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MCF-7,ER+/PR+)模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微血管密度(MVD)、雌激素受体(ER)、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指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ER+/PR+)接种裸鼠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植物油0.5 ml/d),米非司酮治疗组(分为25 mg、50 mg、100 mg、200 mg/kg·d)共5组,肿瘤直径在0.5~1.0 cm时开始干预,每2 d测一次肿瘤体积,总共干预3周.于第2周随机处死其中部分动物;其余第3周处死.处死前测肿瘤体积;取肿瘤组织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34、ER、PR,VEGF、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肿瘤直径:与空白对照相比,米非司酮明显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各组间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肿瘤形态学观察:光镜下对照组裸鼠肿瘤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核浆比例大,胞质深蓝色,间质少,仅肿瘤中央有局灶性坏死区.米非司酮治疗组肿瘤异型性小,异常核分裂像少,核浆比例小,胞质浅蓝,间质明显增多,肿瘤坏死区较大,而且上述变化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成线性相关.免疫组织化学:与空白对照相比,治疗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对ER+/PR+的乳腺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笔者所在医院100例维族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及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CerbB-2阳性表达者占34%,ER、PR阳性率分别为52%、50%,CerbB-2阳性率在ER阳性组为19.2%,在ER阴性组为50%(P=0.0012,r=-0.325),CerbB-2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16%,在PR阴性组为52%(P=0.0001,r=-0.38);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维吾尔族乳腺癌组织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是预后较差的指标,CerbB-2的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CerbB-2是判断维吾尔族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CerbB-2、ER和PR 可以指导临床综合治疗,评判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原癌基因(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 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94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51.5±10.6)岁]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CerbB-2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的形态、大小及纵横比与ER、PR及CerbB-2无相关性(P>0.05);在边缘有高回声晕者及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者中E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有毛刺征组中,ER、P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此征象者(P<0.05);微钙化的出现及丰富的血流与CerbB-2的阳性表达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ER、PR阴性表达及CerbB-2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毛刺征、高回声晕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更适合内分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有微钙化、血流较丰富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预示肿块的恶性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5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水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状态.将ER和PR阳性的患者根据Ki67的水平分为Ki67低表达组(≤14%)与高表达组(>14%),比较两组间血清激素6项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57例ER阳性的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睾酮水平高于Ki67高表达组(P=0.01),其余5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PR阳性的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激素6项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在ER阳性和PR阳性的ki67高表达组均较低表达组患者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P=0.05).结论 在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Ki67低表达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较高,睾酮可能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无关,而可能与泌乳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KLE和HHUA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KLE和HHUA在含不同浓度MIF(0、1×10-6、1×10-5、5×10-5、1×10-4mol/L)培养液中培养,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IF对KLE和HHUA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肿瘤细胞ER、PR、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低浓度(≤10-6mol/L)MIF对KLE和HHU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高浓度(5×10-5和1×10-4mol/L)MIF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细胞生长。MIF阻滞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明显降低了S期细胞比例(P<0.05);MIF(≥10-5mol/L)显著降调ER、PR、Bcl-2表达,升调Bax表达,促进细胞凋亡。MIF对HHUA细胞的影响较KLE明显。结论:MIF通过阻滞细胞停滞于G1期和降低S期细胞比例,抑制KLE和HHUA细胞体外增殖;通过降调ER、PR、Bcl-2和升调Bax表达,促进KLE和HHU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豆黄素(Glycitein)通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黄素作用靶点,并分析该靶点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不良表型之间的关系。将肝癌细胞(HepG2和HepB3)分成正常组、Glycitein组(Glycitein处理)和Glycitein+MIF组(转染MIF并用Glycitein处理)。采用不同浓度Glycitein干预,以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实验检测Glycitein对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细胞周期实验检测Glycitei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细胞凋亡实验检测Glycitei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Glycitein体内抑制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抗原Ki67;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MIF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IF是Glycitein作用靶点,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临床不良表型有关。Glycitein作用后,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细胞凋亡。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Glycitein作用裸鼠后,明显抑制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增长。Glycitein组细胞Ki67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Glycitein能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MIF蛋白表达。与Glycitein+MIF-NC组比较,Glycitein+MIF组细胞增殖、克隆增高,而G0/G1期细胞比例减低,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Glycitein+MIF-NC组比较,Glycitein+MIF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s 2,CDK2)、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CNB1)和Ki67蛋白表达增高(P<0.05),Bcl-2相关X蛋白(Bcl-2 related X,Bax)蛋白表达减低(P<0.05)。[结论] Glycitein通过靶向调控MIF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 (MI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MIF对HUVEC细胞生长的影响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MIF作用前后HUVEC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MIF均能抑制HUVEC细胞生长。MIF≤ 2 0 μmol 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在第 2 4h达高峰 ,此后呈下降趋势。MIF >2 0 μmol L对细胞生长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用 4 0 μmol L的MIF处理 72h后 ,HUVEC细胞的增殖降低、凋亡率增加 ,P<0 .0 0 0 1;且伴随ER PR、VEGF表达的下降。结论 :MIF具有抑制HUVEC细胞增殖、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以及p53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乳腺癌ER,PR,Ki67和p53的表达,将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这些分子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2.9%,ER,PR,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76.2%,73.0%和55.6%,ER与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erbB-2、P53、P16、ER和P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341例乳腺癌标本中CerbB-2、P53、P16、ER和PR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CerbB-2、ER、PR、P53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0.1%、70.1%、46.9%和46.9%.CerbB-2、P16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大小相关.ER与PR、P16表达呈正相关;P53与CerbB-2呈正相关;CerbB-2与P16呈负相关.P53和CerbB-2双阳性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57.4%)高于双阴性病人(39.4%)(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ER、PR、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ER、PR和P16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恶性程度低,采用内分泌治疗效果好;而CerbB-2、P53阳性的患者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易发生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表达与P53、Ki-67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表达与P53表达、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 18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根据ER和PR表达情况,将病人分为激素依赖组和非激素依赖组。激素依赖组包括ER(+)和(或)PR(+);非激素依赖组为ER和PR都为(-)。采用免疫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CerbB-2、P53、Ki-67单克隆抗体。C-erbB-2免疫组化不能明确C-erbB-2表达者29例,未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剩余51例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和100例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表达与P53表达、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结果本组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阴性组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CerbB-2阳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阴性组P53表达显著高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CerbB-2阳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阴性时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B-2阴性时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P53表达明显高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是CerbB-2阴性时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恶性度高及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灵芝酸A在体外对人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1、0.5、1.0、5.0和10.0 μmol·L-1)灵芝酸A组,每组设4个复孔,分别于培养24、48和72h取样本。MTT法检测各组SUM1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UM149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SUM149细胞Ki67和L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0.1μmol·L-1灵芝酸A组比较,其他浓度灵芝酸A组SUM149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灵芝酸A组SUM149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灵芝酸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灵芝酸A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百分率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灵芝酸A组细胞中Ki67和Liv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灵芝酸A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人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二者对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健康4周龄豚鼠45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眼配戴-20D)、Ⅱ组(右眼配戴-10D) Ⅲ组(不作任何干预)。实验前后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A超动态观察豚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取后极部巩膜组织,用电镜、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巩膜的凋亡细胞,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bFGF和bcl-2蛋白。结果:实验后诱导眼形成近视,且伴有眼轴延长。并在诱导眼巩膜细胞中检测到凋亡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透镜诱导的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中bFGF和bcl-2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bFGF与bcl-2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表达阳性,并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科素亚)、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雅施达)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成氯沙坦组(SHR-los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给药组(SHR-nor组)、培哚普利给药组(SHR-per组)与空白对照组(SHR对照组),各10只,另设11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WKY)作正常对照组(WKY组)。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每4周测一次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饲养8周后,检测bax、bcl-2和P53基因表达及caspase-3酶活性以了解肠系膜二、三级动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SHR动脉收缩压,三组间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和P53基因在各组肠系膜动脉中均有表达,各给药组较SHR对照组在基因表达上显示出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尤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最明显(P〈0.05)。caspase-3活性SHR对照组最高,WKY组最低(P〈0.01),三个给药组介于两者之间(P〈0.01),其中氯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组caspase-3活性较前两组低(P〈0.01)。结论: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有抑制阻力血管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大鼠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盐酸埃克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在不同浓度盐酸埃克替尼下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盐酸埃克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抑制率。采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埃克替尼下肺腺癌A549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盐酸埃克替尼下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PI3K/AKT、HIF1α蛋白表达。 结果 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增加,肿瘤细胞增加明显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50 mg/L剂量组可见大量坏死肿瘤细胞。盐酸埃克替尼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 mg/L组、25 mg/L组、50 mg/L组、DPP(25 mg/L)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 mg/L组、25 mg/L组、50 mg/L组、DPP(25 mg/L)组肺腺癌A549细胞PI3K、AKT、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组织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病理+低剂量Res组(4 mg·kg^-1·d^-1),病理+中剂量Res组(8 mg·kg^-1·d^-1)、病理+高剂量Res组(16 mg·kg^-1·d^-1)。分笼饲养12周后,取左心室尖部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尖部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bax、bcl-2的mRNA变化。结果H-E染色下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病理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P〈0.01)和Res干预组(P〈0.01),Res作用下凋亡指数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病理对照组bax、bcl-2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而加入Res干预后,bax的表达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升高(P〈0.01)。结论Res可以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模型组(C组),心肌梗死后慢性应激组(C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1)与A、B组比较,C、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A和B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2)与A、B组比较,C、D组心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慢性应激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μmol/L),对照组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5 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并行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促进因子-1(PDX-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新生猪胰岛细胞不改变形态和功能,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正常;细胞计数示实验组新生猪胰岛细胞数目均比对照组增多(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DX-1 mRNA表达稍有上调(P<0.05),而GlUT-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34)。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RT-PCR示实验组bcl-2 mRNA较对照组上调,而bax和 caspase-3 mRNA明显下调(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促进新生猪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对形态和功能无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猪胰岛细胞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caspase-3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uanxiongzine 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and explore its molecular biology basis. Methods: we selected the VSMC cultured 4~8 generation from rat aorta thoracalis as research object.The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Ⅰ )control group, ( Ⅱ )chuanxiongzine(50 μg/ml)group, ( Ⅲ )chuanxiongzine (100 μg/ml) group and( Ⅳ ) chuanxiongzine (200 μg/ml) group. The inhib itory effect of chuanxiongzine on VSMC prolifer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ell counting, MTT and 3H-TdR incorporation assay. In order to illuminate the molecular biology mechanism of chuanxiongzine inhibiting VSMCs prolife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nd C-myc were detected.Results: Chuanxiongzine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VSMC significantly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PCNA and c-myc were inhibited obviously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huanxiongzine (P < 0.05). Conclusion: Chuanxiongzine may play a considerable role in VSMC proliferation proces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uanxiongzine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can be realized via dow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CNA and c-myc. In this study, The great theoretical fundament about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used to treat atherosclerosis (AS), has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鹿茸Ⅰ型胶原(VACT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与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差时贴壁法提取BMSCs并传代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10μg·L-1)组和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和20.00 g ·L-1)VACTⅠ组,CCK-8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骨形态生成蛋白4(BMP-4)和转录因子Sox9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BMSCs百分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0~20.00 g·L-1 VACTⅠ组大鼠BMSCs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LISA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上清液中BMP-4和Sox9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不同细胞周期BMSCs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3组和不同浓度VACTⅠ组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VACTⅠ可促进BMSCs释放BMP-4和Sox9,提高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水平,抑制BMSCs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成软骨分化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