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高、复发率之高都是其他两大健康杀手心脏病和癌症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即便是病愈存活下来的患者也有近八成左右丧失劳动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能够真正的恢复健康,但是也存在着极高的复发可能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倍他乐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倍他乐克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搏、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河南中医》2012,32(12):1679-1680
通过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电针治疗、联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针刺时捻转、提插的幅度、频率、作用时间及电针的波形、频率、作用时间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故加大此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针刀缓解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3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勇  张翠平  李素萍 《中国针灸》2003,23(4):246-246
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患肢肌张力异常增高,甚至出现痉挛状态,称为偏瘫痉挛期。临床表现为特异的运动模式。笔者采用针刀切割相关肌组织,可即时降低肌张力,缓解足内翻、前臂屈曲内收状态,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灸推拿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提出今后当加强针灸推拿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及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粗针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九针",是"九针"中长针与大针的结合体.针身粗、长,长为120mm,直径为1.0mm.取穴基本在督脉,身柱为督脉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位于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棘突下.名为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为督脉出入之门户.《针灸甲乙经》:"……瘛疚,身柱主之."粗针平刺身柱穴,通过长时间留针,使患者获得长时间的针刺作用,可平衡阴阳、调和脏腑、濡养经筋.笔者近年来采用该法治疗脑、脊髓病变引起的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满意.现举医案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关节治疗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有下肢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结合推拿关节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均有治疗作用,并且推拿关节综合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相似文献   

10.
针刺选穴以中极、三阴交、阴陵泉、太冲、照海等穴为主,强刺激或辅以灸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迅速而显著,并详细介绍了三例验案。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是影响患肢恢复的主要因素,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脑血管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内因亏损、痰瘀阻络是其病理关键。临床据辨证主以针刺阳经穴疏通经络、温化痰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肢肌张力,有利于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络舒经擦剂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作用。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应用通络舒经擦剂涂擦,配合手法推拿;对照组62例单纯手法推拿。观察内容包括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和疼痛。结果:肌张力和腱反射、肌阵挛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疼痛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络舒经擦剂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间,笔者以中药敷贴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3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兹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硬瘫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6例中风硬瘫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运动疗法配合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照组行运动疗法,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评定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2组间Ashworth分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肌张力正常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痉挛,改善中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遗症是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机虚实夹杂,病位非独在经络、血脉,还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临床因辨证论治,把握本质病机,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脑反射治疗仪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7年,我们以脑反射治疗仪治疗中风病后肌张力增高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7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下称标准),均在中风发病后48h内经CT证实,按入院次序随机(按2∶1)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9.
李洁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0-36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遗症是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机虚实夹杂,病位非独在经络、血脉,还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临床因辨证论治,把握本质病机,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