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与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旬抗体对122例中线恶网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12例为T细胞源性,4例B细胞性,余6例尚不能分类,支持病大多是T细胞淋巴瘤观点,本病可分为内瘤样型和肉芽肿样型两种组织学类型,经形态学定量发现前者光镜下可再分为大,中,小细胞亚群,对随访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既往诊断的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进行HE染色和CD45RO,CD20,CD3,CD56,CD4,CD8,CD30,ALK的免疫表型测定,结合临床,根据新的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确诊了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2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占45.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20.3%;11例(17.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CL)各5例,各占7.8%;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占1.6%。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大于40岁多见(78%)。发生在淋巴结的有44例,其次鼻咽部10例,咽喉部5例,睾丸、腹部包决、左大腿、腰椎、甲状腺各1例,累及的部位较广。组织病理形态:瘤细胞大、中、小均可见,染色质细,胞浆浅染。免疫组织化学: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70.3%,10.9%,98.4%分别表达CD45RO,CD20,CD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11例表达CD30,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0%表达CD56,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本院在近年遇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titis-likeT-cellymphoma,SPTCL)2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24岁。半年前发现左上臂皮下结节,拇指头大小,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10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的E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8.
汕头地区1978-1988年病理确诊的2487例食管癌中,有食管腺癌48例,占1.93%。48例食管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6亚型;高分化普通型腺癌(10例)、低分化普通型腺癌(11例)、腺鳞癌(18例)、粘液表皮样癌(4例)、圆柱瘤样癌(1例)、基底细胞样癌(4例)。各型的组化、免疫组疫组化表达及预后均各有特点,提示食管腺癌组织学再分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 ℃,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 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径1.5~2.0 cm,脾肿大,肋下可触及。CT检查发现纵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2.5 cm不等。曾在外院进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反应性增生。外院会诊左颈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3例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男性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岁。病理组织学诊断按Lukes和Collins分类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6种免疫标记物。每种标记物总的阳性率为LCA69.23%,全T30.77%,全B细胞7.69%,λ轻链76.92%,α1ACT100%,K轻链均阴性。本文提出脑淋巴瘤可能来源于原始的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讨论了其组织发生、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较罕见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外周T细胞肿瘤[1]。瘤细胞起源于CD4+的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好发于老年患者,大部分就诊时处于进展期,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为肝、脾、淋 相似文献
12.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近几年才报道的较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既往对ALCL缺乏认识或研究不够,常将其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肿瘤。我院自1999年12月年以来共确诊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cm, 相似文献
14.
应用系列抗体对122例中线恶网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12例为T细胞源性,4例B细胞性,余6例尚不能分类,支持本病大多数是T细胞淋巴瘤的观点。本病可分为肉瘤样型和肉芽肿样型两种组织学类型,经形态定量发现前者光镜下可再分为大、中、小细胞亚型。对随访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6):816-818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例AILT,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诊断方法其与鉴别诊断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瘤等做。结果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8~83岁,平均59岁,4例患者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并发热消瘦,3例有皮疹伴瘙痒,1例腹胀、纳差及食物过敏史。淋巴结最大径1.0~4.0cm,切面灰红、灰白,质中。镜下见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性的浸润,小至中等大胞浆透明细胞,及散在免疫母细胞样的大细胞,高内皮细胞静脉和滤泡树突细胞增生明显,伴炎性反应性背景。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弥漫表达、部分病例表达CXCL13、Bcl-6、CD10,混合表达CD4和CD8,CD4阳性细胞数量通常多于CD8,滤泡树突细胞CD21、CD23强表达,常围绕在高内皮的小静脉周围。免疫母样的大细胞表达CD20、CD79a。结论临床以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并发热、皮疹全身症状,形态以小至中等大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和高内皮细胞静脉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CD3、CD21、CD23、CXCL13、CD10、Bcl-6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537-53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占PTCL的15%~20%,仅次于非特指型PTCL[1]。 相似文献
17.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1997年WHO分类将其单独列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类型。笔者结合我科2001—2003年遇到的3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在数控插齿机上加工推杆减速器内齿圈齿廓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齿廓修形应达到的理想状态,提出了一种易于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实现的“齿廓分段修彩法”,以使内齿圈的齿廓修形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进行ABC法检查24例经石蜡包埋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切片的各型淋巴瘤及其他细胞。结果显示: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病理组织诊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8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情况。方法收集已确诊为NK/T细胞淋巴瘤的1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多种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PCR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β和γ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结果18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5例CD56阳性,2例检测到了TCRβ和γ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大多数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NK细胞,一小部分为T细胞来源;在淋巴结中,NK细胞淋巴瘤很少;在进行NK细胞标志物检测的同时可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以确定其细胞起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