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只采用修复治疗法;观察组:50例患者,选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和良好的比率都要高于对照组,而差的比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从而可得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但病情恢复时间略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患者前牙缺失的可行性,并对修复的方法设计、修复体制作过程及适应证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个别前牙缺失,存在不同程度邻牙松动、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体征的老年患者24例,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牙,并对完成修复的病例随访3~5年.结果 修复成功率为87.5%.24例患者有3例修复体脱落,需重新粘接;其余修复体未见明显松动.基牙无松动,桥体下方牙龈无明显红肿,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与外观效果均感满意.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牙结石;2例患者存在舌侧轻度异物感,经过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具有磨牙少、效果美观,并能同时固定松动牙邻牙等优点,修复效果可靠.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FX玻璃离子和光固化树脂两种材料修复老年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6例患者共502楔状缺损患牙,每个患者都随机选一侧患牙,采用FX玻璃离子充填修复,另一侧采用光固化树脂修复,连续观察1年,比较其效果。结果采用FX玻璃离子修复257颗牙,成功243颗,成功率94.5%。采用普通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245颗患牙,成功197颗,成功率80,4%。结论FX玻璃离子修复牙体楔状缺损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光固化树脂,是一种较理想的楔状牙体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患者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的远期局部咬牙合趋势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依次为修复后2周、12周、24周、1年、2年、3年、4年)下对照牙、种植单冠、近中邻牙的咬牙合力百分率,不同修复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后牙修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治疗期间用牙周塞治剂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填塞,封闭龈下缺损腔。采用铸造桩核修复缺损牙,用金属烤瓷全冠恢复牙冠形态、功能。通过定期复诊时患者的主诉、医师进行的临床和X线牙片检查,综合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通过对修复后患者1~3年的观察,发现87颗修复牙中有75颗患牙修复效果优良,占86.21%,12颗患牙修复失败,占13.79%。结论:对于后牙缺损达龈下的残根,只要正确地诊断,合理地选择适应证,正确的设计治疗方案和实施治疗,绝大多数患牙能够保留,并发挥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牙种植手术具有种植义齿固位好、咀嚼功能强、不影响邻牙、外表与自然牙接近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牙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缺牙患者选择牙种植技术作为修复方式.对牙种植患者的护理正确与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了解老年人牙体牙列缺失后的烤瓷修复特点.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3例老年患者共138个牙单位进行烤瓷修复,并进行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以总结烤瓷修复的条件和注意要点.结果 烤瓷修复体与牙体密合,无松动脱落,牙周组织无刺激和炎性反应,患者使用情况良好,有3例出现瓷裂.烤瓷修复的条件和注意要点包括:牙列具有6~7个分布在不同部位的牙齿或牙根,牙槽吸收达根的1/2;咬合垂直距离恢复要准确;调整整体颌关系;清除牙合早接触点,以免出现瓷裂现象;需根据材料性能选择烤瓷温度,严格操作.结论 烤瓷修复体是修复老年人牙体牙列缺损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单翼马里兰桥修复在不适合常规种植修复的上颌中切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骨条件不适合常规种植修复、要求微创修复患者1例,利用单翼马里兰桥完成固定修复缺失牙的临床目的及美学效果。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体分别进行100、150、200 N载荷模拟加载,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单翼马里兰桥载荷100、150、150 N时,桥体最大应力分别为67.68、101.53、135.37 MPa,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趋势相似,应力集中于桥体与天然牙切端交界处及加载点。随着载荷增加,各部位的等效应力相应增加,加载点及切端交界处尤为明显。结论 单翼马里兰桥应在天然牙黏结面近切端处增加桥体强度、黏结强度,适当减少桥体咬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8-09-2010-08门诊治疗246例患者植入种植牙500颗的临床资料。结果:246例手术适应症患者,植入500枚种植体全部行义齿修复。术后3月随访,患者无不适感,咀嚼良好,无牙龈出血,X线牙片结果骨吸收均〈0.2 mm,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区,与骨结合均较好。仅2例种植体脱落,成功率高达99.6%。结论:应用骨内牙种植体修复方法修复不同部位牙列缺损,能达到稳定、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及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修复牙槽突裂,探索一种简单可靠的牙槽突裂修复方法。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的牙槽嵴裂患者11例,采用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及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修复,通过临床检查、X线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2例伤口部分裂开,但最终均成功修复牙槽嵴裂。结论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结合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修复牙槽突裂,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心理问题。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HAMA)汉密顿抑郁(HRSD)量表对口腔修复患者修复前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患者修复前HAMA、HRSD的测定结果高于常模。结论口腔修复患者修复前存在着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临床心理问题,针对牙齿缺失出现的心理反应,根据不同年龄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静 《武警医学》2020,31(7):568-571
 目的 对比两种方法修复根管(全冠修复根管、高嵌体修复根管)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 选取2017-05至2019-05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B组行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分析患者缺牙修复效果、满意度、口腔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修复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2.50%、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满意度评分为(96.82±4.37)分,明显高于A组的(80.62±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2,P<0.05); B组治疗后修复体完整、与邻牙吻合、牙齿美观、咀嚼功能恢复患者构成比,治疗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healthim pactprofile,OHIP-14)中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冠、高嵌体修复根管均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但高嵌体修复根管对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及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的美观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功能,还要求美观。牙【牙合】修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种植技术对基牙条件和牙列状况有较高要求。所以对错【牙合】畸形伴先天性牙缺失进行单纯的正畸治疗和单纯的修复都不能满足要求,往往需要正畸治疗后再修复。我科2004—09至2009—09接诊了9例牙列错【牙合】畸形伴先天性牙缺失患者,其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裴振  常慧君 《西南军医》2003,5(6):29-30
外伤、牙髓治疗后未及时冠修复等因素造成牙冠折裂的情况,在口腔门诊治疗中比较常见。由于患者对折裂牙的保留要求日渐增多及治疗方法和修复技术不断提高,折裂牙的保留问越来越引起重视。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折裂牙进行修复治疗,避免了部分折裂牙的拔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后不同时期的咬合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精准调牙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术后待修复患者26例,CAD/CAM联袂Tosoh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应用TeeTester测定患者修复当日,修复后1、3、6、12个月的最大咬合力、牙合力中心点(COF)及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差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种植义齿修复后的最大咬合力和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差值和修复前[(76.73±17.67)kg,(22.72±4.2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6个月[(120.38±29.66)kg,(2.60±1.76)%]、12个月[(125.27±28.13)kg,(2.00±1.16)%]和修复当日[(98.40±25.63)kg,(4.56±2.49)%]、修复后1个月[(100.09±26.66)kg,(4.60±2.3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12个月的最大咬合力和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差值和修复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的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差值低于修复当日和修复后1个月(P<0.05)。种植义齿修复前COF偏向未缺牙的一侧,修复后位于中心灰色椭圆区内。结论 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后通过渐进性的骨受载,6个月后达到稳定。Teetester的咬合力分析数据能够客观、准确地显示咬合接触状态,精确指导临床调牙合,为保证种植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列缺失/缺损老年患者种植固定修复的可行性和诊疗流程.方法 选择3例因牙周病导致牙列缺失/缺损患者,根据检查评估医患交流,其中2例保留了经过牙周系统治疗的少数患牙,1例拔除全部余留牙;分别植入6~8枚植体,3~6个月重建咬合关系,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外科及修复过程中注意颌位关系、垂直距离.结果 修复即刻及修复后6个月复诊,患者残留自然牙牙周状态稳定,种植体无明显边缘骨吸收,修复体无崩瓷等明显并发症.患者表示对功能美观等基本满意.但是保留部分对颌自然牙的患者,虽然调合,但仍有个别种植修复体临床冠相对较短,合曲线略不调.结论 对于牙周病导致牙列缺失/缺损的患者,如果全身、口腔及经济条件允许,种植固定修复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容貌,达到美观需求.临床效果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钛合金和镍铬合金两种烤瓷后牙固定桥修复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曾在我院进行烤瓷牙固定修复患者123例、142颗修复牙,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62例患者、70颗修复牙,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固定桥修复;乙组患者61例、72颗修复牙,采用钛合金烤瓷固定桥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乙组患者修复体完整情况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修复体边缘的颜色改变、牙龈颜色改变、边缘舒适情况、牙龈反应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钛舍金烤瓷固定桥修复远期完整度较好,同时能够显著提高边缘舒适情况,减少边缘的颜色改变、牙龈颜色改变、牙龈反应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劈裂后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1例上颌后牙劈裂的患者,经过捆扎或拔除松动瓣后进行完善的根管和牙周治疗,根管钉固位后进行牙冠修复或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术,追踪2年观察疗效。结果:成功74例,5例有效,失败2例。结论:上颌后牙牙劈裂不能轻易拔除,应该根据劈裂情况施行固定修复术,与邻牙进行联合固定修复对余留牙根有固定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咀嚼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变异式烤瓷冠修复个别上前牙重度反的临床设计、牙体预备及修复效果。方法:对上前牙反27例(38颗)采用变异式烤瓷冠进行修复,烤瓷冠设计按照临床要求进行调整,修复后经2~3年随访,观察修复前后牙周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2年后,变异式烤瓷冠修复后基牙牙龈无明显炎症,无崩瓷、瓷裂发生,前牙美观程度明显改善,患者无不适,效果满意。结论:变异式烤瓷冠可以有效纠正个别前牙反,改善美观,可作为正畸治疗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牙髓治疗技术的进展,人造冠修复技术的提高与材料的改进,使许多严重牙体缺损的患牙得以修复而免于拔除[1]。对磨牙严重牙体缺损进行保存修复、维持牙列完整,已日益受到广大学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对118例(120颗)严重牙体缺损的磨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拧入螺旋状根管钛钉,用后牙光敏树脂恢复缺损牙体并形成树脂核,常规制作全冠,恢复牙体的解剖形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科修复门诊2002年6月~2004年6月磨牙严重牙体缺损的患者,共118例(120颗),其中男65例(66颗),女5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