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的传播使人类面临新的传染病的威胁,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长期的。抗生素的使用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人类与病菌的斗争应采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进行。非典传播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系统和谐发展。非典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积极影响。同时非典的流行也使我们认识到具有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健全的社会安全系统,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5日,世卫组织决定把中国台湾地区从非典疫区名单上排除,这标志着全球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人们仍不能掉以轻心,世界还没有完全摆脱非典的威胁。因为在“非典”爆发流行阶段,这个死亡率几达5.9%的传染性疾病,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恐慌,“恐非”心理障碍一度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非典”风雨之后,“恐非”心理障碍如何发生、有何表现,又该如何应对?是值得人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1 “恐非”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典型表现 “非典”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应激源。人们生活在  相似文献   

3.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打破了校园生活的平静,它将莘莘学子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拉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非典”这一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疾病,由于它的致死性和高度传染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的恐慌,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扰。“非典”考验着每个人。面对“非典”危机,校园中的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恶性肿瘤已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人患各种癌症,约500万人被夺去生命,并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对癌症的不了解而产生极度恐惧心理,内心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恐惧焦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抑郁、绝望的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人体免疫力具有抑制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帮助癌症病人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是护理癌症病人的当务之急。1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1.1恐癌心理:很多人因为医学知识的欠缺,一提起癌症都会为之色变,如果癌症不幸降临在自已头上,更是好象自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非疫区恐非典人群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研究.方法:本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以问卷的形式,对60例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健康自愿60人配对对照研究。结果:研究显示非疫区恐非典60例患SAS、SDS与我国常摸比较有显性差异,与正常60人(没有产生对非典恐惧情绪)配对对比,有显性差异;与不同职业比较无显差异;女性SAS评分与男性比较有显性差异,而SDS评分男女无显差异。结论:非疫区恐非典患的情绪障碍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血栓患者心理护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致残率高,死亡率也高,患者心理威胁大,有的病人对于血栓后遗症的恐惧胜于死亡的威胁,焦虑恐惧的心理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引起病人严重的心理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极其不理的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于老年病人,是威胁生命或至残的主要疾病,老年病人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加之基础疾病较多,患者更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非典"时期恐慌情绪的心理机制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非典”正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恐慌情绪。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一定的恐慌情绪是正常的,并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恐慌,人们会对“非典”的危害产生警觉,增加对“非典”的应对速度和能力。但过度的恐慌情绪却有很强的破坏性,如果不能及时和合理的缓解,会促使“非典”灾难化。针对“非典”时期产生的过度恐慌心理,笔者提出了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①提高认知水平;②多途径进行沟通;③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④学会调整恐慌情绪;⑤维持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琴  张锦涛  陈莉 《中外医疗》2009,28(34):155-155
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对老年病人的躯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就是由于对这类疾病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恐惧,使很多老年病人甘心脏病产生了极大恐慌心理.因此,掌握内科老年心脏病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心理特点进行精心护理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柏正宏 《开卷有益》2003,(12):48-49
回顾非典病毒疯狂肆虐时期,“急性SARS应激障碍”也在人群中开始蔓延。张某发热咳嗽、全身酸痛不适,怀疑自己得了非典,去了几家医院,拍了几次胸片,医生均说不会是非典,但他依旧担心得睡不着觉。农民李某,因患重感冒,用体温计一量,发现自己高热39℃,不由吓得胆战心惊。非典,这个可怕字眼立刻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担心无法治愈,加之害怕遭到隔离,竟瞒着家人偷偷服了鼠药,走上了不归路。非典使一些人患上了疑病症,有些群众偶尔打个喷嚏、受凉发热,就忧心忡忡,害怕染上非典。据调查,医院门诊患者中有近1/4的人本来什么症状都没有,但老是怀疑自己…  相似文献   

11.
在产科工作多年,接触到很多孕、产妇。发现很多人经常看孕期保健书籍,说起孕期知识头头是道,颇为自信,但入院待产到分娩后这个过程,却对将要面对的一切知之甚少,紧张、恐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会排斥安眠药,往往患有很严重的失眠,也不敢吃一片安眠药,因为担心吃了安眠药,会不会"上瘾了,再也撤不掉了"?安定,真的那么危险么? 对安定类药物的恐惧理由是什么? 安定"家族"药物确实有共同的一个副作用,那就是长期服用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  相似文献   

13.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绪活动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或背景,始终伴随着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情绪表现种类很多,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大致可以分为恐惧、悲哀、疼痛等几种常见不良情绪。本文着重分析对患者常见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1对恐惧情绪的心理护理心理学指出,恐惧是企图摆脱危险的一种逃避情绪。引起恐惧的原因很多,但就对患者而言,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绪活动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或背景,始终伴随着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情绪表现种类很多,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大致可以分为恐惧、悲哀、疼痛等几种常见不良情绪。本文着重分析对患者常见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1对恐惧情绪的心理护理心理学指出,恐惧是企图摆脱危险的一种逃避情绪。引起恐惧的原因很多,但就对患者而言,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5.
彭海莹  季波 《广东医学》2003,24(Z1):149-150
目的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用药进行指导,减少人们因恐惧心理造成盲目用药.方法统计该院门诊"非典"期间4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并与去年同期药品销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统计数据,4类药品均比去年同期上涨23%以上.结论"非典"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很多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应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非典时期"不同人群面对非典,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本文将整个人群划分为领导者、一线医务工作者、患者和一般群众4部分,运用社会态度理论来分析非典时期不同人群的不同态度.个体态度的形成,一方面要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联想、强化和观察等方式不断学习的结果.面对象非典这样的重大问题,不同人群态度的产生、变化是很复杂的,不但有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影响的强大作用力.所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视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导向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对所有的生物来讲,生存取决于适应变化。焦虑情绪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对变化的适应和调整,焦虑的情绪体验是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紧张。也可以说,焦虑反应源于激素和神经递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功能是调动全身的资源,以面对所感受到的威胁——“战斗,或者逃跑”。  相似文献   

18.
怯懦,胆小、害怕之意。实际上,面对危险或自己无力完成的事情,人总是有一种怯懦的心理,如害怕遭受伤害或损失,害怕出现问题,害怕完不成任务等等。正常的害怕心理可以训练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正如演化论心理学家所说,人类向来就受过“威胁”的训练,以害怕响应威胁是生存之道。可以说,心存一点恐惧是有益健康的。但是,过于害怕和恐惧,明显的怯懦,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典间歇期”医院防治SARS工作的方法。方法 回颐防治SARS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在“非典间歇期”医院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方法和措施。结果 诊治发热病人总数为808人,其中发热门诊诊治789人,留观19人,未发现疑似SARS病例及医学观察病例。结论 在“非典间歇期”,医院作为防治SARS的第一哨点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常规状态下防治SARS预案;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防护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完善发热门诊、留观室三个区域和两个通道的划分;进一步规范发热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护理及治疗的工作流程:加强医院感染的豁测和控制: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上报疫情。  相似文献   

20.
学者们对生命威胁和冒险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提出大脑机制的假设解释模型。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理论整合,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激活杏仁核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处理过程,具体的模型路径为灾难事件引发对危险的感知,导致情绪回路过度反应,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人产生更多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