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200只天鼠研究了241Am内污染时四种络合剂(Ca-DTPA, Zn-DTPA,嗤胺酸钠盐和H-73-IO)钓促排效果.实验目的是为241Am内污染治疗确定首先促排药物及制定最佳促排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四种结合剂中Ca-DTPA和Zn-DTPA促排效果为最佳,能使骨241Am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10%,肝241Am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5%左右.喹胺酸钠盐在降低骨、肝241Am含量方面也有效(统计上与DTPA无显著差别),但能导致肾脏241Am蓄积,甚至略高于对照组.H-73-10虽有-些效果,但远不及DTPA.  相似文献   

2.
喹胺酸(Quinamic acid, QAA, 811)是一种异哇啉类络合剂, 对钍有较好的促排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大鼠静脉注入(iv)238Pu和241Am各26kBq/kg后1小时, 经皮下注入(so)不同剂量.(1~30μmol/kg)QAA, 或静脉注入核素后立即灌胃(po)QAA(30μmol/kg)对238Pu、241Am的促排疗效, 并与LICAM(C)相比较。实验观察到QAA对降低骨肝中238Pu、241Am的蓄积量有较好的作用, QAA对238Pu的促排效果高于对241Am.在剂量(1~30μgmol/kg)对肝、肾中238Pu和骨、肾中241Am蓄积量的降低, QAA优于LICAM(C);灌胃QAA(30μttmol/kg)伍用NaHCO3(5mmol/kg的)疗效, 对骨、肝中238Pu蓄积量的降低, QAA和LICAM(C)二间无差异(P>0.05), 但对238Pu在肾中蓄积量和对241Am在骨, 肾中蓄积量的降低, QAA明显优于LICAM(C)。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44Ce一次皮下注入诱发大鼠肺癌的实验结果。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注入后一年I组注八量14.8×105Bq)肿瘤的发生率为40%(20/50); Ⅱ组(注人量7.4×105Bq)为34%(17/50),而对照组仅为2%(1/50).  相似文献   

4.
5.
306只吸入230PuO2气溶畦大鼠中,肺癌发生宰(Y,%)与肺累积平均吸收剂量(D,Gy)关系,符合于拟台方程Y=105exp[-3.57/(D+1.25)],由此方程推算出大鼠吸入。抽230PuO2后肺癌终生危险度为2162/106。吸入230PuO2后死亡鼠肺癌累积发生率(F,%)与动物活存时问(T,天)及吸收剂量(D,Gy)三者的关系,可拟合为下列函数式:F=-1.35-0.069-1.58×10-2D+(0.0236+2.18-102D+1.68×10-6D2)lnT 钚诱发肺癌的最短潜伏期为94天,11.3~17.6Gy可能是晟适致癌剂量。1只230PuO2后37天死亡鼠,TLN发生原发性血管肉癌.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吸收剂量131I各组为25,59、92Gy;132I各组为7、14,29Gy。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甲状腺滤泡长,宽乘积与对照组相比,除不给MTU的25Gy组(A1)外,其他各组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相应减少(P<0.01,P<0.001)。甲状腺重量/体重与吸收剂量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25I、131I、132I在大鼠甲状腺内的代谢参数并计算了甲状腺对上述3种同性豢的最大吸收率,有效半减期和累积吸收剂量及其它有关的参数。在大鼠腹腔内分别注入125I(NaI)溶液8.08μCi,131I溶液0.99μCi,132I溶液12.2μCi,然后测得甲状腺的吸碘率分别为33%,17%和12%,最后计算得出犬鼠甲状腺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7.94,3.09和2.58Gy,每注入1μCi的放射性碘同位索,大鼠甲状腺的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0.98、3.12和0.2lGy.  相似文献   

8.
9.
131I及132I对大鼠甲状腺致肿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33只成年及断乳的纯种Wistar大鼠,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31I或132I,对照大鼠同对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表明,132I致甲状隙肿瘤效应约为131I的6倍。如甲状腺肿癌发生率为50%,60%及70%时,131I中毒鼠所需的甲状腺吸收剂量(29、34及44Gy)约为132I中毒鼠剂量(4.5,6及8Gy)的6倍。同一核素对断乳鼠的致肿瘤效应为成年鼠的1.1倍。如甲状腺吸收剂量相同(13Gy及60Gy)时,断乳鼠肿瘤发生率各为94%等及76%成年鼠为88%及72%两种碘核素致大鼠甲状腺肿痛效应的最适照射剂量;131I为59Gy、132I为13Gy.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土壤中238U、232Th、226Ra、40K和137Cs水平.并根据这些核素的水平估算了地面1米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相似文献   

11.
用Ge(Li)γ谱仪分析了黑龙江省的60个土壤样品中的238U、226Ra、232Th、40K和137Cs含量,其均值分别为:32.3、32.6、46.9、638.5及13.8Bq·kg-1.鸡东县哈达大队土壤的232Th高达699Bq·kg-1,是全省232Th均值的14倍.根据土壤中238U、232Th和40K含量计算出的地表1米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1)全省均值为7.1、人口加权均值7.3、面积加权均值为7.3.与用FD-71微伦仪调查的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7.0)、TLD累积照射量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调查结果(7.1)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大鼠在实验条件下经氡暴露后体内^210Po的含量及分布。方法1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暴露组和大剂量暴露组。暴露组大鼠整体暴露于HD-3型多功能生态氡室,累积暴露量分别为100和200WLM。暴露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肺、肝及股骨等10种器官和组织,样品经湿式灰化,电化学沉积分离^210Po核素,通过a谱仪测定组织中^210Po含量,并计算组织含量。结果SNK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股骨、肝、性腺和毛发(P〈0.01)以及脾、肾(P〈0.05);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暴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织单位组织^210Po含量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单位组织^210Po含量以脾、毛发和肺最高,与其他器官或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股骨和性腺单位组织^210Po含量也较高;小肠中含量最低。组织含量则以肝最高,其次是肾、股骨和性腺。结论^210Po主要分布在肺、肝、脾、股骨、性腺以及毛发,各器官或组织单位组织^210Po含量以及组织含量随暴露量增加均相应增加。氡暴露后大鼠体内^210Po的含量及分布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氡及其子体致癌效应提供剂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酸性磷酸酶及5’核苷酸酶活力测定观察了静脉注入131I 1.5年后、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改变。用于中毒实验的131I活度分别为8.7及17.5μCi。实验结果指出,随着,131I活度的增加,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数出现明显的下降。文中还兢上述淋巴细胞数的簿低与绳癌功能改变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131I大鼠甲状腺致癌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雄性Wistar大鼠409只,腹腔分别注射131I 52.4、40.0、26.2; 12.5和2.5μCI/只,两年的观察结果。五个剂量组甲状腺吸收剂量分别为164、125、82、39和7.8Gy.12个月发生甲状腺良性瘤,观察到24个月时,39Gy以上各剂量组主要表现为耳状腺退行性变和良性癌生成;而7.8Gy剂量组甲状腺恶性瘤发生率达45.8%。131I诱发大鼠甲状腺良性肿瘤以滤泡性腺癌为主,其次是乳头状腺癌,恶性瘤以乳头状腺癌和混合癌为主,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131I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在甲状腺轴内分泌紊乱(T4降低、TSH升高)情况下,TSH反复刺激损伤的甲状腺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放射性碘危害与医学防护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了^131、^132I注往后20个月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核的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各剂量组滤泡上皮细胞核截面积、等效直径增大,形态因子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异形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P〈0.01),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数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点。结论表明细胞受  相似文献   

17.
应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治疗腋臭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β射线皮肤敷贴器治疗一些皮肤病,方便、疗效好、患者无痛苦,易于防护。我院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试治腋臭1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山东医大合成的三种Licam(s)及三种Licam(C)对^238Pu中毒小鼠进行早期促排试验(中毒后1后小时、8小时促排2次)。结果发现,以骨及肝内的盥有促排作用,但不及DTPA;在肾脏则明显增加滞留量,最高者可为盐水对照组的2.6倍,而且在16正内一直以高滞留状态逐渐下降,而DTPA促排后,肾钚则一直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37Cs γ 射线累积照射对SD大鼠血清蛋白质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剂量组:0.2 Gy累积照射组、2 Gy累积照射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137Cs γ 射线累积照射SD大鼠,剂量率为0.336 mGy/min。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分析累积受照大鼠的血清蛋白质表达,筛选出差异蛋白质。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GO注释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 在3组样品中共鉴定到363种蛋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0.2 Gy照射组差异蛋白质有50种,16种蛋白质上调,34种下调;2 Gy照射组有64种差异蛋白质,31种上调,33种下调;两组共同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有29种,其中,10种蛋白表达上调,19种下调。根据细胞组成注释,多数蛋白为胞质蛋白、膜蛋白;根据分子功能注释,差异蛋白以蛋白质结合和酶活性调节等为主。两个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构成相互作用网络。GSTP1、PGK1、P4HB、CAPZA1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性节点,这几个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差异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不同剂量累积照射可诱导大鼠血清蛋白质组的改变,GSTP1、PGK1、P4HB、CAPZA1蛋白可能在累积照射的损伤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