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有血栓倾向的疾病、TIA、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㈣、FIB浓度。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的PLT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其它疾病组,FIB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血小板和FIB的变化出现在脑梗死之前,它们促进了血栓的形成,FIB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玥  周瑜  张建容  周中淑  王礼  杨清武 《重庆医学》2015,(26):3692-3694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0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 Fb 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水平和 Fb 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宫鑫  张干  苗青  周媛  孙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80-88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比色法、直接法检测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45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凝血酶比浊法检测Fib水平,并比较ACI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ACI组中TG、TCH、LDL-C、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ACI严重程度的增加,TG、TCH、LDL-C和Fib水平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降低,ACI轻型组、中型组TG水平与重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TCH、LDL-C、HDL-C水平与重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Fib水平与中型组、重型组相比,中型组与重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监测ACI患者血脂、Fib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受体(FIB-R)的生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43例)及腔隙性脑梗死组(47例)于发病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01)。脑梗死组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01),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显著高于病程1~3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脑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宁  张晨红 《当代医学》2011,17(32):36-3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CRP和FIB水平.结果 90例ACI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cRP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CRP和FIB...  相似文献   

8.
袁建新  倪立新 《广东医学》2004,25(11):1332-1333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 4 8h之内就诊的 6 5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 (观察组 )与对照组。降纤酶剂量为 10U静脉滴注 ,连用 3d ,此后减量为降纤酶 5U ,静脉滴注 ,1次 /d连用 7d ;对照组予以脉络宁 2 0ml静脉滴注 ,1次 /d连用 10d。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 ,观察组病后 2 4h内治疗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5 )。降纤酶组治疗后Fib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降纤酶能降低Fib水平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因此它能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5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浆D—D、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和MPV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D-D、Fbg、PLT、MPV、PDW及P—LCR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志宏 《四川医学》2011,32(2):245-246
目的观察并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不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FIB≥3.55g/L组和FIB〈3.55g/L组。两组治疗相同,采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定疗效,检测血凝指标。结果 FIB≥3.55g/L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FIB〈3.55g/L组,临床显效率亦优于FIB〈3.55g/L组(P〈0.01),两组对凝血系统有明显影响,FIB〈3.55g/L组可致出血倾向。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较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者降纤治疗近期疗效优于较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者。  相似文献   

11.
12.
张锦萍  贾鹏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10-271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观察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FIB值,作为实验组;120例非脑血管患者血浆FIB值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在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5例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说明FIB测定在急性脑梗死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中FIB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血浆FIB的测定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FIB测定在急性脑缺血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受体(FIB-R)的生物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43例)及腔隙性脑梗死组(47例)于发病1~3 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01).脑梗死组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01),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显著高于病程1~3 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 脑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②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③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结论脑梗死患者应及时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判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情变化迅速,重症患者预后凶险,病情难以估计。对AP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状态改变的研究,有利于对AP病情作出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间38例AP患者入院 24 h进行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血小板(PLT)的动态检测,以了解其变化与AP疾病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全血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挑选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21d同步测定血浆Fbg含量及全血PLT计数,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3、7、14、21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第1、3、7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14、21d接近正常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PLT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Fbg的变化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急性脑血管病并不引起外周血PLT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病人纤维蛋白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并发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血栓并发症之首。长期以来,有关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晚近,人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做为ACI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人做对照组,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CI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血糖水平3个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别测定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FIB、D-Dimer水平,并选取6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MPV、FIB、D-Dimer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MPV、FIB、D-Dime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患者血中的MPV、FIB、D-Dime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PV、FIB、D-Dimer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MPV、FIB、D-Dimer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反映患者1-2个月前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仅作为临床监测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指标日益受剑重视,而且,在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的作用也屡见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