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钟晖  孙洁  张莉  王莉  张越骊  陈剑 《眼科新进展》2008,28(7):535-537
目的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应用螺旋CT对27例(54眼)婴幼儿鼻泪管三维重建后,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等解剖学数据,同时测量15例(30眼)成人骨性鼻泪管的相应解剖学数据作对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婴幼儿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0.06±1.76)mm,成人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1.51±1.54)mm,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分别为7.96°±1.62°、73.24°±6.75°、12 31°±2.03°;成人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分别为8.08°±0.63°、 72.69°±3.85°、12 09°±1.21°,婴幼儿和成人鼻泪管长轴与3个切面投影间夹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婴幼儿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婴幼儿泪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婴幼儿鼻泪管阻塞治疗方法、时机。方法婴幼儿鼻泪管阻塞1142例(1280眼)均在局麻下采用冲洗式泪道探通术治疗。随访6~18月。结果出生后1月内、1~6月、7~12月、1~3岁、4~5岁、6~14岁一次治愈率分别为100.00%、97.91%、93.86%、84.62%、80.00%、37.50%。结论冲洗式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安全可靠,疗效好,出生后3月内为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 ,主要表现为患儿生后即有溢泪、眼红、半月皱壁增大、结痂、粘液脓性分泌物 ,压迫泪囊区有反流物溢出。笔者临床治疗 40例患儿 ,效果可靠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婴幼儿患者 40例 43眼 ,单眼 37例 ,双眼 3例 ,年龄 2 mo~ 3a,其中 2~ 6 mo6例 ,7~ 9mo9例 ,9~ 12 m o12例 ,1~ 2 a 10例 ,2~ 3a 3例。男 2 6例 2 8眼 ,女 14例 15眼。1.2 治疗方法  (1)挤压按摩 ,每天 4~ 5次 ,结膜囊滴抗生素眼液 ,保守治疗 2 wk;(2 )加压泪道冲洗 ,同常规泪道冲洗 ,稍用力推注 ,每周 2次…  相似文献   

5.
张诚玥  于刚  吴倩  曹文红  刘勇 《眼科》2011,20(5):307-310
目的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CT泪囊造影检查结果,了解其骨性鼻泪管大小。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0例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方法采用CT轴位扫描,矢状位及冠状位二维重建技术,分析10例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CT泪囊造影结果,并测量其双侧骨性鼻泪管直径。主要指标鼻泪管起始处、骨性鼻泪管中段及骨性鼻泪管末端平面的骨性鼻泪管横径。结果 CT可以清晰显示泪囊、鼻泪管及其周围组织。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阻塞侧骨性鼻泪管起始部、中部、远端的直径(5.6±1.1 mm、5.2±0.7 mm、5.8±0.7 mm)明显大于健侧(3.7±0.9 mm3、.6±0.6 mm、3.9±1.2 mm)(P均〈0.05)。结论 CT泪囊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泪道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阻塞侧骨性鼻泪管较健侧明显扩大,其发生具体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眼液滴眼加泪囊区按摩法、泪道加压冲洗法、鼻泪管探通术综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自2000年11月~2005年5月在我院眼科门诊治疗的382例(419眼)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病历资料,首诊年龄3d~6y.根据患者年龄和症状分别采用抗生素眼液滴眼加泪囊区按摩法、泪道加压冲洗法、鼻泪管探通术的综合治疗进行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以无泪溢,眼无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或极少返流为治愈标准.结果综合治疗治愈率97.1%,其中5.5%为抗生素眼液滴眼加泪囊区按摩法治愈,11.2%为泪道加压冲洗法治愈,80.4%鼻泪管探通术治愈.2.9%的病例未愈,2.3%病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综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行之有效且风险较小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97~98)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鼻泪管管径,分析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的差异,探讨鼻泪管横向直径与鼻泪管阻塞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04/2017-01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152例(患眼179眼,正常眼125眼),其中男25例(患眼28眼,正常眼22眼),女127例(患眼151眼,正常眼103眼),年龄4~87(平均53.44±16.06)岁。所有患者泪道冲洗后灌注30%碘海醇注射液,并立即行泪道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三维重建鼻泪管结构图,于斜冠状位上对鼻泪管及其临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并分析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之间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的差异。

结果: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之间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和正常眼的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中口横向直径最小。

结论:骨性鼻泪管横向管径不是形成鼻泪管阻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9/2020-09就诊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眼科的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84例84眼,行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测量双侧鼻泪管起始段、中段、末段骨性鼻泪管的横径、前后径,观察分析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

结果: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纳入患儿患侧起始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63±0.92mm,前后径6.03±1.08mm,中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02±0.88mm,前后径5.42±1.10mm,末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26±0.93mm,前后径5.66±1.02mm,健侧起始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12±0.78mm,前后径5.60±1.02mm,中段骨性鼻泪管横径3.92±0.86mm,前后径5.24±1.04mm,末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30±0.98mm,前后径5.52±1.04mm,骨性鼻泪管起始段患侧较健侧横径、前后径均扩大(P<0.01),骨性鼻泪管中段和末段患侧较健侧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患侧骨性鼻泪管发育较健侧存在差异,患侧起始段扩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科采用鼻泪管探通药物灌注治疗婴幼儿泪囊炎86例(91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我科共诊治婴幼儿泪囊炎患者86例(91眼),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1~3个月21例(23眼),4~6个月38例(39眼),7个月至1岁17例(19眼),1~2岁10例(10眼)。  相似文献   

11.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LDOD)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科常见病,是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鼻泪管部分或全部阻塞不通,主要表现为溢泪,继发泪囊炎可出现溢脓,继发泪囊囊肿导致泪囊扩大、内眦肿胀等,开通阻塞的鼻泪管则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明确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泪道CT是泪道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之一,便于对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鼻泪道及泪囊的经线、面积、体积、角度等,分析总结相关解剖参数与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取泪囊窝各项CT测量数值,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被检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测量分析泪囊窝各项数据。结果:泪囊窝长度平均为12.28±2.68mm;深度平均为6.56±1.06mm。泪囊窝的内侧壁与鼻腔正中矢状位基本平行。分性别比较,男性泪囊窝较女性略为长、宽;分年龄比较,中老年组泪囊窝各项数值大于青年组。结论:行眶内壁骨折修复术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前,应先行64层螺旋CT检查,以明确不同类型泪囊窝骨性构成,预测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防止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诊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0至2007年11月急诊行螺旋CT检查的眼外伤127例(129眼)。除2例为双眼损伤外,其余为单眼外伤。首选眼眶水平位扫描,必要时加冠状位扫描。结果129眼中,螺旋CT扫描有阳性改变122眼(94.57%),其中眼眶骨折58眼(47.54%),眶内软组织损伤34眼(27.87%),眼球损伤30眼(24.59%)。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对于急诊眼外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手术年龄与治愈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进行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的的临床资料280例(356只眼),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治愈率,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治愈率,以及不同类型泪道阻塞在不同年龄患儿中所占的比率、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6眼中322眼治愈,总治愈率达90.4%,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复杂性泪道阻塞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356眼中,复杂性鼻泪管阻塞76眼,其中治愈53眼,治愈率69.7%,单纯膜性鼻泪管阻塞280眼,治愈269眼,治愈率9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随着年龄增大,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较单纯膜性鼻泪管阻塞治愈率低,且复杂性鼻泪管阻塞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儿童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倩  曹文红  全晓杰  蔺琪  王媛  张诚玥  胡曼  白大勇  于刚 《眼科》2010,19(5):327-330
目的观察儿童Crawfod泪道置管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一次或多次泪道探通不成功、年龄在10个月以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97例(136眼)。方法首先确定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类型。全麻下对136眼均行Crawford泪道置管术,术后常规第1天、1周及以后每个月复诊,随诊2~6个月,平均3个月。随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及行泪道染料排泄试验(DDT)和泪道冲洗。根据病情于术后2-6个月拆除引流管。主要指标流泪、分泌物等症状,DDT及泪道冲洗。结果治疗的136眼中,先天性单纯性泪道阻塞107眼,先天性复杂泪道阻塞22眼,后天性泪道阻塞7眼。治愈121眼(88.97%),有效13眼(9.50%),无效2眼(1.47%)。其中先天性单纯性泪道阻塞治愈率(95.32%)高于其他两组(P=0.000)。作过2次以上泪道探通(39眼)或作过其他泪道手术(8眼)者治愈率(82.05%,57.14%)低于只作过1次治疗组(89眼,95.50%)(P=0.000)。结论儿童Crawford泪道置管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方法,可作为泪道多次探通手术不成功或其他泪道置管手术不成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AIM: To compare the success rates of prob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children divided into three age group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 children with uncomplicated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underwent probing in Eye Hospital of Liaquat Univers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Hyderabad, Sindh, Pakistan from March 2005 to January 2008.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I (aged 4-6 months), Group II (aged 7-12 months) and Group III (aged 13-24 months). Success was defined as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igns and symptoms.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0% in Group I, 88.5% in Group II and 82.3% in Group III. The overall cure rate for the entire study was 90.7%.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probing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ge. However, when probing is done within six months of age, it is highly effective and results in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17.
韩姝  竺慧  张晓俊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8):1359-1362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5.7%。目前临床上CNLDO的治疗方式很多,诊疗随意性很大,如何在合适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仍有很多争论。为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文特围绕CNLDO的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泪道探通对三个年龄组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泪道探通治疗对三个年龄组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共180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 I组(4 ~6mo), II组(7 ~12mo)和III组(13 ~24mo),均行泪道探通治疗。症状体征均消失为治疗成功的标准。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结果:I组治疗成功率为100.0%, II组治疗成功率为88.5%,III组治疗成功率为82.3%,总的治愈率为90.7%。结论:泪道探通治疗的有效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降低。在6mo时行泪道探通治疗的孩子成功率最高,能完全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