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纤溶抑制的作用机制,并分析TAFI、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等凝血、纤溶的指标与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尿蛋白排泄量分微量蛋白尿组(MAU)和正常蛋白尿组(NAU)组。TAFI、PAI-1、t-PA及F1+2等凝血纤溶指标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H),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尿微量蛋白、血压、血糖、血脂、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AFI仅在MAU组显著性升高(P<0.05);血浆t-PA在T2DM的2组中增高均无显著性;而血浆PAI-1和F1+2在NAU和MAU组均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AFI、PAI-1、t-PA、F1+2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纤溶功能降低主要是由于PAI-1的作用,随着蛋白尿的出现,其进一步的低纤溶状态则是由TAFI介导的,故TAFI和PAI-1在抑制纤溶系统功能上的作用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临床肝病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选取5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TAF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PAI-1、t-PA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并统计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不同类型慢性肝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TAFI: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浆t-PA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除外)。结论: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浆TAFI:A水平降低,导致纤溶活性增加,是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呈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以及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乳胶免疫分析测定DM患者血浆PAI-1、t-PA、TAFI、D-D活性;并与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组PAI-1、t-PA、D-D和TAFI含量分别为(48.36±7.92)ng/mL、(12.52±3.17)ng/mL、(0.75±0.58)mg/L和60.82%±14.7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I-1、t-PA及D-D水平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PAI-1、t-PA、D-D、TAFI水平与血管损伤和功能变化的进程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大鼠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变化以及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以证明HF时RAS对内源性纤溶系统的作用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动静脉瘘HF模型,将其分成单纯HF组及依那普利治疗组,另将大鼠作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手术前3 d、术后9 d及30 d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Ⅰ).结果:①PRA及AngⅡ浓度:各组间于手术前及假手术组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后9 d时HF组及依那普利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也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尤以HF组更明显,手术后30 d时均下降,HF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依那普利组已回到手术前水平.②PAI-Ⅰ活性:手术前各组间及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依那普利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不显著(P>0.05),手术后HF组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0.05),但亦呈下降趋势.结论:HF时RAS激活与体内纤溶功能间有密切联系,RAS激活对导致机体纤溶系统功能失衡有重要作用,可用以解释严重心功不全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并且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危险增高的原因,通过抑制HF时RAS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降低严重HF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t、-PA、计算PAI-1/t-PA(P/t)值,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活性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纤溶活性相对亢进。在判定体内纤溶活性指标中,P/t值较t-PA、PAI-1稳定可靠。P/t值与纤溶活性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痛)的关系.方法: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将待测血浆样品稀释4倍加入96孔酶标板中,与PAI-1标准液一样:100μl/孔,并以100δ1TB缓冲液作对照.将纤溶酶原和发色底物分别溶于2mlTB缓冲液,混合两者,另取0.1ml TB缓冲液加速剂,并同纤溶酶原-发色底物混合,混匀后37℃预热2分钟,立即加100μl至各孔中.取一有盖盒子,底部放两层纱布,加少许蒸馏水,37℃保温30分钟.将已加入各种反应物的酶标板加盖后,置于盒中,37℃保温3小时.在酶仪上测定各孔A405,以对照孔调节零点,以A405对PAI-1标准品活性作标准曲线,待测样品PAI-1活性=标准曲线上查得数值×稀释倍数(U/m1).结果:126例患者的血浆PAI-1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P<0.01).结论:肺心痛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增高是肺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纤溶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以纤维化为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以炎症表现为主的非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nIPF-II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差异,探讨纤溶活性异常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类型或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IIP患者144例,其中IPF患者102例(IPF组),nIPF-IIP患者42例(nIPF-IIP组);对照组26名.采用ELISA测定BALF和血浆中u-PA、t-PA和PAI-1含量.结果 ①IPF和nIPF-IIP患者BALF中u-PA分别为(0.20±0.01) μg/L和(0.22±0.01) μg/L,与对照组[(0.27±0.01) μg/L]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PF和nIPF-IIP患者血浆t-P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③IPF和nIPF-IIP患者BALF中PAI-1分别为(4.05±0.85) μg/L和(3.69±0.88) μg/L,高于对照组[(1.11±0.12) μg/L,P<0.05或P<0.01];血浆中PAI-1在各型IIP患者也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论是以纤维化表现为主的IPF,还是以炎症表现为主的nIPF-IIP,肺脏都表现以u-PA降低和PAI-1增加为特征的纤溶活性降低和纤溶抑制活性增强;循环中主要表现以PAI 1增加为特征的纤溶抑制水平增加.这种纤溶活性降低似乎在IPF表现更明显.关于以u-PA和PAI-1为代表的纤溶系统在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其与IIP类型或纤维化程度的确切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纤溶参数的变化,及氯沙坦对纤溶参数的影响.方法测定40名健康者和60例扩张型心肌痛心衰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组.治疗14天后复查tPA、PAI-1、AngⅡ.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tPA活性下降、PAI-1活性升高、AngⅡ含量上升(P<0.01).治疗14天后,常规治疗组tPA与PAI-1的活性和Ang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氯沙坦组tPA活性上升、PAI-1活性下降(P<0.01),AngⅡ含量降低(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纤溶参数明显异常,氯沙坦能改善纤溶参数活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与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54例发病1 h~8 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UAP组及AMI组血浆t-PA、 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验兔发生重症减压病前、后血液中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减压病加压、减压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到抑制的原因。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在0.7 MPa停留35 min,于4 min内匀速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减压后兔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TAFI)等指标。结果经加—减压,D-dimer由(203.17±17.47)ng/ml下降至(180.49±20.83)ng/ml;PAP由(2.58±0.34)μg/ml下降至(1.76±0.28)μg/ml;TAFI由(110.86±33.19)μg/ml增加到(144.73±29.21)μg/ml(P均〈0.01)。结论实验性重症减压时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含量升高,导致纤溶过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