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各组人数均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内微波治疗方式,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及综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炎症吸收,增强血液循环,安全性高,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6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并与一般治疗60耳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总有效率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从 1996年 6月开始我们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 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34耳中男 16例 ,女 12例 ,15~42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3例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15例。鼓膜内陷充血 34耳 ,可见鼓室积液征 8耳 ,纯音测听均提示传导性聋 ,声阻抗显示鼓室压为“B”型 15耳 ,“C”型 19耳。1 2 治疗方法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 8例、34耳 ,采用 0°鼻内窥镜 ,用 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入鼻腔内 2次 ,第 2次棉片应尽量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联合治疗以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2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收治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3例,对其中的40例患者进行单一的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记为对比组;对剩下的43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联合治疗,记为观察组。结果观察治疗组通过治疗后,几乎不存在不良反应,且治疗效率和满意度都要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针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联合治疗以后,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83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法,用5mL注射器取2.5mL(62.5mg)醋酸泼尼松龙混悬剂,加糜蛋白酶5mg和病毒唑注射液0.1g,用细长针头,行鼓膜穿刺,将药液缓慢加压注入鼓室,每周1~2次,观察其疗效,并随访3个月~1年以上。结果83例中,经2次治疗均有程度不等的听力改善;治疗3~6次,治愈68例,有效11例,其中复发13例,重复本法治疗仍有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95.18%。结论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应用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5例(40耳),并以20例(30耳)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糜+地)作对照治疗。结果: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97.5%.治愈率为85.0%,明显优于糜+地组。结论: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和预防粘连性中耳炎有可靠疗效,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76例(8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二组,用药组40例,用沐舒坦针剂鼓室内注射并口服沐舒坦;对照组36例,用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针剂混合液行鼓室内注射,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纯音测听和鼓室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3周随访,用药组中24例25耳显效,12例15耳有效,4例5耳无效,总有效率达88.9%。对照组中14例14耳显效,9例9耳有效,13例13耳无效,总有效率63.9%。结论:沐舒坦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对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6例(62耳)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经鼓室穿刺无效的患者进行鼓室置管术。结果:随访0.5~1年,治愈30耳;好转18耳;无效11耳;并发症3耳,腭裂修补组有效率88.9%;非腭裂修补组有效率47.5%,总有效率77.4%。结论:鼓室置管治疗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改善听力,腭裂修补术后置管的疗效明显优于非修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复合液鼓室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病程<3个月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146耳)随机分为复合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7耳给予单纯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及口服药物,而复合液组79耳则给予鼓室注射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复合液及口服药物。治疗1疗程后复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复合液组79耳中41耳治愈,36耳好转,2耳无效,总有效率97.47%;而对照组67耳中31耳治愈,29耳好转,7耳无效,总有效率89.5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能更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41例(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并与常规治疗37例(39耳)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鼓室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总有效率92.6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注射泼尼松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容兰 《广西医学》2003,25(6):1025-1026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常见疾病 ,该病以渗出液留于鼓室而很少有急性感染体征为特征。若治疗不当 ,可造成听力损失 ,语音发育不良。既往多采用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置管等治疗 ,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仍有不少患者反复发作 ,形成粘连性中耳炎 ,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中药及 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液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6例 ( 2 2耳 ) ,女 2 0例 ( 30耳 ) ;年龄 1 2至 68岁 ,平均 36岁。病程 4天至 6个月 ,平均 1个月。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 1 2例 ( 1 8耳 )、鼻咽癌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α-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57耳)0ME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54例中,3例失访,余51例(54耳)随访3~12个月。10例(10耳)无效,41例(44耳)有效,总有效率为81.5%(44/54)。41例(44耳)1个月内耳闷胀堵塞感减轻14耳(31.8%),消失30耳(68.2%),声导抗鼓室压图恢复成A型32耳(59.3%),AS型12耳(22.2%),0.5、1.0、2.0kHz气导平均听阂为(20.1±4.6)dB HL,鼓室压平均为(-28±16)daPa。结论α-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鼓室内注射干扰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105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52耳)与对照组(50例,53耳),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1%麻黄碱滴鼻1周后改为曲安奈德喷鼻7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8周;患耳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干扰素100U,间隔1周注射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耳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间隔1周注射一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客观听力检查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纯音听阎改善率为8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6.6%(P〈0.05);及观察组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2.26%(P〈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鼓室内注射干扰素及地塞米松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对46(67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术,术后随访0.5-2年。结果治愈率79.1%,好转13.4%。结论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金玲  张日 《河北医学》2014,(5):828-830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灌洗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个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将零度耳内镜置入外耳道,充分暴露鼓膜,取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为穿刺点将针刺入鼓室,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5mg,然后进行负压吸引至干净,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注入药物冲洗,观察组实施对照组相同的鼓室穿刺术注入地塞米松针5mg的同时注入氨溴索30mg混合液冲洗,其他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结果: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5.67&#177;6.45)月;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15例、16例、9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更好地控制分泌性中耳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清栓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清栓酶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2例(52耳),并以15例(27耳)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做对照治疗。结果:清栓酶治疗组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84.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治愈率为53.3%,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清栓酶能有效地清除鼓室积液,改善中耳传音结构及两窗的阻抗,从而可提高听力,防止该病发展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7.
张景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14-115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鼓膜穿刺和采用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号分为单、双号两组各70例,单号组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双号组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完毕后更换注射器,内含地塞米松5mg/mL冲洗鼓室2~3遍,保留0.3—0.5mL。结果随访3个月-1年,单号组有效率为82.86%,双号组有效率为94.28%。结论单纯鼓膜穿刺效果差,易复发。而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加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肯定,操作方法简单,门诊即可完成,不易复发,便十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3年来 ,作者应用MadsenZO 90 1型声阻抗仪对 2 10例 (2 32耳 )临床疑诊分泌性中耳炎病例进行声阻抗测试 ,现将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疑诊分泌性中耳炎 2 10例 (2 32耳 ) ,其中男 79例 ,女 118例 ,年龄 7~ 72岁 ,平均 38.3岁 ,右耳 98例 ,左耳 90例 ,双耳 2 2例 ,本组病例均行声阻抗测试后进行中耳腔穿刺抽液 ,中耳注入地塞米松 ,α -糜蛋白酶 ,或干扰素0 .1~ 0 .2ml,每周 1次 ,3次为一疗程。治疗 1~ 2个疗程后再次声阻抗测试 ,观察预后。鼓室图测试结果 2 10例 (2 32耳 )疑诊分泌性中耳炎声阻抗测试 ,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及微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均行患耳尿激酶鼓室注射及微波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大多数病人均有满意的疗效,没有并发症出现。结论尿激酶与微波理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