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原因不明心律失常患乾发病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5例心律失常患者和40例正常进行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测定,发现心律失常组和抗高滴度的的中和抗体的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心律失常组中抗体一与阴性者之间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发现持续高滴度中和抗体阳性的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消长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量中和实验测定3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腺病毒3、7、11型中和抗体水平,并与32名正常健康人对照作比较。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1:16的阳性率为90.9%,正常对照组为31.3%;患者抗体滴度≥1:32的阳性率为72.7%,对照组为18.8%;患者抗体滴度≥1:64的阳性率为54.5%,正常对照组为12.5%;患者抗体滴度≥1:128的阳性率333%,正常对照组为6.3%。结论 血清腺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对172份人群血清进行了肠道病毒十四型中和抗体测定。结果各类型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柯萨奇病毒B1~6型在3.5~16.9%和5.12~5.92之间;埃可病毒6、9、15、19、24、25、27型在17.4~34.3%和6.07~9.03之间;肠道71型病毒26.2%和6.63。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比较,经x2检验结果:柯萨奇B2型、埃可6型、27型和肠道71型四个型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余十个型其差别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成人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抗体的阳性率。方法利用构成HEV核衣壳蛋白中和免疫位点的重组多肽作为包被抗原,同时用不形成抗原决定族重组多肽作为对照包被抗原,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广州地区450例成人外周血中的抗-HEV抗体,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450例成人中,158例外周血中能测出HEV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5.1%。根据OD450值,在158例阳性人群中,59例(37.3%)中和抗体水平较低,71例(45.0%)为中等水平,28例(17.7%)较高。当OD450值小于1时,大多数中和抗体滴度低于1∶500,随着OD450值的升高,抗体滴度均等于或大于1∶500。结论广州地区大约1/3成人曾感染过HEV并产生了中和抗体,但其中1/3左右阳性者抗体滴度较低,可能不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AdV)是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1],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载体[2]。1990年以来,我们与首都儿研所进行合作,对成都地区人群腺病毒中和抗体进行调查,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基因工程疫苗载体制备轮状病毒的口服疫苗、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标本:1990年以来,我们收集了我院门诊非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和非呼吸道感染>17岁血清标本241份,置一85℃冰箱冰存,送首都儿科研究所进行集中检测。二、病毒:4例AdVR1-67株,7例AdVGOmen… 相似文献
8.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壮年较常见的心肌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病毒(CVB)所引起的心肌炎最常见。1992年6月~1993年6月本院测定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CVB中和抗体,并与正常人群对照,了解其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正常对照系本院工人、学生及健康献血员,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8~45岁,平均30.7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断依据“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系本院1992年6月~1993年6月1年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9.
10.
0引言在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检测出天然出现的抗一IFN-aZa抗体[‘j,这类抗体是否能中和IFN抗病毒活性尚未定论.对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HBV感染者体内有无IFN中和抗体,目前未见报道,国内仅有数篇报道IFN治疗后患者体内!FN抗体的检出情况,且多采用酶联免疫法,仅能检测结合抗体.我们采用灵敏的抗病毒生物学方法检测20名不同人员血清IFN抗体水平,以期了解其体内是否存在IFN中和抗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点启示.1材料和方法1.l研究对象20名研究对象其中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肝炎肝硬变、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微量中和试验法对≤39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257份进行抗体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0%、82.66%、70.0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8.08、49.04、9.50,三型抗体全阳性率为59.56%,全阴性率5.23%,抗体GMTⅠ型和Ⅲ型明显低于Ⅱ型,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2~4岁组最高。但4岁后出现大幅度下降,实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重视和加强4岁复种工作,并大力开展6岁,13岁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历史上造成了多次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牛痘接种的全球推广,天花已于1980年被宣布灭绝。但近年来,随着人群接种的间断、自然界正痘病毒的重组和突变以及生物恐怖的威胁,天花再次受到重视。目前针对天花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化学药、中和抗体以及临床对症疗法等。本文综述了天花病毒的功能表位及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采用干扰素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干扰素中和抗体对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和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该病患者病例各3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组.结果 B组患者的完全应答和总应答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完全应答所需要的疗程明显长于A组患者.结论 干扰素中和抗体可以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答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广州地区622份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5.82%、96.60%、90.1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依次为1:98.40、1:35.69、1:31.29,其中Ⅱ、Ⅲ型抗体GMT低,较Ⅰ型抗体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体阳性率和GMT两项指标在1~9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上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性别(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本市儿童已获得较好的免疫屏障,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免疫裂隙。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TOPV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以及人群中麻疹中和抗体水平,探讨免疫水平对麻疹流行的影响。方法采集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患者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共分离麻疹病毒147株,挑选其中73株测序后均为H1基因型。检测麻疹患者血清351份,中和分离株和疫苗株,其中和抗体GMT值分别为1∶75.7和1∶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0,P>0.05);通过免疫史分析发现,不管有无免疫史,麻疹患者血清中和两种抗原的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健康人群血清306份,中和两种毒株,其抗体GMT值分别为1∶81.9和1∶55.0,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61,P<0.05)。结论河南省麻疹流行是以H1基因型为主。麻疹中和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对于阻止麻疹病毒传播,降低发病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排除当前疫苗对流行株抵御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Beagle犬重复给予Ad-HGF后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及抗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抗体的出现时间及消失规律. 方法:将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Ad-HGF小剂量组(2.4×107 pfu/ kg)和Ad-HGF大剂量组(2.4×108 pfu/ kg). Ad-HGF各组犬给予不同剂量Ad-HGF共14次. 在给药2次后分别利用病毒中和反应和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和抗HGF抗体. 结果: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动物于给药前及给药3次时血清细胞均未出现明显中和反应. 给药4次后各剂量组动物血清均对腺病毒有不同程度中和作用,至停药后12 wk抗体水平很低或已不存在. 各时间点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HGF抗体. 结论:犬肌注Ad-HGF 4次后动物血清中检测到了抗腺病毒抗体,停药4 wk后抗体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直至12 wk后血清中腺病毒抗体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8.
19.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休不定期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著名生物医学杂志《PLOSONE》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