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myc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瘤发生及其与EB病毒LMP基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12例以前作过程EB病毒LMP(潜伏感染膜蛋白)基因原位杂交检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myc阳性率霍奇金淋巴瘤(HD)为83.6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84.34%,均显著高于淋巴组织良性增生病例c-myc阳性率(54.28%)(P〈0.  相似文献   

2.
何杰金病中EB病毒感染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C  Liao S  Gao Z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3):155-157
目的探讨Epstein-Barr(EB)病毒与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64例何杰金病EB病毒的潜在膜蛋白-1(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41例何杰金病组织中的EBER。又用双重染色的方法检测了7例EBER和bcl-2蛋白双阳性的何杰金病例。结果LMP-1和EBER的阳性率分别为39%和44%,所有EBER阳性的病例LMP-1均为阳性。bcl-2蛋白的阳性率为23%,其中仅有7例LMP-1和bcl-2蛋白同时阳性。双重染色结果为,在7例双阳性病例中bcl-2阳性的细胞只有约50%EBER阳性,约40%EBER阳性的肿瘤细胞bcl-2阳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本组研究的病例中R-S细胞的bcl-2蛋白的表达与EB病毒的存在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广东地区51例何杰金病(HD)进行了EBV的检测。结果EBV-BNLF1基因片段PCR扩增阳性率为80.4%,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P<0.01)。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为BNLF1基因片段,但未发现突变。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41例PCR阳性的HD中15例阳性,阳性信号可见于肿瘤和非肿瘤细胞的核上。BNLF1基因的表达产物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局限在HD的肿瘤细胞上,51例中25例阳性(49%)。15例20岁以下HD中EBV-BNLF1片段及其表达产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以上HD组及同年龄段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P<0.01)。结论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半数以上HD肿瘤细胞中有EBV感染并表达LMP1,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还提示青少年何杰金病与EBV潜伏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CD19+细胞(P<0.01)。非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表达也高于CD19+细胞(P<0.01)。但EBV-ZEBRA表达在两亚群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朋病毒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病毒主要以潜伏期状态存在于患者中,病毒复制促进病情发展,检测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有助于病情活动指标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54例非霍奇金病Bcl-2、Bax、Fas和Fas-L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和Fas-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NHL进行检测。结果:(1)Bcl-2、Bax、Fas和Fas-L阳性率分别为50%、83.8%、88.9%和88.7%。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潜在膜蛋白对鼻咽癌细胞系CNE1生长及HL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BV-LMP对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生长及HL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pCMVa-LMP转染CNE1细胞。用细胞体外增殖试验、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细胞生长及HLA表达的变化。结果EBV-LMP在体外可明显促进CNE1细胞的增殖,增殖吸光度(A)比值试验组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细胞DNA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FCM法测定细胞角蛋白表达,实验组比空白及阴性对照组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HL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LMP表达细胞系HLAⅠ类及Ⅱ类抗原的表达都明显下降(P<0.01)。结论EBV-LMP对CNE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可明显抑制细胞分化,LMP可致鼻咽癌细胞HLA抗原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7.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为阐明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与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肺LELC和19例肺非LELC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BV的存在情况及其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肺LELC中原位杂交EBV小RNA(EBERs)阳性率为93.3%(28/30);而免疫组化潜在膜蛋白(latentmembraneprotein,LMP1)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和23.3%(7/30);19例病毒衣壳抗原(viruscapsidantigen,VCA)阳性率为23.3%(7/30);19例非LELC肺癌中原位杂交检测EBERs、免疫组化检测LMP1均为阴性。结论肺LELC与EBV密切相关,EBV可能在肺LE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BV在肺LELC中主要以潜伏状态存在,只有少量病毒进入溶解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BV-LMP及二甲基亚砜(DMSO)对人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细胞生长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EBV-LMP在体外可明显促进CNE1细胞的增殖,实验组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实验组S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有向低分化鳞癌发展倾向;DMSO诱导后CNE1细胞增殖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LMP可明显抑制DMSO对CNE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转染细胞诱导后增殖力和角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DMSO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CNE1细胞分化;EBV-LMP对CNE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抑制细胞分化及降低细胞对终末分化信号的反应,有助于深入研究NPC的发生机理及防治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1例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cl-2/JH基因重排现象和流式细胞仪间接双标记法分析其T(CD3)、B(CD19)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SLE病人T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42.95%±28.47%对比9.94%±4.96%,P=0.0004),尤其以活动期SLE病人为明显,而B细胞Bcl-2蛋白表达与正常人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79.21%±10.69%对比81.96%±6.97%;P=0.4602)。7例SLE病人具有典型的Bcl-2/JH基因重排(占22.58%),且均为SLE活动期病人,其T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基因重排的SLE病人,其B细胞Bcl-2表达并无差异(P>0.3905)。说明Bcl-2/JH基因重排现象可见于SLE,并与T细胞Bcl-2蛋白高表达有关,表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潜伏感染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TM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同部位的TML(结内40例、结外60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1)100例中EBER1/2检出率48%(48/100),结内TML检出率30%(12/40),结外TML检出率60%(36/60),结内、结外EBV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结外呼吸道TMLEBER1/2检出率鼻腔、鼻咽、口咽和肺分别是88.9%(16/18)、71.4%(5/7)、47.6%(10/21)、33.3%(1/3)。(3)胃肠道、软组织TMLEBER1/2检出率分别是16.7%(1/6)、33.3%(1/3)。结论:EBV感染在不同部位TML中的表达具有明显部位限制性,特别是鼻腔、鼻咽的TML与EBV关系最密切,其EBER1/2检出率明显高于身体其它部位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 年1 月至1995 年12 月间32 例腮腺LELCs.。32 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 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 (32/125) 。(2)所有32 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 和EBERs 阳性瘤细胞。(3)27 例LELC 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 。(4) 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 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 %(23/32) 、68-8 %(22/32) 和12-5% (4/32) 。结论:(1) 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 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 、EBERs 和LMP1  相似文献   

12.
伯基特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及其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Li P  Cui Q  Wang Z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4):258-261
目的 了解柏基特淋巴瘤和EB病毒的关系及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原位PCR及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了28例伯基特淋巴瘤石蜡包埋的组织块。结果 发现8例EB病毒DNA阳性,阳性率为28.5%,8例阳性病例做了原位杂交,其中3例为阳性。27例做了p53和bcl-2免疫组化检测,生病例各为12例(44.4%)和13例(48.1%)。Ⅰ ̄Ⅱ期和Ⅲ ̄Ⅳ期p53和bcl-2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生长、基质合成和分泌以及c┐myc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sC培养液中掺入5┐溴脱氧尿嘧啶(BrdU),采用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MsC的增殖情况;应用[3H]脯氨酸掺入酶消化法测定MsC细胞内、外胶原蛋白总量;采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核癌基因c┐mycmRNA表达结果。结果(1)BrdU掺入法的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在对照组为19.5%,PDGF组为34.5%(P<0.01);(2)MsC经PDGF作用后,细胞内、外胶原蛋白量分别为2.69±0.60%和3.87±0.65%,较正常对照组1.25±0.50%和1.61±0.51%明显增加(P<0.01);(3))Northern印迹法显示PDGF组细胞的FN、Ⅳ型胶原及c┐my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PDGF不仅可刺激肾小球MsC的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而且可从基因转录水平增加FN、Ⅳ型胶原及c┐myc癌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断PDGF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Epstein-Bar病毒在喉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对90例喉鳞癌组织进行了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EBV-LMP-1)的检测,结果显示,LMP-1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内,90例喉鳞癌中LMP-1阳性者41例,阳性检出率为45.5%,其中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44%(12/27),中分化鳞癌为52%(25/48),高分化鳞癌为26.6%(4/15)。提示,EB病毒不仅存在于低分化喉鳞癌中,也存在于高分化鳞癌中,喉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8.2%、17%、19.3%、21.6%和0、0、0、3/5,与肿瘤区相比较,除nm23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K-ras、H-rasmRNA表达在在细胞膜内侧,C-mycmRN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nm23-H1mRNA表达在胞浆内。4种癌基因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  相似文献   

16.
胸腺肿瘤组织中EB病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胸腺肿瘤在广州5所医院的发病情况,与EB病毒(EBV)感染是否相关以及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等级,方法 以43例胸腺肿瘤和7例胸腺增生组织主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EBERs,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BNA-1,LMP-1,PCNA,bcl-2和p53原位细胞凋亡(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胸腺疾病在广州5所医院活检中仅占有0.057%,其中肿瘤占74.  相似文献   

17.
鼻腔和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潜伏膜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高发区人群鼻咽/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1例鼻咽和鼻腔NHL进行免疫细胞学分型以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检测。结果:发现(1)鼻咽/鼻腔NHL的LMP1检出率为48.8%(20/41),(2)鼻咽NHL的LMP1检出率37.9%(11/29),鼻腔75%(9/12),(3)T细胞性淋巴瘤LMP1检出率60%(15/25),B细  相似文献   

18.
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佩娟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4):224-226,T04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标本内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发现67例LMP阳性,其中混合细胞型阳性率为90.9%,年龄在3-5岁患者阳性率达100%,6-10岁患者阳性率为75%,而11-14岁的患者阳性率只有62%。这提示EB病毒和何杰金淋巴瘤关系非常密切,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混合细胞型与EB病毒的关系比其它各型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9.
EGR-1、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癌基因c-erbB-2和ER、P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以EGR-1、c-erbB-2、ER、PR抗体标记75例不同病变的乳腺组织。结果:乳奶性病变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1表达而乳腺癌EGR-1阳性仅19例(42.2%),EGR-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ER、PR表达有关(P〈0.05,P〈0.01),与c-erb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及Rb、bcl-2、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了解人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90例乳腺标本(包括13例良性乳腺病变和77例乳腺癌)中Rb、bcl2和cmyc的蛋白表达;并计数了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TUNEL法)和有丝分裂指数(MI)。结果:AI与MI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P<001);AI、MI和Rb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有关,AI、MI低和bcl2的高表达与5年生存率有关,cmyc的表达仅与组织学等级有关(P<005);Rb表达与AI、MI均有关(P<001),而bcl2的表达仅与AI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凋亡与细胞增殖和bcl2表达有关,提示凋亡在具有不同生长潜能的亚群的克隆性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Rb与凋亡的关系提示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