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日间手术患儿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成三组:A组(七氟烷组)、B组(苏太尼组)和C组(苏芬太尼组复合七氟烷组),每组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采用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B组静注丙泊酚3mg·kg-1后再静注苏芬太尼0.5μg·kg-1;C组在A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1μg·kg-1。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以及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的发生率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日间短小手术应用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安全、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4例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异氟烷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组则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总有效率;患者恢复定向力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现言语应答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前、手术后24 h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七氟烷组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总有效率比异氟烷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恢复定向力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现言语应答时间比异氟烷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异氟烷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七氟烷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异氟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患者认知功能,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穴组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LX  Li J  Ren XJ  Liu YN  Wang BG 《针刺研究》2010,35(5):368-374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组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全麻组(A组)、近端电针+七氟烷全麻组(B组)和远端电针+七氟烷全麻组(C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B组和C组患者进行电针,B组为开颅侧切口近端穴位,风池透天柱连攒竹透鱼腰;C组为开颅侧切口远端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A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导线,不进行电刺激。各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出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患者对近端穴组的电刺激敏感度明显大于远端穴组,其平均刺激电流强度为(0.44±0.32)mA,低于远端的3个穴组(P0.01)。B组和C组的七氟烷呼出浓度和MAC,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P0.01),B组节省七氟烷用量平均为8.34%,略低于C组(9.62%)。C组在钻骨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这几个时间点BIS值高于A组(P0.05),而B组在各时间点BIS值与A组相近。B组和C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A组(P0.05,P0.01)。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不同穴组电针复合七氟烷麻醉,均能够降低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其中,近端穴组电针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毕时拔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拔出气管插管最理想时机。方法:将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收治的15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三组均予以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A组拔管时75≤BIS80,B组拔管时70≤BIS75,C组拔管时65≤BIS70。记录气管拔管时常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记录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喉痉挛、低氧血症(Sp O290%)、咳嗽、屏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气管拔管时MAP、HR、Sp 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CU停留时间均10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可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最佳拔管时机为65≤BIS70时,可有效预防拔管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关节脱位中医手法复位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肩、髋关节脱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对照组在无麻醉下进行复位;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复位更方便,患者更满意,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关节脱位复位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异丙酚全麻下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在异丙酚全麻下行手法复位术的麻醉和手术配合。结果:36例患者均安全快速复位,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全麻下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高效快速,但麻醉和手术的护理配合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复合咪达唑仑麻醉用于无痛苦膀胱镜检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全身麻醉组(GA组,n=20)和表面麻醉组(SA组,n=20)。分别记录麻醉前(T0)、膀胱镜进入时(T1)及进入后第15min(T2)时的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镜检期间有无体动;记录停药至拔管的时间,麻醉满意度及麻醉再接受度。结果:GA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SA组HR、MAP在T1和T2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患者均能在术毕5-10min苏醒,麻醉满意度及患者接受度均显著高于SA组(P0.01)。结论: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全麻用于无痛苦膀胱镜检查,能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6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静脉麻醉,并持续泵注异丙酚;B组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B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5);A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比常规静脉吸入麻醉好,且患者术后苏醒更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需行手术治疗的小儿3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0例。A组、B组、C组分别于术前30 min给予0.5μg/kg、1μg/kg的右美托咪定、0.4 mL生理盐水,均给予等剂量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七氟烷吸入、间断静注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术毕前10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比较3组滴鼻前、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记录3组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A、B组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均更低(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均0.05);3组患儿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且A组、B组心动过速、高血压、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镇静效果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婴幼儿门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I-II级的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氯胺酮6-8mg/kg肌注,术中氯胺酮1—1.2mg/(kg.h)麻醉维持;B组:给予七氟醚8%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u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瑞芬太尼0.10~0.25ug/(kg.min),七氟醚1~1.5MAC(2%~5%)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结果:A组诱导后患儿心率增快(P〈0.01)、血压上升(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术后B组患儿自主睁眼时间显著早于A组(P〈0.01),而发生躁动病例多于A组。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门诊婴幼儿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艾迪治疗)33例;B组治疗组(艾迪+肠内营养)33例;C组治疗组(艾迪+肠外营养)3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各组的KPS评分、抗肿瘤疗效、相关脏器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监测生存期等。结果:营养状况指标:A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均不等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脏器感染率: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存期情况: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营养支持尤其肠内营养途径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率,控制肿瘤病灶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9月收治的12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20例病例分别采用c形臂x线机监视下克氏针框架结构治疗(A组共4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加例)、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c组4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疗效均优于c组,且优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两组之间优秀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A组高于B组。结论:A、B组属于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比保守治疗的C组好,而A、B组之间,A组的创伤相对较小,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半枝莲联合反应停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BALB/C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采用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反应停治疗小鼠肝癌,探讨两药联合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肝癌H2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试验。乙醇回流提取半枝莲。接种H22细胞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肝癌H22的移植瘤模型。2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反应停灌胃;B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C组:半枝莲乙醇提取液、反应停联合用药;D组:1%乙醇0.2~0.5mL瘤内注射。观察肿瘤大小和瘤重,比较抑瘤效果。移植瘤采用抗CD31单抗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组之间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抑瘤率分别为18.11%、53.15%和71.65%;协同系数0.74。3个治疗对照组之间微血管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检验显示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枝莲乙醇提取液瘤内注射联合应用反应停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枝莲和反应停均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两药联用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A组(正常对照组)、B组(COPD模型组)、C组(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D组(黄芪建中汤中剂量组)、E组(黄芪建中汤低剂量组)、F组(金水宝胶囊组),每组20只.后五组采用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药8周,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动脉血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A组的荧光生长曲线呈明显阳性;B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荧光反应较A组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荧光反应明显升高(P<0.01),升高的次序为C组>D组>F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D组与E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组、D组与F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模型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基因表达量减少,黄芪建中汤对mtDNA ATPase 6、ATPase 8的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保护与恢复作用,疗效优于金水宝胶囊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麦粒灸治疗躯体亚健康对该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躯体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麦粒灸组)采用麦粒灸治疗,B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A组和B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至少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C组(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后运用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疲劳量表(Fatigue Seale,F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在患者总的生存质量、疲劳状态、睡眠紊乱、疼痛四个方面,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体力疲劳积分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结论:麦粒灸与毫针刺均能有效改善躯体亚健康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状态、睡眠紊乱及疼痛症状,且在改善体力疲劳方面,麦粒灸的治疗效果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宫腔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宫腔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予异丙酚+地佐辛治疗,Ⅱ组予异丙酚+芬太尼治疗,Ⅲ组单纯予异丙酚。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给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宫腔操作时(T3)、术毕时(T4)以及唤醒时(T5)的MAP、HR、RR及Sp(O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唤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的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及HR均显著低于T0时点(P均〈0.05)。Ⅱ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均〈0.05)。Ⅲ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大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Ⅲ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Ⅲ组明显优于Ⅰ级及Ⅱ组(P均〈0.05),而术后宫缩痛VAS评分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及Ⅲ组(P均〈0.05);头昏及兴奋躁动发生率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确切、苏醒迅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对全麻后恢复期寒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腹部择期手术恢复期寒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纽(对照组)、B组(布托啡诺组)、C组(哌替啶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监测ECG、SpO2、BP、MAP。记录寒战治疗前、治疗后5min、15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给药前各组MAP、HR及SPO2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B、C组HR及MAP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SpO2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C组注药后5min SpO2显著下降(P〈0.05),B、C组治疗寒战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布托啡诺能有效治疗全麻恢复期寒颤,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哌替啶。  相似文献   

19.
中药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4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析指标有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肾功能、尿酸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S cr和U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BUN、CD+4和CD4+/CD+8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RF(Ⅲ、Ⅳ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余洁 《中医药学刊》2014,(10):2558-2560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全凭静脉麻醉对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针灸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凭静脉麻醉;针灸组患者则在行常规全凭静脉麻醉前给予针刺穴位30 min,并持续辅助全身麻醉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心电图ST段改变、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等。结果:针灸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后30 min、60 minHR和M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和手术完成后30 minST段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针灸组患者手术完成后30 minST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完成后Cor、NE、E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针灸组患者麻醉前和手术完成后Cor、NE及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手术完成后cTnI较麻醉前显著提高,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