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06年1~12月对入院的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其中A组根据是否合并MIA综合征分为A1组(合并MIA综合征)及A2组(不合并MIA综合征)。对这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以及退出透析和死亡的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50例CAPD患者中有10例(20%)死亡,2例(4%)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1例(2%)失访,37例(74%)继续在我院腹膜透析治疗。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血CRP超过正常值(8.2mg/L)的发生率为32%,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外周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为58%。A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75%vs44.4%)及心血管疾病(68.8%vs38.9%)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CRP水平(7.6±15.2)mg/L显著高于B组(2.4±3.9)mg/L(P〈0.01)。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其中A组11例(34.3%),B组0例。生存分析显示,A1组生存率显著低于A2组及B组(P〈0.01),而A2组与B组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年轻患者,MIA综合征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逊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老年腹膜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APD患者40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给予评价判断,根据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测定3组患者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胆固醇(CH),以及进行腹膜溶质转运特性测定分类。对比3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测定40例CAPD患者营养良好25例(62.5%),轻中度营养不良10例(25%),重度营养不良5例(12.5%)。3组间Scr、ALB、PA、CRP、CO2CP、CH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患者中,低转运、低平均转运有22例,占88.0%,高平均转运仅3例;15例营养不良(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中,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患者13例,占86.67%,低转运、低平均转运各1例,两组腹膜平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非常高,且腹膜转运类型大都属于高转运以及高平均转运类型,Scr、ALB、PA、CRP、CO2CP、CH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纠正,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6例腹膜透析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PET结果将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H)、高于平均(HA)、低于平均(LA)和低转运(L)四型.检查血TNF-α、IL-6以及白蛋白水平,并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TNF-α水平高转运与低转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白蛋白高转运与低转运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IL-6则无显著性差异.根据SGA标准,H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L显著增高 (P<0.05).结论腹膜通透性高的患者其炎症反应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说明高通透性的腹膜转运类型是造成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C-反应蛋白(CRP)及其与各种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入院的6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2组间CRP、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60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8.40±1.32)mg/L]显著高于A组[(2.14±0.87)mg/L](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7%,肺炎发生率为13.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6.7%,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10%,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6.7%)(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基线腹膜转运功能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变化,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肾内科开始PD治疗且维持性PD≥3月的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液与血清的肌酐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的基线资料和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共3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转运组70例,低平均转运组135例,高平均转运组101例,高转运组17例。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529,95%CI:1.003~2.330,P=0.049)和低白蛋白血症(OR=0.910,95%CI:0.869~0.952,P<0.001)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决定因素。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低转运组(χ^(2)=3.953,P=0.047)、低平均转运组(χ^(2)=4.355,P=0.037)、高平均转运组(χ^(2)=9.359,P=0.002);技术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991)。平均D/Pcr值在前5年保持稳定,第5年之后有轻微升高趋势。各组间腹膜转运状态随时间呈现向心性改变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026~1.082,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comorbidity index,CCI)(OR=1.630,95%CI:1.307~2.032,P<0.001)和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OR=3.280,95%CI:1.109~9.699,P=0.032)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1.851,95%CI:1.123~3.052,P=0.016)、C反应蛋白(OR=1.008,95%CI:1.001~1.015,P=0.025)和腹膜炎(OR=2.312,95%CI:1.430~3.739,P<0.001)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和低蛋白血症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决定因素。腹膜转运功能在透析前5年保持稳定,随后逐渐升高,不同腹膜转运功能随PD时间延长呈现向心性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营养状况变化与睡眠障碍及瘙痒的关系。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及中文版四项目瘙痒问卷(four-item itch questionnaire,FIIQ)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超过3个月的PD患者进行睡眠质量及瘙痒评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透析充分性,透析前白蛋白(ALB0)和研究时白蛋白(ALB1)及其他生化指标。根据白蛋白水平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白蛋白正常组(ALB0,ALB1均≥35g/L),B组:白蛋白升高组(ALB0<35g/L,ALB1≥35g/L),C组:持续低白蛋白组(ALB0,ALB1均<35g/L),D组:白蛋白降低组(ALB0≥35g/L,ALB1<35g/L),分析血清白蛋白变化对睡眠及瘙痒的影响。结果①共调查166人,其中A组63人,B组47人,C组38人,D组18人。4组年龄(F=8.490,P<0.001),透析龄(F=2.266,P=0.043),C反应蛋白(F=4.051,P=0.025),糖尿病比例(χ^(²)=28.160,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PSQI睡眠评分D组高于A组(H=9.037,P=0.022)及B组(H=6.806,P=0.033),C组高于A组(H=3.269,P=0.049)及B组(H=3.503,P=0.045),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23.458,P=0.459)。FIIQ瘙痒评分D组高于A组(P=0.001),B组(P=0.003),C组(P=0.006)。睡眠障碍发生率,D组为55.6%,高于其他3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P<0.05);瘙痒发生率D组为64.7%,高于其他3组(与其他3组两两比较,均P<0.05)。③Logistics回归示:透析后白蛋白降低是瘙痒(OR=3.886,95%CI:1.132~13.333,P=0.031)、睡眠障碍(OR=4.682,95%CI:1.466~14.958,P=0.00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糖尿病、老年、透析龄长、微炎症状态的PD患者,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营养状态恶化。②PD患者营养恶化使睡眠障碍及瘙痒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滤出液中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及腹腔微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D治疗的患者85例,分为A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和B组[高浓度(2袋以上2.5%或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检测血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滤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18,IL-18)及mtDNA。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mtDNA分别与临床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透析龄长于A组(t=-2.206,P=0.030),血白蛋白(Alb)低于A组(t=2.635,P=0.010),腹膜透析滤出液中IL-6(t=-4.835,P<0.001)、TNF-α(t=-6.557,P<0.001)、IL-1β(t=-2.395,P=0.019)、IL-18(t=-2.318,P=0.023)及游离mtDNA(t=-3.920,P<0.001)均高于A组。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IL-6(r=0.721,P<0.001)、TNF-α(r=0.418,P<0.001)、IL-1β(r=0.771,P<0.001)、IL-18(r=0.634,P<0.001)及透析龄(r=0.240,P=0.030)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319,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β=0.358,P=0.005)、长透析龄(β=0.292,P<0.001)及Alb降低(β=-0.272,P=0.027)是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PD患者腹膜及腹腔慢性微炎症状态相关。高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长透析龄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其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腹膜转运特性的关系.方法 69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应用改良腹膜平衡试验(PET),按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分高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及低转运组,同时检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等,以及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记录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腹膜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例数比低转运和低平均转运多(41/28);高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低转运组透析龄分别为(39.2±21.8)、(26.6±15.6)、(28.6±14.4)、(45.7±35.0)岁,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8,P<0.05),高转运组透析龄比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长(P均<0.05),低转运组透析龄比高平均转运组、低平均转运组长(P均<0.05);LVMI与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比值(D/Pcr)、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9、0.351、0.316,P均<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292,P<0.05);69例CAPD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44例,发生率63.8%,高转运组高于低平均转运组及低转运组(x2值分别为5.455、5.091,P均<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高转运特性占大多数,有较高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转运者更为明显.D/Pcr、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和低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症与腹膜透析患者炎症、营养状况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腹膜透析患者202例人,记录患者进入腹膜透析时和腹膜透析后合并症发生状况以及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前的转归.使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并把患者分为无合并症组、低合并症组和高合并症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炎症状况、营养水平以及转归情况.结果 低合并症组和高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相比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均显著增加(χ2=17.196,50.230,均 P<0.05),血白蛋白、瘦体质量(LBM)、瘦体质量百分比(%LBM)、标准化蛋白质相当总氮表现率(nPNA)均显著降低( F=12.034,6.325,12.505,6.230,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合并症组和低合并症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组(χ2=37.048 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CI、年龄、SGA、%LB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9.872,5.836,7.816,15.051,均 P<0.05).结论 存在合并症的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伴有更多的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且预后较差;合并症指数可以预测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不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特点及与腹膜高转运的关系。方法选择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访的80例CAPD患者,常规测定患者血常规、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肝肾功能、透析液葡萄糖、透析液肌酐、尿肌酐,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行腹膜平衡试验评估腹膜转运功能(D/Pcr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根据腹膜转运特性分为高和高平均转运组(D/Pcr≥0.65,A组)、低和低平均转运组(D/Pcr<0.65,B组),在高转运组中,根据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高组(C组)和胰岛素抵抗低组(D组),对结果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1)A组HOMA-IR、葡萄糖吸收率、CRP值显著高于B组,血白蛋白(ALB)、残肾功能(RRF)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血D/Pcr、葡萄糖吸收率、CRP值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cr与HOMA-IR、葡萄糖吸收率、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3、0.695、0.666,均P<0.05),HOMA-IR与CRP、葡萄糖吸收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7、0.540,均P<0.05),与RRF呈负相关(r=-0.403,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HOMA-IR与D/Pcr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CAPD患者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和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腹膜透析患者64例,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分为高转运组39例与低转运组25例,比较2组患者透析时间、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检测2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与BNP值,彩超测定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转运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室间隔厚度、BNP均值(64.1%,(11.16±1.10)mm,578ng/L)高于低转运组(36.0%,(10.22±1.23)mm,312ng/L)(P〈0.05),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32.51±4.95)g/L,(59.85±5.10)%)低于低转运组((35.95±4.84)g/L,(62.48±5.05)%)(P〈0.05)。结论与低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相比,高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较高,心脏功能与营养状况较差;糖尿病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多为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免疫组化技术,分析透析前腹膜微血管密度(腹膜透析置管术时)与腹膜基线溶质转运间的关系,以探究基线转运的可能形态学基础。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非糖尿病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时留取壁层腹膜标本,以CD34为血管内皮标志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开始透析4~6周后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计算存腹4h的肌酐腹腔引流液/血浆比值(D/Pcr),;前1日收集24h腹膜透析液,测定蛋白质总量(peritoneal protein excretion,PPE)。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以D/Pcr=0.65为界,分为高/高平均转运组(19例)和低/低平均转运组(13例)。研究期内无急性腹膜炎发作。在对体表面积、残余肾功能、平均动脉压、降压药使用情况、2.5%葡萄糖透析液使用频率、PET当天的血红蛋白、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校正之后,前者腹膜MVD值显著高于后者(F=10.470,P=0.004);腹膜MVD值与D/Pcr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35),但与PPE无显著相关性(r=0.079,P=0.683)。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腹膜MVD与其小分子溶质基线转运率正相关,与24h腹腔蛋白丢失量无关,可能蛋白质的漏出更多受制于微血管的内在通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多方面的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57例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患者,采取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141例和常规手术组(B组)216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导管末端不吸收缝线固定,B组采用传统开腹+Seldinger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和血肌酐(Scr)水平、手术时间、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腹腔出血、管周渗漏、术中术后疼痛、腹膜炎、导管移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 结果 A、B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分别占27.6%、0.9%(x2=59.977,P=0.000).A、B组术后Scr (875.42±316.34umml/L) (816.25±270.12)分别明显低于术前(911.45±318.59umml/L) (875.42±316.34)(t=-3.189,P=0.003;t=2.007,P=0.049).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2±16.1min、56.4±22.3min(t=6.224,P=0.014),手术费分别为5478.59±896.91元、3446.26±1381.23元(t=7.675,P=0.000),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6%、2.8%(t=9.521,P=0.002),术中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7%、11.1%(x2=14.174,P=0.000),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0、4.6% (x26.716,P=0.010),1月内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2.8%、2.8% (x2=13.572,P=0.000),1月内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7.8%、1.4% (x2=9.311,P=0.002),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组发生腹泻、1年内渗漏发生率、1年内导管移位率,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平均日费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膜透析在短期也能改善肾功能.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手术史、手术时间、疼痛感、近期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方面较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腹腔出血、渗漏、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合并腹壁疝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2006~2011年PD治疗的436例患者。收集基线情况、手术史、置管方式、实验室检查、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参数等。记录腹壁疝发生时间、部位、类型和治疗方案。根据有无腹壁疝分为A(对照组)、B(腹壁疝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合并疝的危险因素。结果 27例患者(6.2%)累计发生疝30例次,疝发生率0.054次/患者年,首次疝发生时间为开始PD治疗后(21.86±27.58)周。腹股沟疝22例(81.48%)(双侧4例、右侧12例、左侧6例);切口疝2例(7.4%);脐疝2例(7.4%);多重疝1例(3.7%)。A(n=409)、B(n=27),2组糖尿病(27.62%比22.22%)、多囊肾(1.5%比0)、腹腔镜置管比例(8.31%比18.51%)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平均年龄(59.33±17.73岁比65.07±13.27岁);男性比例(54.27%比85.16%)和既往盆腹腔手术率(19.32%比37.04%)均高于A组(P〈0.05)。B组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则明显低于A组(22.53±3.52比20.96±2.38P〈0.05)。2组基线时各项化验检查和初次透后评估结果,如血糖、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胆固醇、Kt/V、血肌酐、透析剂量、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使用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血肌酐(697.00±370.50μmol/L比545.50±338.75μmol/L,P〈0.05)和三酰甘油水平(1.56±1.24mmol/L比0.98±0.92mmol/L,P〈0.05)均明显低于A组。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肌酐(OR=0.993,95%CI:0.987~0.99,P=0.040)和三酰甘油水平(OR=0.084,95%CI:0.008~0.893,P=0.041)与腹壁疝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B组患者接受补片修补术7例,复发2例;术后继续PD5例(APD2例),转HD2例。非手术治疗20例,疝加重1例;继续维持PD17例,肾移植2例,转HD1例。结论腹股沟疝是PD最常见的腹壁疝类型。盆腹腔手术史、体型瘦小、老年男性、营养状况差是PD合并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抑郁与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腹膜透析大于3个月的患者120例,填写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SDS标准分≥50为抑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是否白蛋白(Alb)≤35g/L,C反应蛋白(CRP)≥8mg/L,曾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赋值并分组.结果 ①抑郁的发生率为55.83%,男性34.33%,女性65.67%.抑郁组女性偏多(23例比44例),透析时间偏长[28(17~60)月比22(14~33)月],血浆Alb[(33.78±4.03)g/L比(36.48±2.84)g/L]及血红蛋白(Hb)[(102.60±15.18) g/L比(112.26±10.07)g/L]水平、残余肾功能[0.78(0.00~1.50)ml/min比1.25(0.00~2.53)ml/min]普遍偏低,血浆CRP水平[2.7 (2.1~8.0) mg/L比2.4(1.85~3.20) mg/L]、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9.85%比9.43%)偏高;与非抑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偏低,与非抑郁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2).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庐0.434,OR=0.648,P=0.045)和赋值分组情况(P=0.008)与抑郁呈显著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残余肾功能、性别和赋值分组情况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B=1.975,P=0.009;B=6.955,P=0.003;B=3.669,P=0.009).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较高,具有Alb≤35g/L和(或)CRP≥8mg/L和(或)心血管事件等危险因素越多,患者越易发生抑郁,抑郁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