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压力、心理弹性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大学生压力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对754名某高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L-C量表总分为(30.7±9.14)分,维度条目均分:重新体验为(1.85±0.62)分,回避/麻木为(1.77±0.57)分,高警觉为(1.82±0.66)分。PTSD症状阳性率为9.15%,其中男生症状阳性率高于女生(χ~2=9.610,P=0.002)。大学生压力问卷总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92);心理弹性总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263)。结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中存在PTSD症状,重新体验症状发生率最高。学生压力越大,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心理弹性越好,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预防成人心脏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体外循环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心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术后PTSD症状阳性发生率及PCL-C量表得分.结果 研究组回避/麻木、重体验、警觉性提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的PCL-C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对成人术后心脏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有效降低其PTSD症状水平及PTSD症状阳性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受灾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地震受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救助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1个月后,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受灾情况表对57例受灾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情绪障碍及人口学资料调查,根据诊断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进行对照比较,并与60例医院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①地震受灾组的IES总分、闯入因子、回避因子、警觉性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其他项目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地震受灾组的SCL-90总分和抑郁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PTSD组的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比例、被困比例和伤残比例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SD组的一级亲属死亡比例、无家人支持比例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地震受灾者灾后1个月存在明显创伤后应激症状、躯体化、抑郁、焦虑、眠差等表现,心理救助和康复较为必要,应重点关注导致伤残、教育程度低、有被困经历、丧失亲人、缺少家庭支持的地震受灾个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驻疆某部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焦虑、抑郁的共病症状,及睡眠状况。方法: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评对400例驻疆官兵进行相关调查。PTSD诊断采用PTSD筛查量表(PCLC)进行初筛,然后精神心理科专家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标准中PTSD的诊断标准,对PCL-C评分阳性的士兵单独谈话并确定诊断。共病症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情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进行评估。调查的问卷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实际纳入356例,确诊PTSD 27例(7.58%)。PTSD组及非PTSD组在军龄、文化程度、婚姻、民族、训练伤史、骨干、岗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娱乐活动及干部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近半月应激状体及失眠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TSD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因地域特殊性,驻疆官兵PTSD的患病率较常人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分析产妇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8年1-6月在西安市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携婴幼儿接种疫苗或健康体检的726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产后PTSD总条目均分为(1.79±1.21)分,PCL-C得分≥38分者68例,PTSD阳性筛查率为9.4%。产妇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人格能独立解释产后PTSD总变异的23.4%(F=15.783,P<0.05)。结论产妇产后有发生PTSD的可能,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水平密切相关,神经质人格可以正向预测产后PTSD水平。  相似文献   

6.
曹丹凤  陈倩倩  王君芝 《护理研究》2013,27(13):1175-1178
[目的]探讨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及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应激源问卷对92例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进行调查。[结果]7.61%的病人PTSD症状阳性;PTSD症状与感知到的应激源(P<0.01)、儿童期创伤经历(P<0.05)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感知到的应激源、儿童期创伤经历、心理弹性因素进入PCL-C得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37.5%。[结论]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存在PTSD症状,病人感知到的应激源越多,儿童期创伤经历越多,PTSD症状水平越高;而心理弹性越好,PTSD症状越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受灾医务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天津港爆炸事故后第7个月,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通过方便抽样对天津市泰达医院受灾医务救援人员进行PTSD症状调查,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PTSD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195人完成问卷填写,结果显示PTSD阳性率为19.5%(38);三大核心症状的再体验症状群阳性率42.6%(83),回避/麻木症状群阳性率13.8%(27),警觉性增高症状群阳性率41.0%(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觉精神压力,其亲人受伤情况、客观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情况是PTSD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受灾医务救援人员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具有PTSD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予以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其PTS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暴露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效果。方法:于2003-06/2004-06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和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和住院PTSD患者20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PTSD诊断标准。将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10例。一组采用认知暴露疗法结合药物干预,另一组采取单纯药物干预。认知暴露疗法方案:向患者讲解创伤应激的有关知识、呼吸再训练、放松训练、创伤记忆暴露、自我重复、认知治疗。治疗次数固定,共7次心理治疗会谈。药物治疗方案:①苯二氮革类药物:罗拉,0.5~1.0mg,3次/d,口服。②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20mg,1次/d。于治疗前24h内、临床治愈后24h内、治疗结束后第91天进行PTSD症状清单量表(主要包括3个分量表:再体验、回避和高激惹)、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还有一个其他项目,共计为10个因子)、贝克抑郁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各量表评定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结果:随访期间无一例失访。①PTSD症状清单量表总分及其回避、高激惹两个分量表评分变化在两组之间无差异,而两组间创伤性再体验分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502,P<0.05);量表总分及回避、高激惹两个分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912,9.399,6.007,P<0.01),创伤性再体验分量表评分则无显著差异;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量表总分在3个测量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42,3.547,3.124,P<0.05),表明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显著改善,随访时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好于治疗前;创伤性再体验分量表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t=2.804,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回避和高激惹分量表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3.542,3.124,5.246,4.138,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异不显著。②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1.21,P<0.01),量表总分的时间变化与分组之间无交互作用。两两比较结果发现,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10.526,6.354,P<0.01),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异不显著。③贝克卓艹抑郁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差异;各量表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6.701,33.165,33.222,33.491,P<0.01),量表评分与分组之间有交互作用(F=9.615,7.110,4.380,3.953,P<0.05)。④结合治疗组有2名不再符合PTSD诊断,药物治疗组仍全部符合PTSD诊断,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004,P>0.05)。结论:认知暴露疗法能够弥补药物治疗的效果短和无法进行认知重建的不足,减少创伤性应激障碍患者的复发,有助于PTSD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震区医务工作者心理一致感(SOC)水平及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互关系。方法:以706名四川震区医务工作者为被试,采用德国埃森创伤问卷(ETI)及心理一致感问卷(SOC-13)为研究工具,运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方法统计数据。结果:①女性SOC总分和意义感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女性PTSD高激惹症状得分明显高于男性。②年龄≥30岁的群体意义感得分、高激惹得分显著高于年龄30岁的群体。③非PTSD组的SOC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PTSD组。④SOC及各维度与PTSD及各维度间显著负相关。结论:震区医务工作者SOC的意义感维度与PTSD的高激惹症状均与性别和年龄有关;确诊PTSD组医务工作者的SOC得分显著低于与非PTSD组;SOC与PTSD显著负相关,提示SOC对PTSD起到缓冲、调节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平民版筛查问卷(PCL-C)、PTSD影响因素调查表对50例烧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PTSD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PTSD 21例,发生率为42.00%。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烧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原因、距离烧伤事故发生时间、会否残留肢体功能障碍、预计未来工作状况。结论:烧伤患者PTSD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树地震伤员急性应激期睡眠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分析玉树地震伤员急性应激期睡眠问题.方法 2010年4月,对90例玉树地震伤员的急性应激反应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17项量表进行筛查评估,并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PCL-C 17个条目中,提示睡眠障碍的条目2和条目13发生率分别为61.10%、63.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RBG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RBG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4例。A组应用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B组应用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症状评分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89.1%,显著高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和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可有效结合反流入胃内的胆酸,减少胆酸的反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4、8、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30min、60min与90min等3种给药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方法24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50mg、30min方案组49例(A组),60min方案组76例(B组)与90min方案组119例(C组)。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ST段回降率。结果溶栓60min时,A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90min时,B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C组(P〈0.05);120min时,C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30min、60min给药法可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早期回落,促进心肌早期再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不同营养风险状况的临床结局。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7个科室住院,并且≥65岁患者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调查,并分析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与无营养风险患者间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共有386位患者入选,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共166例,占43.0%。神经内科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最多,并且与呼吸科、骨科和心内科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最少的是心内科,其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科(P0.05)。65岁≤年龄≤74岁的患者组中有营养风险的比率显著地低于75岁≤年龄≤84岁患者组(P0.05)及年龄≥85岁的患者组(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组总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并不少见,尤其是神经内科。随着年龄的增加,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比率增加。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放射式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比较2组痊愈率,复发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1周时,2组N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1周时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NRS评分较治疗1周时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痊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回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式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优于封闭疗法,且复发率低,无副作用,重复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进行化疗且接受PICC术的白血病患者(68例)及淋巴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白血病组静脉炎发病率(35.3%)高于淋巴瘤组(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45,P〈0.01)。白血病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17.4±5.48)×10^9/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6.13±2.31)×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98,P〈0.05)。而淋巴瘤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与非静脉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白血病组中静脉炎患者的血CRP(48.80±21.10)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3.90±5.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P〈0.05),且血CRP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89,P〈0.05)。淋巴瘤组静脉炎患者CRP(37.0±7.74)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2.8±5.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5),但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发生H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具有较高的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DM )合并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入住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内分泌科和开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的DM 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共21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充分的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T组患者在入选当晚即给予辛伐他汀40 mg ,口服或鼻饲,连续14 d。测定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4 d(T2)、7 d(T3)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浓度、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T组患者T2和T3时的IL-6、TNF-α、CRP水平都比前时间点及C组同时间点低( P <0.05),IL-10水平比前一时间及C组同时间点高( P <0.05);C组患者 T3时的IL-6、TNF-α、CRP水平都比T1时低( P <0.05),IL-10水平比 T1时高( P <0.05),T 组 T3后患者MODS发生率(8.57%)明显小于C组患者(35.23%,P<0.01);28 d病死率(3.81%)小于C组患者(17.1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DM合并严重感染患者,能够减轻炎性反应,能降低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与上游治疗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老年患者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经口服上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满12个月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的老年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n=28)、超重组(n=18)和肥胖组(n=15)。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他合并症以及随访12个月内的房颤的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肥胖组患者房颤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比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与上游治疗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发生率相关,肥胖和超重患者的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