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出现昏迷及呼吸障碍的重症患者大多数需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氧供.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血氧含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由于大多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后仍要求在高压氧舱内将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与气管套管吸氧结合,因此护理管理质量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呼吸道的管理尤为关键,因为气管切开治疗开放了呼吸通道,使外源性病菌容易侵入肺部,增加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且高压氧舱为完全封闭的治疗环境,缺少空气对流,加之持续高浓度氧供,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由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大部分意识不清,咳嗽、咳痰等条件反射减弱,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因此较容易发生痰液潴留,使细菌繁殖增生,引发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本研究探讨高压氧舱内呼吸机联合气管套管吸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氧能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增加血氧含量,减少中枢神经的缺氧性损伤,促进患者苏醒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但昏迷患者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加上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失去保护功能与外界直接形成呼吸通道,外源菌易顺此通道直接进入肺部造成呼吸道严重感染,给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所以做好气管切开患者舱内外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昏迷,排痰困难。气管切开是改善患者呼吸、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我科自2004—12开始应用黎柏源等设计制作的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简称“加湿罩”)取代传统的双层湿纱布覆盖法(简称“覆盖法”)进行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抢救危重病人的手段之一,气管切开病人大多属病情危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自行排痰等。然而气管切开病人的病情恢复又往往靠下胃管行鼻饲饮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 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35例危重烧伤患者中,14例因发生吸入性损伤于当地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并随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探取痰痂及坏死脱落黏膜,止血,根据黏膜修复程度指导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的时机;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雾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结果 气管镜检查见14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3例,重度8例,特重度3例.7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6例于伤后第2周拔管,1例肺部感染严重者于伤后42天拔管.痰培养11例为无细菌生长,3例发现细菌,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探取痰痂3次,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 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越早越好;气管镜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取出痰痂和坏死黏膜,防止气道阻塞,动态观察气管黏膜的修复,指导拔管时机;人工鼻、黏膜修复药物以及各种促排痰措施的综合应用对治疗吸入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58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露静  魏克菊 《西南军医》2008,10(4):148-14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气管切开、吸痰、卧位、吸烟史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原因所致,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可减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应引起临床护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烧伤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湿化处理,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定时处理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处理,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形成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气喘。特别是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可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老年患者呼吸肌疲劳、咳嗽无力,致痰液阻塞气道,进一步加重通气障碍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导致2型呼吸衰竭的发生,危及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功能恢复,减轻咳、痰、喘是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重要环节。本院呼吸内科2007年1月~2008年2月共收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75例,在采用常规氧疗控制感染、解痉平喘、舒张气道止咳、营养支持等相应治疗的同时,运用综合排痰措施有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逐渐增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总结我院6年来收治的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1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医院肺部感染治愈122例(78.21%),显效16例(10.25%),好转10例(6.41%),死亡8例(5.1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综合管理。结果:38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2例,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5~10d,平均7d。对照组26例,9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11—20d,平均17.5d。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和感染控制率均明显优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呼吸功能衰竭,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伴以机械辅助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能保持这些患者呼吸通畅,避免严重的低氧血症.但气管切开的时机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影响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压氧综合治疗,强调以基本医学治疗为基础,总结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56例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在行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重点对肺部感染、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进行全面综合治疗,同时给予2个疗程以上高压氧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判断意识、肌力及肺部感染的好转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56例中,意识障碍好转86.2%,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肢体功能好转88.9%,治疗后Lovett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100%,其中气管切开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为82.5%;所有患者血压均达到控制目标;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压氧配合基础疗法治疗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效果满意。高压氧治疗必须建立在对患者全身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感染的控制、血压的稳定、康复的介入以及心理的疏导等都为神经损伤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外伤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急诊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其中39例行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时间≤2h);50例未行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时间>2h)。比较两者的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39例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者死亡9例,肺部感染6例;50例延迟气管切开者死亡24例,肺部感染21例。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多发伤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 气管切开术是昏迷患者主要抢救措施之一,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主要并发症,一般发生率20.5%~30.4%,国内报道高达62.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居首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我们使用头抱他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为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对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控制。方法:对长期气管切开的11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气管切开、平均住院时间长,使老年人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高,痰培养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其耐药性增高。结论:气管切开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保证营养、加强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邢立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89-1889
胸部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最大,由于肺的总容量减少,解剖死腔增加,呼吸道黏膜萎缩,黏膜纤毛功能和保护性咳嗽反射敏感性降低,易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除在围术期内应用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应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功能,学习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排痰是治疗支气管肺部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胸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文  王凯  马丽红  任海燕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49-1350
目的比较振动排痰机与人工手扣排痰法对腹部外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采用振动排痰机帮助排痰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人工手扣排痰法帮助排痰治疗。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营养支持及平喘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排痰效果及肺部啰音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痰疗效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机对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优于人工手扣排痰法,更能有效帮助痰液排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凤妤  李艳  肖红 《西南军医》2011,13(2):249-250
目的了解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者的排痰效果。方法 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采用人工手法拍排痰及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7d内的日均排痰量、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改变。结果经过7d的排痰护理,两组(SaO2)均有显著提高;日均排痰量及排痰效果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排痰,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