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颌下腺炎常被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我院1987年11月—1988年11月收治的13例慢性颌下腺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为慢性颌下淋巴结炎,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7~50岁。误诊时间:1个月~10年不等。症状及体征:8例均有颌下腺区反复肿胀史,其中有急性发作者6例。进食时颌下区肿胀,疼痛加重者5例。8例均曾多次应用抗生素,效果欠佳。体检:全部病例均扪及肿大颌下腺,质稍硬,有压痛。其中颌下腺导管有结石者3例,挤压颌下腺时从导管口排出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者2例。二、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颌下区肿胀,疼痛,发烧,不能进食。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方法 对1996-2000年收住我院内科的12例曾被误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12例患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最为多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易引起误诊,尤其是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结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多处坏死,伴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经过 ,持续高热 ,应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 ,颈淋巴结肿大 ,常被误诊为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淋巴瘤或其他恶性病变。本文作者分析 2 4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与 2 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1 980~ 1 997年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治疗的4 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 ,以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整的 2 4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发病不同期…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在临床上少见 ,诊断较为困难 ,易被误诊。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8月我院诊治 16例 ,其中误诊 14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 16例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14~ 4 0岁 ,其中以 18~ 2 8岁者居多。 16例中 ,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 10例 ,先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后出现发热 6例 ;药物过敏 3例 ,虾过敏 1例。肿大的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最常见 ,腋下及腹股沟区次之。淋巴结大小 0 .6 cm× 0 .6 cm~ 2 .5 cm× …  相似文献   

5.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自愈性疾病 ,在临床上较少见 ,易与感染性疾病、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笔者收集本院近年收治的 2 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误诊 12例 ,误诊率 6 0 %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8例。男∶女为 1∶ 2。年龄在 14~ 49岁 ,其中 2 0岁以下 1例 ,2 0~ 40岁 9例 ,40岁以上 2例 ,2 0~ 40岁患者占 75 %。本组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 ,颈部最多 ,10例 ,占82 % ;腹股沟次之 ,5例 ,占 41% ;腋窝 2例 ,占 16 % ;颌下 1例 ,占 8%。肿大淋巴结质韧 ,表面光滑 ,可活动…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是淋巴结的非化脓性炎症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为了提高对HNL的认识 ,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现将我院自 1992年~ 1999年收治的 13例HNL详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男 :女 =1 6∶1,年龄最小者 16岁 ,最大者 42岁 ,中位年龄 2 7 5岁 ,病程为 2~ 12 0d。所有病例均经 2~ 3个部位肿大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全组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中有 2…  相似文献   

7.
菊池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菊池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淋巴结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稽留热、白细胞减少及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并且初始疑为布鲁氏菌病。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激素治疗有效,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减小,白细胞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8.
坏死性淋巴结炎(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是近年才逐渐被认识的一个疾病单元,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为特点。我们自1979~1985年共发现9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35岁,平均22.9岁。二、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因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就诊。其中单纯颈淋巴结肿大者5例,颈部、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颈部、颏下、颌下及腋窝淋巴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延斌  季成  倪崇俊  季晓明 《新医学》2008,39(12):805-806
1 引言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自限性淋巴结疾病,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我们近年收治1例HNL患者,现将其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名Kikuchi病,由日本科学家Kikuchi等首先报道并命名,为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疾患。由于临床常见到肿大淋巴结,且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故早期确诊困难或容易误诊,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现对本院误诊为淋巴结核的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特点10岁男孩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发热 ,肝大、肝功异常 ,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 ,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血沉增快 ,CRP增高。EBV抗体 (- ) ,PPD(- ) ,结核抗体 (- ) ,抗核抗体 (- ) ,肥达反应 (- ) ,骨髓象无明显异常 ,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2 进一步检查及临床诊断为明确诊断行淋巴结针吸活组织检查 :不除外坏死性淋巴结炎。进一步做淋巴结活检示 :淋巴结弥漫性单核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增生 ,有吞噬核碎现象 ,大灶性坏死 ,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是 1972年由日本人Kiku…  相似文献   

12.
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necroticly mphadenitis)是以顽固性发热、淋巴结肿大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病因不明,早期极易误诊。现将2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11.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未婚,河北省人。主因间断发热4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于中午或晚间上升至高峰,最高达40℃,伴头痛、咽痛、畏寒,偶有寒战。无咳嗽、咳痰、胸痛,无盗汗,无呕吐、腹泻。病后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头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附18例临床病理分析)翟曼丽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特殊类型的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病变。临床表现为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其病理组织学形态也较复杂,常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或其它疾病。本文对我院18例HNL进行回...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王思端,谭洁(解放军266医院病理科承德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一般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大部分有骤起的高热(稽留热或驰张热),颈部或全身表浅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儿科陶晶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Narotir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by),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或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特点,易与其...  相似文献   

16.
邓嘉虹  马异 《华西医学》2004,19(2):303-303
患者,男,53岁,因“发现左颈无痛性包块1 + 月”入院。包块在一月内由胡豆大小迅速生长为鸡蛋大小。查体示左下颌下区有一4×5×4cm3大小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颌下腺开口无红肿和压痛,口底未扪及肿块,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当地包块针吸活检结果为:倾向颌下腺混合瘤伴感染。入院后CT检查示左侧舌骨大角骨质毛糙,其内似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外侧带状肌肿胀,左侧颌下腺肿大,向下与外侧颈阔肌粘连。目前仍不能明确其性质,考虑为左侧颌下腺恶性肿瘤。术前考虑诊断为颌下腺恶性肿瘤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于2 0 0 3 1 1 1 0在…  相似文献   

17.
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4.8%~67.0%,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进食,甚至阻碍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1]。口腔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黏膜红斑、糜烂、溃疡,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极少数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化疗所致的口腔  相似文献   

18.
近年国内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报告不少[1 ] 。现将我院 1993年~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7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1例 ,女 6例 ,年龄 2 5~ 5 5岁 ,平均 34 9岁。 6例为夏季发病 ,1例为春季发病。1 2 临床表现  7例中弛张热 4例 ,稽留热 2例 ,不规则热 1例 ,伴寒战 2例。 7例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著者 5例 ,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 2例 ,其次伴锁骨上、颌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大小约 0 5cm× 0 5cm~2 1cm× 2 0cm ,多有压痛 ,质地中等 ,表面…  相似文献   

19.
颌下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下后磨牙的感染、急性淋巴结炎、急性颌下腺炎、下颌骨骨髓炎、颌骨囊肿感染及邻近感染扩散,颌下间隙的感染可扩散至舌下、咽旁及颏下间隙,严重者可引起口底蜂窝织炎。早期明确诊断能避免延误治疗。1资料和方法本文41例患者为2000年1月~2001年5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均以双侧或单侧颌下肿大淋巴结或颌下腺肿大进行超声检查,随访33例;其中除2例因颌下间隙脓肿形成行脓肿切排术后,其余31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男29例,女12例,年龄8~54岁;单侧者33例,双侧者8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84.2%)、单发(60.5%)或多发(39.5%)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21.1%)、外周血白细胞降低(65.8%)、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6%),仅6例伴流感样上呼吸道症状(15.8%)。淋巴结活检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及T细胞CD3、CD45RO阳性,CD15、CD20及CD30均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无复发。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