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船救治流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医院船医疗队全员全装满负荷检验性训练情况总结,具体阐述了医院船训练及救治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编组方式与医疗舱室设置存在不匹配;医疗舱室展开布局有待探讨;各医疗舱室职能划分需要明确;伤病员在医疗舱室内的流转还需研究;医院船信息系统研究尚需完善。借此探讨医院船的救治流程及卫勤指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装和装备载人航天任务海上救援船医疗舱室。方法:根据任务需要,从救援船实际情况出发,选定医疗舱室,改装和装备急救舱室、手术舱室、治疗舱室、检验舱室、特诊舱室和药品舱室。结果:改装和装备后的医疗舱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医疗物资装备充足,医疗救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很好地完成了航天员海上医疗救护任务。结论:对救援船医疗舱进行合理、有效地改装和装备是顺利完成载人航天海上卫勤保障任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共享管理,提高海上伤员救治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医疗后送信息化工作模式,研制、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结果:研制的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实现伤员救治、辅助检查、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等信息的综合集成。结论: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并提升伤员医疗后送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牵引努力提高海上医疗救护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总结了医院开展海上卫勤战备训练的做法,在针对海上医疗救护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做好卫勤准备的责任感,紧扣海上医疗救护平台的特殊要求努力提高医院船医疗队救治能力,突破海上医疗救护技术的瓶颈制约积极开展海战伤救治技术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共享管理,提高海上伤员医疗后送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医院船检伤分类信息化工作模式。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JAVA中文版开发系统主体,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便携式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软件接口参照HL7。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员接收、检伤分类、分类后送和收容救治等信息综合集成,已在多项活动及医疗信息系统中获得集成应用。结论:使用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提升伤员整体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医院船医疗装备使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医院船在海上卫勤保障中的重要性,对医院船医疗装备使用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指出了医疗船医疗装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以发挥其最大效能,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有效地实现人装对接,提高医院船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优良的海上医疗后送能力是构建“深蓝”卫勤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多年海上卫勤保障实践、科研、训练及演习经验,文章系统总结现代远海海上医疗后送的特点,结合新版全军战伤救治规则,构建从单兵自救互救、舰艇救护所急救、编队救护所早期救治、医院船早期和部分专科救治到岸基医院/岛礁医院/海外保障基地医院专科救治的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并提出未来海上医疗后送应形成包括援潜救生、核事故医学救援、落水飞行员搜救、两栖作战保障等相关体系的综合医疗后送救治网络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海上医疗设备管理是实现海上救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海上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总结了目前海上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医院船是海上机动卫勤保障力量,船上的医疗装备立足于海上救护的需要。舰船航行通常都有一定的摇摆,遇到风浪时摇摆度更大,因此,用好和管好舰船医疗设备是一个关键,对舰船医疗装备进行有效系统管理,减少随船体晃荡引起设备的故障,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1海上环境及医疗装备管理的特点(1)南海海域高温、高盐、高湿,日平均气温达(26~28)℃,相对湿度(60~90)%,加上可能受到海水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医疗装备易锈蚀。(2)医疗装备流动性强。在现代海战、合成军协同作战的条件下,医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军医大学学员海上卫勤演练中医院船医护组训练流程的回顾和分析,结合现代化海战实际特点和目前发达国家海上医疗救护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探索以军医大学学员为主体的海上卫勤演练中,医院船医护组教学、训练的新模式,为制定符合实战需要的医院船医护组工作流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舰艇海上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远程医疗会诊是远程会诊技术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对于提高舰艇远航训练和出访任务卫勤保障能力,提高边防海岛地区卫勤保障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通过设计海上远程医疗的网络体系结构和通讯链路,搭建会诊系统、确定会诊项目、确定医疗诊断设备和对信息化设备的选型、通讯信道的选择和编制软件等方面研究,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我海军舰艇部队的海上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和实现医院船海上医疗救治动态过程模拟仿真系统,为该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确定和使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排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给定伤病员总数、种类、病情及分布比例.实现计算机模拟伤病员符合不同随机模式的随机到达、医疗救治资源和医疗救治的组织、救治流程和救治规则的动态仿真计算。结果:应用该系统,能够获得医院船在给定时间内不同救活环境的伤病员救活通过率和各种救治过程数据。结论:计算机对难以重复实际展开的大规模医院船伤员医疗救治和通过过程的模拟,能够灵活满足各种不同条件下使用的需要,同时也为医院船医疗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医院船担负着平战时海上伤员的救治和医疗后送任务,其感染发生率是评价卫勤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加强医院船的感染管理监测工作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做此项工作要着重抓好如下几个问题:(1)从实中践上充分掌握医院船管理工作的特点;(2)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加强医院船管理工作势在必行;(3)从技术上寻求发展对策,探索医院船感染管理与监测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医院船药材装备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药材装备要满足医院船的使命医院船是海上野战医院,但又不同于陆上师医院和一线医院。医院船要执行中远海作战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实施部分专科治疗,可视作一线医院的加强,同时,它伴随舰艇编队保障,对舰艇(含岛屿)实施卫生支援,有药材供给的任务。所以,医院船药材装备既有自身救治工作的需要,又有作为海上药库贮备的容量。医院船的基本医疗装备,应该是它的列装仪器设备和装备性医疗器械。除完整的师医院装备外,还应按加强的专科一颅脑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等,配以相应的专科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5.
发挥医院船优势,提高海上救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船是满足海上收容治疗伤病员的重要勤务船舶之一。该船能够按救援需求奔赴救援地,第一时间接收伤病员并开展从复苏、抢救、手术、救治到后送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同时具备从常规到重症伤患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检查条件。具体介绍了其规模、布局、装备情况,救治能力,救援方式等,分析了提高救治能力的配套措施。现代化医院船必将在我军卫勤保障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海上卫勤保障方面,医院船是战时海上医疗救治和伤病员后送的重要工具。外军在战时把辅助船改装为医院船,作为发展卫生船只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尚无专用医院船,而现有代医院船吨位小,稳定性差,无直升机坪,远不能适应作战需要。因此,我们对大型综合补给船 X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排队论的医院船医疗救治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排队论,研究现有医院船医疗救治资源,通过给定伤病员总数、种类、病情及分布比例,遵照对应伤病类型的救治流程,模拟计算并获得医院船的伤病员通过率和各种过程数据,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和海上实际救治过程相互对照研究,为医院船医疗救治的卫勤管理研究提供有效性评估和论证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海上医疗运载平台,探讨了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功能特点,分析建设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指出应从加强研发、制订专业标准、统一行业规范等3个方面对海上医疗卫生装备进行改进,提高装备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分析医院船温湿度和电源电压,改善医院船上装医疗设备的储存与工作环境。方法:在执行"和谐使命-2011"任务期间,使用温湿度计、数字多用表对医院船CT室以及检验科的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进行监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但湿度始终较高;电源电压值和电压波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存在突然断电现象。结论:重要的医疗设备必须使用UPS电源,设备所在舱室应安装除湿机。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和谐使命-2010”、“和谐使命-2011”医院船2次海外任务中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任务期间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情况和故障原因,总结了医院船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高了设备的保障效能,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