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伴有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慢乙肝AFP升高可概括为6种类型,采用中医药为主分期治疗有较好疗效,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研究CHB病情对AFP和GP7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46例住院CHB患者血清,其中CHB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患者各30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26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AFP、GP73。结果 AFP在CHB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而在CHB其他各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在CHB重度组最高(P0.05)。GP73在各组患者血清中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GP73在肝衰竭组中表达最高,依次为CHB重度组、肝硬化组、CHB中度组、轻度组,肝硬化组与CHB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在CHB轻度组、CHB中度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以20 ng/ml为cut-off值,AFP在所有CHB分组中均有阳性表现,CHB重度组(70.0%)及肝衰竭组(53.8%)阳性率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硬化组(26.7%)、CHB中度组(23.3%)、CHB轻度组(3.3%)和对照组(0);以150μg/L为cut-off值,GP73在CHB轻度组与CHB中度组中阳性率分别为30.0%、36.7%,在CHB重度组、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中稍高,分别为80.0%、61.5%、70.0%。结论 AFP和GP73在不同程度CHB患者血清中均可见升高,但受影响程度不一致,它们在用于肝癌诊断标志物时应排除不同程度肝脏炎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血清AFP水平变化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在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在HBeAg阳性者,肝组织炎症1、2、3和4级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09±1.94μg/L、6.51±3.42μg/L、19.71±23.72μg/L和33.88±24.29μg/L;在HBeAg阴性者,分别为3.99±2.65μg/L、6.74±4.22μg/L、22.21±23.83μg/L和40.02±45.32μg/L;在HBeAg阳性者,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AFP水平分别为5.28±3.00μg/L、6.97±3.46μg/L、18.16±20.26μg/L和35.06±28.56μg/L;在HBeAg阴性者,肝纤维化Ⅰ、Ⅱ、Ⅲ和Ⅳ期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89±3.20μg/L、5.62±3.40μg/L、19.51±23.00μg/L和32.89±37.88μg/L。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血清AFP水平的轻度升高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而与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6.
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清HBV DNA阳性,伴血清AFP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及阿德福韦酯治疗组。观察1年内肝功能、HBV DNA定量、血清AFP水平变化及肝癌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AFP于短时间内下降明显,大多数于治疗12周时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1)。结论对于血清AFP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若AFP不下降,应警惕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HBV本身无肝细胞毒性,然而在HBV感染过程中能激发一系列细胞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此过程中,多种自身免疫指标可能激活。IL-17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F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肝细胞生长素 (HGF)系治疗肝细胞损伤的生化制剂。临床资料证明 ,HGF能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1] ,并对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炎也具有较好疗效[2 ] 。本文对 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HGF治疗和血清甲胎蛋白 (AFP)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80例均系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随机组合。治疗组 48例 ,男女比例为 37∶11,平均 41岁 ,其中 2 6例经肝活检证实 ,2 3例为肝硬化 ;对照组 32例 ,男女比例为 2 0∶12 ,平均 44岁 ,其中 5例经肝活… 相似文献
10.
11.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CHB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为G3或G4者,判定为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将肝纤维化S3期和S4期视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61.0±132.4)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300.9±110.5)μg/L(P0.05);89例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与65例轻度炎症活动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与58例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97.8±150.4)μg/L,显著高于肝组织轻度纤维化患者的(316.7±118.5)μg/L(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或许可以用来帮助评估肝内病变。 相似文献
12.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4)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部分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本研究对ARF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及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评价。病人和方法选择47例肾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包括24例ARF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19-75(中位数62)岁。B组包括对例CRF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22-75(中位数59)岁。所有以上患者近6个月均未用铁剂或输血治疗。C组由20例28-34中位数30.的岁志愿者组成。D组由10例急性感染的患者组成,年龄为18-85(中位数测岁,其血肌酥<135μmol。C、D组均为对照组。所有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AFP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等级的关系,评估血清AFP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患者286例,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体检中心体检合格健康成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HB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PLT、ALT、AST、TBil、Alb、Glo、ALP、GGT、AFP、HBV DNA、HBs Ag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F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结果 28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级S0 19例、S1 156例、S2 52例、S3 39例、S4 20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373,P0.000 1);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89(1.87~5.59)ng/ml,健康对照组AFP水平为2.11(1.21~3.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CHB非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51(1.70~3.81)ng/ml,显著纤维化患者AFP水平为4.17(2.42~1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9,P值均0.000 1),且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31,P0.05)。此外,AFP水平与HBs A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PRI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0 1);ROC曲线评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临床价值,截断值为3.8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92%和37.41%,95%可信区间2.03~8.0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00 1)。结论 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等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具有评估肝脏显著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1998年Potter等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发现了瘦素的mRNA和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瘦素参与肝脏糖及脂肪代谢的调节,对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慢性乙型肝炎易并发脂代谢紊乱,部分患者合并脂肪肝,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发生肝源性糖尿病。这为肝功能的复常带来一定困难,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我们观察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瘦素与血脂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粪便HBV DNA与血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CHB患者73例,常规检测血生化、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同时收集粪便,测量HBV DNA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菌属、白色念珠菌、拟杆菌、普雷沃氏菌、瘤胃球菌等9种肠道菌群DNA,比较血清和粪便HBV DNA与肝功能和肠道菌群DNA的相关性。结果 48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粪便和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9±1.6) copies/ml和(7.2±1.6) copies/ml,均显著高于25例血清HBeAg阴性组的(5.0±1.9) copies/ml和(6.1±1.3) copies/ml (t=4.401,P=0.024;t=5.936,P=0.008);21例轻度、47例中度和5例重度CHB患者粪便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HBV DNA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02),与血清ALP和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9,r=-0.54,P<0.05),而血清HBV DNA与血清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r=-0.46,P=0.023;r=-0.52,P=0.008);粪便HBV DNA与肠球菌呈正相关(r=0.49,P=0.005),而血清HBV DNA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r=-0.53,P<0.001),其余肠道菌群与HBV DN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粪便存在HBV DNA,其检测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水平的高低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并以3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病情加重,sFas和sFasL的水平逐渐升高,以重型肝炎升高更为显著;但sFas/sFasL比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时病情判断及预测转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48周、随访24周后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另20例患者进行1次肝穿刺.采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血清瘦素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2.89±7.47)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7±1.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5例)、S1(14例)、S2(16例)、S3(14例)、S4(11例)期肝纤维化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62±0.89)ng/ml、(5.26±1.60)ng/ml、(13.15±4.52)ng/ml、(17.08±3.78)ng/ml、(21.56±5.89)ng/ml,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成正相关(r=0.845,P<0.01).20例患者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计分分别为10.91±6.32和7.4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8.35±4.93和13.57±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G0(4例)、G1(12例)、G2(22例)、G3(16例)、G4(6例)级炎症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66±1.03)ng/ml、(9.04±4.92)ng/ml、(13.22±7.38)ng/ml、(16.19±7.71)ng/ml、(17.41±4.25)ng/ml,G0与G1级、G1与G2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6),G2、G3、G4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G4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G1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IFN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因子,在健康人体内维持一定水平,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1-4].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体内的IFN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普遍应用外源性IFN治疗慢乙肝[5-8].本研究观察慢乙肝患者血清IFNα水平,为了解慢乙肝患者内源性IFNα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变化的规律及对治疗的影响,旨在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CHB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4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双环醇片50 mg,每日3次。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用化学方法检测MDA水平,并同时观察ALT、AST、TBil、Alb、HBV DNA、HBV M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MDA、ALT、AST、TBil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LB均有所上升,部分患者HBV DNA水平下降,出现血清学转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治疗后两组间前后比较)。结论双环醇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MDA水平,说明双环醇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有助于CHB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2例和乙型肝炎导致的LC患者44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4例,C级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 L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82(24, 208)×109/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1.6±6.7)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0.4、D-二聚体为187(75,495)μg/L和TPO水平为(70.4±25.8)pg/ml,与CHB组【分别为180(36,352)×109/L、(39.2±5.4)g/L、(1.1±0.2)、(102.6±20.6)pg/ml和(102.6±20.6)pg/ml,P<0.05】比,差异显著;6例Child-Pugh C级L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为56(24,70)×109/L,显著低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108(66,170)×109/L,P<0.05】或24例Child-Pugh A级【130(76,208)×109/L,P<0.05】,血清ALB水平为(22.9±7.5)g/L, 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32.4±6.1)g/L,P<0.05】或A级【(36.5±7.9) g/L,P<0.05】,INR为(1.4±0.8),显著大于B级【(1.2±0.6),P<0.05】或A级【(1.1±0.5),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235(114,495)μg/L,显著高于B级【166(84,298)μg/L,P<0.05】或A级【108(75,169)μg/L,P<0.05】,血清TPO水平为(41.4±26.5)pg/ml,显著低于B级【(60.8±23.6) pg/ml,P<0.05】或A级【(88.6±14.7)pg/ml,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PO水平与Alb水平和PLT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43,r=0.52,P<0.05),而与INR和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8、r=-0.48,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减退,其血清TPO水平和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下降是否与血清TPO水平降低有关,或者应用重组人TPO治疗能否提高PLT计数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