),我们称此为"驱动-跟随效应(Driven & following effect)",即"胃肠起搏"(GI Pacing).目前国外动物实验多采用脉冲方波驱动,但我们前期工作表明模拟胃电慢波信息的类正弦波刺激似具更明显的起搏效应.本工作以胃窦部胃电为指标,试图观察不同形式的电刺激对胃体起步点活动的影响及其效应的类型,以探求起搏的最佳影响方式和参数.方法猫10只、兔8只,体重2~3kg,雌雄不拘.手术埋藏1对Ag-AgCl记录电极在胃窦部浆膜下,1对铂丝刺激电极置于胃体大弯侧上1/3处.记录参数高频滤波5Hz ,时间常数S>2s.用国产XFD-8A超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或用日本SEN-3101电子刺激器产生波宽为500ms、0.1Hz的串脉冲作为驱动电流.实验一般在术后2h胃BER恢复稳定状态下进行,动物体温维持在37℃左右.每种频率的驱动电流持续刺激胃体部5~10min,刺激停止5min后记录胃窦部胃电.完成一组频率驱动效应实验后,休息10~20min待胃窦部胃电恢复至刺激前状态时,再作同一频率第2次或不同频率的驱动效应实验.总共实验93次. 结果 10只猫的正常空腹胃电慢波节律均值为3.75±0.66次/min,8只兔的慢波节律均值为5.73±2.46次/min.1.类正弦电流对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1)分别在8 只猫,6只兔的胃起步点使用频率1~10次/min、幅度0.5V~6V的类正弦波驱动电流.75例次实验,驱动电流对胃窦部胃电均有程度不同的"起搏效应".在猫,尤以接近其慢波节律 3.75次/min的3、4、5次/min 3个频段,对胃电的调制作用最为明显,驱动前、后胃电频率的变化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2)"驱动"胃窦部胃电的类型胃体起步点在驱动电流调制下,影响胃窦部胃电节律变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A.胃窦部胃电频率可随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当驱动电流频率增快时,胃窦部胃电频率随之增加;当驱动电流频率减慢时,胃窦部胃电频率也随之变慢,即"紧密跟随",占总例数的35.7%;B.胃窦部胃电频率先上升、或下降,然后接近或跟上驱动电流频率;或先跟上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再出现上升或下降,我们称之为"惰性跟随".两者共占总例数32.9%;C.少数胃窦部胃电频率有在原来快的或慢的频率基础上先增加或减少,后再减少或增加到驱动电流频率的水平, 继而再增加或减少,频率的变化形式成"N"或"И"型,即"N或И型跟随".2.脉冲电流对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在2只猫、6只兔的胃体起步点施加频率为0.1赫兹(6次/min), 波宽为200~500ms方波驱动电流,17例次调制结果表明,10次调制向驱动电流频率方向发展 ,7次调制向相反方向发展,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3.类正弦电流时刚死亡猫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对3例心跳及呼吸都刚停止的猫行胃体部起步点"驱动" 实验.刚死亡猫胃电活动可见已大大减弱,幅度明显降低,但当施加3~5次/min的类正弦电流后,即见胃窦部电活动渐渐增加.初始幅、频变化甚不规则,但经一段时间(约10min)胃电幅)、频趋于规律,但较之活体幅度仍较低.本结果说明驱动电流很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胃体部的起步点成分.已起搏的刚死亡猫,在撤去驱动电流一段时间后,胃电又恢复到原先状态.结论 1.本实验表明胃肠起步点区在外加电流驱动下能使胃肠BER发生跟随效应,而且起搏能使刚死亡猫的胃电部分恢复.浆膜下外加的驱动电流可能直接作用于起步点细胞(如Cajal间质细胞)并改变其跨膜电位,或作用于其它发动慢波动作电位的机制,通过肠肌神经丛及外周神经再间接作用于起步点电位.2.含有胃电慢波信息的类正弦驱动电流对胃BER比脉冲刺激有更好的起搏效应,可能是类正弦电流易与BER发生"谐振",迫使起步点纵行肌细胞去、复极化的周期跟随外加类正弦周期的改变而改变,而不发生过宽过强却又过于短暂的脉冲刺激引起平滑肌强直收缩的结果.当外加频率与胃BER接近时,才可能产生更好的"驱动"效应,这在临床上很有指导意义.3.胃肠起搏可有3种驱动类型,但最终以BER跟上外加频率的变化为结果.临床EGG表明,单纯性胃肠功能改变患者及伴有功能变化的某些胃肠病患者由于胃肠BER的异常,随之而引起胃肠包括运动、排空、传输、分泌、消化吸收、pH值等各种功能活动的异常,并导致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对紊乱的胃肠 BER进行"起搏"治疗,将是单纯功能性或伴有功能改变的胃肠疾病康复的一条新途径,同时应随时密切观察"驱动"胃肠BER后发生的有益变化并随时加以必要的调整,将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表各种频率驱动电流对胃窦部胃电慢波频率影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β4 2 及其亚单位肽疫苗接种小鼠后特异性抗Aβ4 2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 :75只 6wk龄雄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 5组 :即对照组、Aβ4 2 组 ,Aβ3 6 - 42 组、Aβ1- 15 组和FAβ1- 15组。分别用PBS MF59佐剂 ,Aβ4 2 MF59,Aβ36~ 4 2 七聚赖氨酸 (MAP) MF59,Aβ1- 15 MAP MF59,Aβ1- 15 MAP 福氏佐剂 ,免疫BALB/c小鼠 4次。用间接ELISA法 ,检测各组免疫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将Aβ42 、Aβ3 6 - 42 和Aβ1- 15 与培养的PC12细胞共同培养 7d ,用MTT比色法检测 3种抗原肽对PC12细胞的毒性。将各组免疫小鼠的血清加入到含 2 0mg/LAβ4 2 的培养基中 ,再与培养的PC12细胞一起培养 7d ,用MTT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第 2次免疫后 ,各实验组小鼠的免疫血清均有抗Aβ42 抗体产生 ,且抗体滴度随接种次数的增多而增高。同时 ,在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也可检测出低滴度的抗Aβ4 2 抗体。Aβ42 可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 ;而不同浓度的Aβ3 6 - 42 和Aβ1- 15 则对PC12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将 4组疫苗免疫血清和 2 0mg/LAβ42 同时加入培养基中培养PC12细胞时 ,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结论 :Aβ42 及其亚单位疫苗 (Aβ1- 15 及Aβ36~ 4 2 )结合MF59佐剂免疫B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与识别情绪词诱发ERPs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抑郁情绪与识别情绪词诱发ERPs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lon等编制的自动思维问卷 (ATQ)评价负性认知偏差程度 ,Zung’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抑郁严重程度。同时神经扫描仪(Neuroscan)记录 16名抑郁症患者视觉语义鉴别汉字情绪词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情绪词分为三组 ,其中正性词4 0个、负性词 4 0个 ,中性词 12 0个。结果 :(1)ATQ评分与负性词FZ、F3、F4点N35 0波幅、正性词CZ的N6 5 0波幅负相关 (r =- 0 .5 14~ - 0 .6 14 ,P <0 .0 5 )。 (2 )SDS评分与正性词FZ点N2 5 0波幅正相关 (r =0 .5 2 ,P <0 .0 5 ) ;与正性词F3的N35 0、负性词的F3、F4的P4 90潜伏期负相关 (r =- 0 .5 0 3~ - 0 .5 96 ,P <0 .0 5 ) ,与负性词CZ点的N6 5 0潜伏期正相关 (r =0 .6 15 ,P <0 .0 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抑郁情绪与识别情绪词诱发ERPs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压缩力学性质,确定不同部位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压缩力学性质.人死后1 h内解剖取出死者C1-S1脊柱标本,以线锯切取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各13个.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实验.实验速度为5 mm/min,以统计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L4-5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载荷大于T12-L1和C5-6组,差异显著(P<0.01);C5-6组最大位移大于L4-5组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L4-5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应力大于C5-6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C5-6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应变大于L4-5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的压缩力学性质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