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d内16例症状体征均完全改善,4例大部分消失。20例经症状与体征控制后全部复查MRI,原异常信号基本消失16例,大部分消失4例。结论对于有明确RPLS病因的患者,出现急性临床脑病症状,应警惕RPLS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MRI,强调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使RPL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黎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7):89-90,92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对RPL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LS患者的MRI资料,10例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OWI),其中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I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MRI检查示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10例均有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不同程度受累,脑干、小脑受累3例,基底节、丘脑各1例,累及额叶2例,脑灰质受累2例,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DWI图呈等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为典型血管源性水肿表现,2例MRA未见异常,1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异常,9例患者及时治疗后1—4d内缓解,1例患者首次MRI检查后未正确治疗,5h后复查MRI病灶范围增大,并出现新病灶,10例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8例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7例,1例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一种可逆性临床影像综合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对疾病转归起决定性作用,常规MRI及DWI、ADC图具有明显特征性,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例PRE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PRES中均伴有基础疾病;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血压急剧升高或波动性升高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头颅MRI表现多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病变。给予降压、脱水及对症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PRE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漳州市医院诊治的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女17例,男9例,其中16例子痫患者,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23例出现头痛,18出现癫痫发作,17例出现视物障碍,5例肢体麻木无力,4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有精神异常。影像学病灶以对称性为主,大部分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CT低密度影,MRI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大部分患者DWI低信号,ADC高信号。22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PLS是妊娠期女性好发的,以头痛、癫痫、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为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10例经临床证实RPLS病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8例,男性2例,10例常规行T1WI、T2WI、FLAIR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6例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 10例患者MRI检查均发现脑白质水肿,7例为双侧对称性分布,3例不完全对称;病变累及顶枕叶居多,少数累及基底节区、颞叶、额叶。病灶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明显高信号,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MRV脑静脉、静脉窦未发现异常。10例治疗好转后复查,5例病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消失,2例部份消失。结论 MRI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以FLAIR序列最为敏感;MRI是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李晓玲 《河北医药》2007,29(7):688-689
目的 分析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8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8例中,头晕28例,占58%;单纯一侧肢体瘫痪36例,占75%;一个半综合征3例,占6%;闭锁综合征1例,占2%.结论 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相似,而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并不多见,及时行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近些年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患者67例临床资料,探究患者的临床诊治措施。结果 67例患者经及时合理处理后,临床症状消失,血钠、钙、钾、氯等含量恢复正常,未发生死亡。结论高度重视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早准确诊断,及时予以合理治疗,可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资料,进一步探讨AIDS相关脑病的MRI表现。方法收集2012-2014年收治的15例神经系统型AIDS患者,分析总结其脑部MRI表现,包括T2WI、T1WI和DWI图片。结果颅内多发炎性病变9例,脑萎缩1例,脑梗死1例,脑白质病变3例。结论 MRI平扫可发现大部分AIDS脑部病变,并根据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相关检查做出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恶心、呕吐为最常见主诉,查体多见水平眼震、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责任病灶及可能的病因。结论典型的LMS临床少见,大部分表现为部分性或不典型的LMS,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大部分预后较好,少数合并大面积小脑梗死或累及呼吸、循环中枢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CT、MRI及预后。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病情进展性加重。除了典型的Wallenberg综合征的症状外,还可以出现面部及肢体浅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肢体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等少见症状。头颅扫描阳性率8.8%,头颅MRI阳性率38.6%。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32例(53.3%)、好转18例(30%)、植物状态4例(6.67%)、死亡6例(10%)。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首先以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起病,继之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症状,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应及时行头颅MRI、MRA及DSA等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临床诊断困难,及时准确的诊治可能使患者痊愈,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患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MRI)技术的发展,国内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加强,临床发现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11年10月诊治的15例PRES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本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中均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12例患者CSF压力〈60mmH2O。MRI表现包括弥漫性硬脑膜强化12例;脑下垂5例;硬膜下积液4例;硬膜下血肿2例。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增强后硬脑膜弥漫强化征象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的MRI的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择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6例、子痫患者14例,所选患者均行以脑部MRI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MRI检查结果正常患者12例为对照组,MRI检查结果为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患者26例为研究组,另外1例为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为脑梗死,分析患者病变信号特点、部位、血压水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研究组舒张压变化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血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来说,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是脑病发生后的主要特征性损伤,这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相关,使得血脑屏障受损,通过MRI检查,并对检查特点以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诊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可复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3例经临床及MRI证实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分别行头颅垂体部MRI多方位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I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史晶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49-250
目的分析海绵窦综合征并发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海绵窦综合征并发脑干梗死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窦综合征并发脑干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四肢瘫、眩晕头痛、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嗜睡、昏睡、昏迷、构音障碍等。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9例(45%)、好转4例(20%)、植物状态4例,死亡3例(15%)。结论海绵窦综合征并发脑干梗死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疾病症状所掩盖,出现脑干梗死症状时有时会被误认为代谢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所致,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应及时行头颅MRI、MRV检查,头颅CT、CTV及眼球CT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牛锐  宋晓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6-278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脑病、子痫、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衰竭等。影像学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略低或等信号,T2WI、FLAIR高信号。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病治疗及时其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足月剖宫产仰卧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足月剖宫产仰卧位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致仰卧位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体位进行改变,仰卧位综合征临床治疗消失或减轻,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发生窒息2例,均抢救成功。结论给予妊娠足月剖宫产仰卧位综合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体位进行改变,可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分析发现7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均具有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三联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传导速度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CT和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5例同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出院后随访3~6个月,6例痊愈。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临床和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中国医药》2007,2(4):212-21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2例典型脑干梗死及13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特点。结果延髓和中脑梗死大部分具有交叉性麻痹,脑桥梗死则多数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特点。结论对临床怀疑脑干梗死的患者要仔细进行体检,及时行MRI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9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增强检查,3例患者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9例患者均有患侧皮层钙化合并不同程度脑萎缩,3例患者可见侧脑室脉络丛增大及深静脉血管扩张,2例患者可见患侧侧脑室扩大和邻近颅骨增厚,1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结论 CT和MRI能有效地发现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颅内病理改变。在显示软脑膜血管畸形和伴发的血管异常方面,MRI优于CT。在显示皮层钙化灶的存在和范围上,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