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同时对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PGF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PGF2?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PGF2?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对两组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及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4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34/42)(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2α、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均较正常组高(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2α和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素F2α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体针联合耳穴贴压对经行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异常的血清前列腺素F2α和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颊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疗效及对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颊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颊针组取中焦穴、下焦穴、腰穴和骶穴,1次/d,每次30 min;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次/d,每次300 mg。两组均于月经前3 d开始,至月经期第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价量表(CMS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前列素F2α(PGF2α)和血清前列素E2(PGE2)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颊针组较对照组的VAS评分、CMSS评分以及血清PGF2α和PGE2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较布洛芬缓释胶囊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更佳,并可缓解其相应伴随症状,镇痛机制可能与PGF2α和PGE2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2组各3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ET-1(内皮素)和血清NO(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浆ET-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治疗后2组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ET-1和血清NO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PGE2和PGF2α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75例,试验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PGE2和PGF2α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后2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PGF2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PGE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流变学、PGE2和PGF2α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可能通过增加血流量和调节PGE2和PGF2α来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寒湿凝滞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温经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随机对2组各6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无痛经的正常组30例行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3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的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PGE2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治疗组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恢复到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以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并设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头痛症状积分变化,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从两组中各随机抽取30例进行治疗前后经期血浆血管加压素( AVP )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0.9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1);两组血浆AV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趋势略优。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AVP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的影响。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药泥灸作用于小腹部和腰骶部;对照组32例,直接服用布洛芬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前列腺素PGE2和PGF2ɑ的含量。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外周血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均下降到正常范围,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同时能有效降低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含量。  相似文献   

10.
关永格  李坤寅  宋阳 《新中医》2014,46(1):175-177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对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及米非司酮西药对照(R U486)组,每组5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PGF2α、PGE2的表达。结果: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PGE2、PGF2α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瘀止痛方高浓度组PGE2含量与RU486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瘀止痛方高、低浓度组子宫腺肌病细胞上清中PGF2α含量与RU486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瘀止痛方降调子宫腺肌病细胞PGE2、PGF2α分泌,从而使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功能,此可能是其止痛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琨  李新建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41-2043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电针结合推拿与痛经灵颗粒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PGF2α)、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寻求一种更好治疗该病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痛经灵颗粒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PGF2α、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变化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清中PGF2α及β-E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血清的PGF2α水平均显著升高,β-E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PGF2α水平均显著降低,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两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结合推拿和痛经灵颗粒对血清中PGF2α及β-EP含量均有调整作用,但二者作用差异不明显。(2)两种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型痛经均有治疗作用,但二者相比,电针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略优于痛经灵颗粒。  相似文献   

1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的疼痛积分以及伴随症状,并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疼痛积分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GE2升高程度和PGF2α/PGE2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异止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设立模型组(以盐水灌胃)、中药高、低剂量组(以内异止痛汤不同剂量灌胃)和西药对照组(丹那唑混浊液灌胃),实验观察4周后,测定模型鼠血清中CA125水平和前列腺素PGF2a、PEE2浓度.结果:中药内异止痛汤高、低剂量治疗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CA125水平并能有效调节血清前列腺素PGF2a、PGE2浓度.结论:内异止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能明显改善痛经等症状是通过改变血清前列腺素PGF2a、PGE2浓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范春香  唐苾芯  高颖  吴昆仑 《新中医》2015,47(1):159-161
目的:观察经痛宁方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一氧化氮(NO)、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痛宁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元胡止痛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PGF2α、OT、NO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GF2α、OT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经痛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PGF2α、OT水平,升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予温经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罗通定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静脉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及前列腺素E2(PGE2)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F-2α均降低(P0.05),血清PGE2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PGF-2α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可降低静脉血清PGF-2α,升高血清PGE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方法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经行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经前调理和头痛发作时的分步治疗。经前调治:于月经前5d,选取耳穴卵巢、内分泌、肾、肝、脾、神门、皮质下进行贴压,直至头痛发作前;头痛发作时治疗:选取百会、太阳、颔厌、悬颅、率谷、风池、太冲、侠溪、三阴交穴进行针刺,1次/d,同时与耳穴神门、颞、肝、胆、皮质下、交感贴压并用,连续治疗5d。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2次/d,服药10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行头痛的各项症状指标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头痛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3疗程止痛起效时间较第1疗程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各疗程止痛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相应疗程(P0.01)。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合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扭体行为、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合谷穴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总分均显著性减少(均P0.01);子宫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比值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血浆、子宫、下丘脑β-E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垂体β-EP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通过降低大鼠子宫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比值、升高垂体β-EP含量达到止痛的作用,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中枢β-EP的含量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4.12%、24.24%,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