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源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泵功能衰竭,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占绝大部分。据统计[1]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老年AMI患者的发病率达80%,其病死率为70%~90%。因此,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时,用常规药物治疗病死率高达80%以上。近年来在升压药物基础上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对病死率影响不大,溶栓药物也未使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明显率降低。目前虽然用主动脉气囊泵可使病情暂时稳定,但不能根本改变预后。急性血运重建术可使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降低50%以下,但是条件限制,不易被基层医院广泛使用。我院近6年来对8例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中药参附汤加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时,用常规药物治疗病死率高达80%以上。近年来在升压药物基础上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对病死率影响不大,溶栓药物也未使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明显降低。目前虽然用主动脉气囊泵可使病情暂时稳定,但不能根本改变预后。急性血运重建术可使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降至50%以下,但受条件限制,不易被基层广泛应用。近年来我们对5例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参附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治疗方法1.1常规治疗:监护和一般治疗,保护心功能,抗休克等常规治疗。1.2中药治疗:治则:益…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病死率60%~80%,约1/2发生在发病后24h以内。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阃题。现将本院2006年收治的1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肖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40-4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在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及休克血压的改善中总有效率76.67%。结论:参附注射液的确具有强心、升压、稳压、减少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必备用药。  相似文献   

6.
郝芳 《中医药研究》2014,(2):249-25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将185例AMI病人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CS组)24例和非休克组(AMI组)161例,比较两组病人心血管痰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灌注治疗,近期病死率。结果休克组高血压痛、糖尿痛、年龄、心率、收缩压、梗死面积、机械并发瘟及肺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非休克组,再灌注治疗率低于非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以高龄者居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且梗死面积大,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肺炎和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积极血运重建可明显降低其痛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脉宁注射液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冠脉宁注射液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宁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MI早期心源性休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突然出现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血管性闭塞,相应血管所支配心肌继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中医药治疗AMI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I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脉散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休克最常见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是心肌损伤、心泵衰竭的极端表现。病死率国外报道超过85%。笔者自1987—1992年间,采用生脉散中西医结合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萍  袁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48-149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死亡率是80%-90%。有临床研究证实,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有利于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左心室辅助装置,反搏是心室舒张期转换主动脉血流的过程,IABP作为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可以明显的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总结抢救治疗措施。方法:63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有36例并发心功能衰竭,治疗后30例症状迅速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提高治愈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且临床表现不一,患者还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易发生心跳骤停,引起死亡.老年人AMI由于症状不典型,并发病及夹杂病多,常造成误诊、漏诊、影响预后.现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8例老年AMI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梅素 《河北中医》2007,29(1):72-7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AMI急性期多数患者有血压下降,15%的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我们应用参麦注射液防治AMI后早期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状态,有助于稳定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有助于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泵衰竭最严重类型,其病死率80%~100%。加强对AMI病人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现对AMI心源性休克护理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看法。1配合抢救、治疗问题1.1体位取平卧位,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位。1.2氧气吸入: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3~7天,如气体交换不好,动脉血氧分压低而二氧化碳分压仍高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按常规做好鼻导管或气切的护理。1.3镇痛:即刻给子吗啡5~10mg或杜冷丁肌肉注射,同时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心脏负担。1,4合理用药: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21-822
目的 评估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麦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麦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结果 参麦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提高休克患者血压的作用,且升压作用缓和、持久,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溶栓治疗是应用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在基层医院开展静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000年10月,我科与多科合作,运用溶栓疗法,成功地抢救了1例较危重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源性休克患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它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此病发生后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大多数是由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所致,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监护病房和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溶栓治疗已成为抢救AMI的重要急救,随着此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护士对此知识的认识及掌握越来越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冠脉相应供血部位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常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AMI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2005年我院收治的未行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0人分成2组,每组各15例.全部病人经急诊溶栓术后对照组予补充血容量、纠正低氧、升压、纠治心律失常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发病后1~7 d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变化,并观察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溶栓后1 d、3 d、7 d患者收缩血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尿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有良好的疗效,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溶栓疗法治疗的AMI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在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溶栓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