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2例HIE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并针对吸氧、保暖、病情观察、合理喂养、基础护理等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生后12h以后仍出现兴奋、激惹症状;出现嗜睡、迟钝且持续时间长;产后出现哭声弱,持续24h以上;肢体张力减弱和拥抱、吸吮反射弱,且持续时间长可作为早期诊断HIE的参考依据;脑性尖叫、昏迷、脑干症状、抽搐、前囟张力增高可作为早期HIE的诊断依据;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治愈96例;好转31例;自动出院5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早期诊断、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 (CK MB)、脑型同工酶(CK 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4 05—2005 01的32例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 MB及CK BB。结果(1)HIE组血清CK、CK MB、CK 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各组血清CK 、CK MB、CK BB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24h内均达到峰值,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中度组CK、CK MB、CK BB降至正常水平,重度 组CK、CK MB、CK BB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 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 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HIE血 清中CK、CK MB、CK 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 MB、CK 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 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总结经验。方法对39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异常围产史,急性宫内窘迫、窒息、催产素助娩、脐带、胎位和羊水异常以及胎头吸引助娩等异常围产史为HIE常见原因;患儿在生后3d内行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测,中度、重度与轻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305例系统治疗患儿随访观察至12个月,总预后不良率7.54%。结论加强和规范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规范新生儿窒息抢救是预防HIE防治重点;中、重度HIE多合并心、肝、肾等多脏器损害,强调综合治疗;头颅CT对HIE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应侧重于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早期干预、科学连续、坚持全程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HIE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已有资料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其发病过程。本研究对HIE患儿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TNF-α水平及TNF—α/sTNFRs比值变化进行观察,探讨血浆TNF—α、sTNFRs水平变化及与HIE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显示缺氧缺血时脑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增强,推测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样,HO-1可能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本研究观察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HO-1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IE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水平的变化 ,探讨 PAF与新生儿 HIE的关系及其在 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新生儿 HIE患儿急性期 (生后 1~ 3d)和恢复期 (8~ 10 d)全血 PA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做同期比较。 结果  HIE患儿急性期血 PA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血 PAF含量随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血 SO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在 HIE各组中显著降低 ,PAF与 SOD、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r=- 0 .4 6 7、- 0 .35 9,P<0 .0 5 )。 结论 新生儿 HIE血 PAF水平变化与 HIE和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PA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PAF受体拮抗剂能起到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 ,为 HIE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HIE病理过程中的BNP及低钠血症生理和病理作用机制。 方法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HIE患儿3日龄、7日龄和2周时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血钠正常的52例HIE患儿及血钠正常非HIE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3日龄HIE患儿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日龄时,血钠正常的HIE患儿与对照组之间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钠血症HIE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HIE组(P<001);低钠血症组的三个时间段BNP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各时间段的血钠浓度呈递减,依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HIE组与血钠正常HIE组相应时间段行为神经(NBNA)测定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的HIE患儿在三个时间段NBNA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钠血症组BNP水平与血钠离子在各时间段具有负相关性。 结论BNP参与和导致了HIE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内与国际诊断标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 方法2002-01—2004-06,对山东曹县人民医院以国内标准诊断的126例HIE重新以国际标准进行回顾诊断,并加以比较。 结果126例中按国际标准,诊断符合率为80.16%(P<0.01),胎龄≥37周和<37周HIE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3%(P<0.01)和57.14%(P<0.01),日龄≤3d,~7d及>7d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0%(P<0.01)、84.38%(P<0.05)及94.44%(P>0.05),病情轻度、中度及重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44%(P<0.01)、87.18%(P<0.05)及95.65%(P>0.05)。 结论国内标准太偏松,易使HIE诊断扩大化,国际标准太严,易使HIE诊断发生漏诊,二者相结合,更科学合理,更适于国情。  相似文献   

9.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医师期待HIE的超声诊断指标客观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蛛网膜下腔间隙测量对HIE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患儿进行随访观察 ,以评价脑电图 ( EEG)在判断 HIE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对 62例 HIE中存活的 57例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及智力测试 ,对异常者行CT、EEG检查 ,评价其临床后遗症与新生儿期 EEG的关系。 结果  62例 HIE患儿新生儿期 EEG显示电静息 3例 ,2例死亡 ,1例偏瘫 ;爆发抑制 4例 ,2例死亡 ,1例脑瘫 ,1例未见明显异常 ;低电压 5例 ,1例死亡 ,1例脑瘫 ,1例 IQ低下 ,2例未见异常 ;9例节律性放电者 ,1例出现癫。EEG重度异常后遗症发生率为 2 9% ,轻度异常其发生率为 3 %。 结论 EEG异常情况与临床 HIE程度呈正相关 ,且重度异常者其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异常者。新生儿 EEG可作为 HIE早期判断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6月对 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脐血与外周血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 GRP)、C型利钠肽 (CNP)、一氧化氮 (NO)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 ,并探讨它们对 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HIE组 40例 ,其中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脂联素(ADP)水平检测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和进展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血清IL-8,TNF-α和ADP水平。结果轻度HIE患儿脐血AD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因子变化在中度和重度HIE患儿脐血中表达更为明显(P0.01)。ADP与IL-8、TNF-α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脐血ADP和IL-8和TNF-α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进展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浆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RP)的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4 0例 HIE患儿和 4 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 1、3、7d外周血 ET- 1与 c GRP的动态变化 ,并于生后 2 4 h取内外周静脉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 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1) HIE患儿脐血与生后第 1天血浆 ET- 1水平分别为 (70± 2 5 ) ng/ L、(5 7± 14 ) ng/ L ,对照组分别为 (38± 19)ng/ L、和 (35± 99) ng/ L (P值均 <0 .0 0 1) ;c GRP水平分别为 (2 86± 14 3) ng/ L、(2 91± 15 4 ) 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86± 87) ng/ L、(196± 10 4 ) ng/ L (P值均 <0 .0 0 1) ;至生后 1周末时 ET- 1可恢复正常 ,而 c GR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多谱勒超声显示 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 (3)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 ,HIE脑血流阻力指数 (RI)与 ET- 1呈正相关 (r=0 .72 4 ,P<0 .0 1) ,与 c GRP呈负相关 (r=- 0 .719,P<0 .0 1)。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 ET- 1、c GRP参与了 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平衡失调可能是 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之一。窒息新生儿早期使用 c GRP或 c GRP活性样药物 ,对防止或减轻缺氧缺血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 ic ence-phalopathy,HIE)脑损伤程度、预后的早期判断 ,及时合理的治疗仍然是我国围产医学的突出问题。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 es,L DHi)在参与细胞氧代谢中的变化较灵敏的反映了新生儿脑缺氧的状况。头颅CT对 HIE的诊断具有公认的重要价值。为了客观、全面的早期评价 HIE程度、预后并及时合理的治疗 ,我们将血清L DHi监测与脑实质 CT值结合 ,临床应用结果分析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足月、正常体重 HIE新生儿 5 1例 ,男 36例 ,女15例 ;出生时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率高,常导致智能迟缓等严重后遗症。对急性期发生的脑损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发现早期干预可改善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功能。本研究对宫内HIBD干预组及正常干预组新生大鼠进行早期干预28d,通过“Y”臂迷宫检测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百分率判断干预效果,并观察额皮质和海马CA2区、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指围产期缺氧导致的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 ,而且是我国儿童伤残的重要病因之一 ,属于围产期危重病症。病因主要为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缺氧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和脑细胞损害。目前公认 ,HIE轻度患儿预后尚好。而中、重度患儿的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发育落后等发生较多。临床上除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以及HIE发生后积极治疗以减轻神经细胞损害 ,改善患儿预后外 ,如何及早判断患儿是否有抢救治疗价值是目前诊治HIE的一个难点。为探讨围产期缺氧对…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大多源于新生儿窒息,特点是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由此继发的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癎)、共济失调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及人口素质的提高[1].HIE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新生儿科的重点和难点[2],目前HIE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3].本研究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重度HIE惠儿与正常新生儿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重度HIE特征性的血清标记物,以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动物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损伤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途径等关键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动物对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源性营养因子和别嘌呤醇等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雄性。临床研究发现男性HIE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基于性别的治疗干预很有可能在围产期脑损伤中提供更好的神经保护。本文总结了目前HIE性别差异性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生后6 h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3月至9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记录生后6 h床旁VEEG并分度;以HIE标准诊断方案作为临床诊断HIE和分度的金标准.分析生后6 h不同程度VEEG预测相应程度HI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观察者盲法的基础上,比较生后6 h、3和7 d异常VEEG预测HI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后7~14 d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出院后3月龄门诊随访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和0~6岁发育筛查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 under six,DST)评估;6月龄行EEG、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评估,分析6 h VEEG与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窒息新生儿48例纳入分析.诊断为单纯重度窒息12例;HIE 36例,其中轻、中和重度分别为14、12和10例.生后6 h VEEG正常9例;异常39例(81.3%),其中轻、中、重和极重度异常分别为16、11、5和7例.36例HIE新生儿生后6 h VEEG异常32例.异常率88.9%.生后6 h VEEG异常程度与脑损伤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849,P<0.01,生后6 h VEEG重度与极重度异常预测重度HIE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4.7%;生后6 h、3和7 d VEEG预测HIE的敏感性分别为88.9%、83.9%和28.6%,特异性分别为41.7%、91.7%和100.0%.生后6 h VEEG异常并持续异常于院内死亡9例,生后6 h VEEG中、重度异常者NBNA评分显著低于VEEG正常患儿(P均<0.01);VEEG重度异常者NBNA评分显著低于中度异常患儿(P<0.05).3月龄时35例患儿来院随访,32例DST>85分,3例DST 70~84分且伴有EEG异常,其中1例GMs质量评估示不安运动缺乏,提示脑性瘫痪可能性大.6月龄时14例患儿来院随访,7例EEG异常,4例BSID异常且均伴有EEG异常.结论 生后6 h VEEG预测HIE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早期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和减少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措施。方法:对羊水Ⅲ度粪染和新生儿窒息患儿发生HIE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HIE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并发症、头颅B超所见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羊水Ⅲ度粪染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应当予以积极的监护,及早发现脑损伤并给予积极治疗,在不能有效降低HIE发病率的情况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