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西藏阿里高原某部队慢性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驻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对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300m某部队315名官兵进行CMS患病率调查。结果: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300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7%,中度占14.3%,无重度CMS患者。结论: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与高原服役时间较长有关。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合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平原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430人(B组),海拔~3600m、~4600m、~5072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χ^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χ^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久居高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慢性高原病(CMS)调查,并与10年前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CMS患病情况及10年前后变化情况,为CMS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CMS调查量表对2019年3300~5400 m海拔地区的218名受试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其患病情况,并与2009年相同海拔范围的510名受试对象的...  相似文献   

5.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军区高原驻防部队中抽取956名连续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男性军人作为高原组,同时抽取该军区在平原地区驻防的587名未进驻过高原的男性军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搜集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采用慢性高原病(CMS)症状问卷并结合生理学检查指标确定是否存在CMS以及CMS的程度.比较高原组整体及其两个亚组(健康亚组和CMS亚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高原组PSQI和CMS评分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PSQI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CM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高原组中3个CMS亚组(健康、轻度、中重度)间PSQI各项分值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原组的收缩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组PSQI各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MS亚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PSQ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睡眠时间分值与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分值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分值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MS评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PSQI各项评分与CM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高原组的3个亚组中,轻度和中重度CMS亚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康亚组(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轻度、中重度CMS亚组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而中重度CMS亚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和轻度CMS亚组(P<0.05).结论 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仅与高原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与CMS相关.随着CMS症状的加重,睡眠质量不断下降,尤以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的下降为著.在改善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同时须加强对C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高原电网建设医疗保障技术标准”在预防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危险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原常住地海拔低,刚进入高原劳动强度大,进入高原速度太快,阶梯习服时间太短,心理因素(对高原环境有较重恐惧感等),年龄大。主要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能科学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刘兴太  王世鑫 《武警医学》1999,10(12):685-689
目的 了解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症状发生频率 ,比较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对判定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确定高原组和对照组。运用症状调查法调查急性高原病的主要症状 ,同时运用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和尹昭云等症状评定方法对其进行判定。结果 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的前 1 6个症状为口渴、头昏、头痛、呼吸困难、鼻出血、头晕、咳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恶心、烦躁不安、胸闷、乏力、心悸、食欲增加、气急。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法显著相关 (r =0 .85 71 3 ,P <0 0 1 )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判定AMS发病率为 5 1 1 %,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判定AMS发病率为 1 1 7%;同时前者轻度反应者和重度反应者也显著高于后者。结论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过高地估计了AMS的发病。而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能较准确地估计经空运进驻高原AMS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视网膜改变的特征,为高原眼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移居海拔4300m、5100m、5380m10个月以上的407名男性青年采用CMS国际诊断标准[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确诊为CMS的179人采用YZ-6B型强光源检眼镜分别进行视网膜检测,并行图表式记录。结果CMS患者眼底视网膜乳头充血、动脉痉挛、静脉怒张、视网膜渗出程度均为,发生率100%。结论CMS患者眼底呈暗红色,主要以动静脉比例增大为主,血管柱紫青或紫黑色,尤其是静脉增宽,似腊肠状,出现血管增多,并见乳头显著充血,网膜渗出。与急性缺氧期视网膜改变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高原世居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作者对西藏军区总医院1956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3184例次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病例,其中高原世居藏族重症急性高原病24例进行分析,24例中男17例,女7例,年龄0.5岁~68.0岁,西藏藏族15例,四川藏族7例,甘肃藏族1例,云南藏族1例;居住高度海拔1500m1例,2200m8例,3658m12例,3800m3例;发病海拔高度为3658m~5320m,24例患者既往均无心、肺及高血压等疾病史。主要采用吸氧和氨茶碱、地塞米松、呋塞米、甘露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在检出的24例高原世居藏族重症急性高原病病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高原病     
张西洲 《人民军医》2008,51(11):706-707
我国将慢性高原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和高原衰退症等4个亚型,国外则将高原红细胞增多和高原慢性低氧所致的循环、呼吸、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统称为慢性高山病或蒙赫病(Monge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进行CMS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驻喀喇昆仑山海拔4 300,5 100和5 380 m 1年的某部队CMS的患病率依次为37.0%,67.9%和92.9%;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 300 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5%,中度占13.0%,重度占1.5%。结论随海拔升高,CMS患病率增高,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移居人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1391例急、慢性高原性疾病中47例(3.37%)以昏厥为主要症状。均平原出生,年龄19~35岁,除2例女性外全为男性;发生在海拔3 800~5 000m15例,5 070~5 400m32例。原发病为急性高原反应17例(2.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1例(6.9%);高原肺水肿2例(0.99%);5例昏厥清醒后又逐渐转到高原昏迷(3.1%);2例已习服高原,在剧烈运动中发生昏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列车上急性高原病的现场急救.方法:采用高流量吸氧、半卧位休息、解痉、利尿、脱水、抗炎及心理治疗.结果:高原列车上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高原列车上综合的现场急救能够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更好地服务进藏旅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 (CAD)患者的预后与其相互转型的关系。方法 :对地处海拔 36 5 8m医院 40年间 (195 5 - 12~ 1995 - 12 )收治的并符合筛选标准的 180 90例住院病历为样本 ,随访 1年~ 15年不等 ,样本中以CAD首次者为观察组 ,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对照组。对二组在观察期间CAD的发病 (观察组为转型率 )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CAD转型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下降。第 1~ 7观察年度CAD转型率与总转型率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OR =5 46 ,RR =4 6 5 ,AR =78 49% ,PAR =12 2 6 %。 (2 )除高原心脏病(HAHD)组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APC)转型率外 ,各型CAD转型率与总转型率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3)各型CAD转型率以Monge s病组和HAPC组最高 ,前者以转型为高原高血压 (HAH)和HAPC为显著 ,P <0 0 1;后者以转型为Monge s病为显著 ,P <0 0 5~ 0 0 1。结论 :各型CAD之间可以相互转型 ,尤以患病前 3年为显著 ,HAH和HAPC是CHD与Monge s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高原病对高原军事行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上的高原是指海拔3000m以上地区。与平原相比,高原所特有的低压低氧环境,是对在高原的平原人的最大威胁,尤其对 较大的军事行动,更应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危害部队高原作战的将不再是“战争瘟疫”—传染病,而是以急性  相似文献   

19.
20.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大、中城市中已跃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6%,死亡率占20.7%,它对人类的生存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人群肺癌患病率的差别,选择了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都基本相同的两个地区的部队干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将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