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入路行狭窄段的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9例移植肾动脉的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后一周7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2例靠药物维持,所有患者的肌酐术后均明显下降。结论: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对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常见于临时或永久中心静脉血液透析插管后,由于有功能的血液透析通路的存在,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影响了血管通路的使用和寿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或无中心静脉插管史的患者,都可能存在中心静脉不同程度的狭窄,通过介入治疗可迅速有效的解除狭窄,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1研究对象 2012年4月至7月就诊我科的2例上肢肿胀患者,均为老年男性透析患者,其中1例63岁,1例88岁,均因瘘侧上肢肿胀入院. 1.1 临床表现 瘘侧上肢进行性肿胀,局部皮肤红,伴皮温增高,无破溃,患侧上肢、胸壁及腋部浅静脉可见迂曲、扩张,内瘘杂音较前减弱,可触及震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疗效,探索其再通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20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住院的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94例,根据其首次再通后18个月初级通畅率结局分组,分为未复发组(n=33)和复发组(n=61),平均随访时间为(32.53±11.07)月。报道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技术成功率、中心静脉再通后的初级和次级通畅率,采用COX分析中心静脉再通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技术成功率为96.23%。(2)中心静脉再通后的6、12、18、24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1.50%、58.50%、30.90%、10.60%和98.80%、93.80%、92.50%、88.80%。(3)COX分析示:中心静脉病变部位的原始直径较小(OR=0.81,95%CI:0.69~0.94,P=0.006),病变长度越长(0R=1.06,95%CI:1.03~1.08,P<0.001),未置入支架(OR=0.32,95%CI:0.21~0.50,P<0.001)和血清钙浓度较高(OR=4.35,95%CI:1.34~14.13,P=0.014)是中心静脉再通复发的危险因素。(4)秩和检验示:支架组(n=60)比无支架组(n=34)的中心静脉病变长度更长(Z=-2.037,P=0.042)。结论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技术成功率高,风险可控。多次介入治疗可提高中心静脉再通的次级通畅率。中心静脉病变部位的原始血管直径小、病变长、血钙较高,其再通后复发风险越高。开通较长的中心静脉病变后置入支架可提高其初级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后肾脏能否获益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的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21年1月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例肾动脉狭窄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经肾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为术后脱离透析、死亡、肾移植;次要终...  相似文献   

5.
靳东 《系统医学》2023,(14):116-119
目的 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矿山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内瘘重建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对照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再狭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内瘘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泵控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两组术后内瘘通畅率均为100.00%,观察组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脑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46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介入手术,术后随访。结果4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共52枚,其中42例血管狭窄减少>80%,3例减少>70%,l例患者球囊扩张时出现血压、心率骤降,经处理后好转,支架置入顺利。1例患者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后好转。随访6~18个月,均无症状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in stenosis,CVS)严重影响血管通路建立,因此,CVS的诊断与治疗备受关注。早期准确的诊断是采取有效治疗的前提,能使患者更多受益。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CVS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综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本次研究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血透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12例16次,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魏欣  谢晓东 《华西医学》2004,19(3):522-523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好发位置。在出现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的患者中,药物治疗后近半数在5年内仍将出现脑卒中。Moufarrij等两次分别随访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的患者,发现狭窄位于椎动脉远端和基底动脉较椎动脉起始部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新近出现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使药物难治性的症状性VBA狭窄患者有了更多选择。现就血管内介入治疗VBA狭窄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总结15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名静脉狭窄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置入前重视情绪管理和健康教育,完善置入前准备;置入后严密观察出血与疼痛,维护内瘘功能,重视体位及活动的指导,加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建立置入后标准化随访流程,以保障患者安全透析。15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1.
王玲  杨晓燕  钱艳  武冬冬  古国桂 《全科护理》2011,9(23):2113-2114
[目的]总结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为脑血管狭窄的病人行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病情评估,术中做好病情观察及手术配合,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方法 20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对比PTA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造影改变. 结果 所有病例经PTA治疗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透析血流量大于220ml/min,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评估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形术(PTRA)和支架植入术(PTRAS)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移植肾肾动脉狭窄者于介入治疗前、后行CDFI检查并每隔3-4个月随访复查,取多普勒参数肾内段动脉血流加速度(Ac)和主肾动脉峰速度(V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后Ac显著增加,Vp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植入的支架呈并行相间的线样回声,支架出、入口血流速度最高,依次大于支架内、大于支架外流速。术后并发症包括支架脱落、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和再狭窄,均经CDFI准确诊断从而得以及时处理。结论:CDFI检查是评价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和诊断并发症的理想、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斑疹、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性溃疡;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静脉压增高以及腓肠肌泵功能都被认为是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部分左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左髂总静脉狭窄引起。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37例髂静脉严重狭窄伴下肢静脉曲张病例,占左下肢静脉曲张病例327例的11.3%,采取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并髂静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PTRA)和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CDFI以主肾动脉峰值流速(Vp)≥200cm/s。肾内段动脉峰速加速度(Ac)≥150cm/s^2为诊断肾动脉狭窄量为标准,对41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筛选检查并对11例行介入治疗的移植肾动脉狭窄者进一步确定狭窄部位和类型。结果 CDFI筛选诊断出肾动脉狭窄48例(11.7%),其中21例行肾动脉造影数字减影(DSA)检查,均示肾动脉内径狭窄>50%,证实CDFI诊断符合率100%,阳性预测值100%。11例介入治疗的移植肾动脉狭窄者吻合口狭窄8例,其中4例为成角狭窄,供肾动脉狭窄3例,CDFI对狭窄部位、类型判断符合率90.9%。结论 CDFI是对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进行筛选诊断的首选方法;CDFI对狭窄类型、部位的确定、可为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补铁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除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外,缺铁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贫血的第二位原因,由于口服铁剂服用方便,安全性高,目前国内多普遍采用口服补铁。但口服铁剂具有胃肠刺激的副作用,吸收差,影响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在老年患中该矛盾更加突出。本研究比较了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铁2种补铁方法对老年透析患铁缺乏的疗效及安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文静 《天津护理》2013,(6):501-5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脑卒中二级预防和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2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造成肾性高血压的原因是由于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或缺血。肾动脉狭窄定义为肾动脉主干或肾动脉主要分支狭窄(狭窄程度通常大于70%或75%),是造成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实质性病变,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人口的0.4%。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在我国以大动脉炎居多,约占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为脑血管狭窄的病人行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病情评估,术中做好病情观察及手术配合,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