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4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认为可以观察胆道系统全貌。尤其是肝内胆(?)最满意,诊断符合率高。当超声检查显示有胆管扩张时,应首选PTC。造影时穿刺部位选用侧路进针法,对胆石症、胆道蛔虫、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到之处。PTC除可用于诊断外,尚可用于胆道减压引流。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44例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如导丝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行支架置入或内外引流术.结果 44例患者中6例单纯外引流;7例单纯内外引流;2例仅行PTC胆道造影而未行胆道引流;29例置入支架32枚,其中19例行支架置入 外引流,10例单纯支架置入.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例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351±142.4)μmol/L降至(143.5±97.6)μmol/L,1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无明显下降(<50%).死亡9例,生存时间3~21个月,中位生存期6.8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帮助了解胆道梗阻部位和病变形态的重要检查技术之一。我院于1983年4月至1987年6月在无电视监视的条件下,为28例胆道疾患病人做PTC,成功25例,现介绍如下: 本组28例,其中2例同时行经皮肝穿置管胆道引流(PTCD)。失败的3例均系胆管无扩张。穿刺的25例中23例得到正确诊断,1例因造影剂浓度过高而遗漏了胆总管结石的诊断。1例因体位关系左肝管未充盈而误诊为左肝管梗阻。 并发症:①胆汁性腹膜炎1例,因穿入胆囊所致,及时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②腹腔少量出血2例,1例系反复多次穿刺,1例系穿刺中患者突然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已广泛地应用于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诊断,但大多数是在电视监视下进行。近几年来,我们用国产双球管普通X线机,采用细针PTC检查146例,成功率为94%(137/146),1/4以上(39/146)一次穿刺造影成功,没有发生气胸、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现将造影成功的137例X线所见报告如下,并探讨造影中延迟拍片的必要性和经皮肝穿刺胆囊胆道造影(PTC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结合B型超声检查对20例梗阻性黄疽的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PTC穿刺或功率90%,造影表现颇具有特征,术前诊断准确率95%。B超诊断符合率88%。同时对PTC造影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下胆管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索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下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  3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 ,在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 (PTCD)中 ,进行PTC下胆道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通道向胆道内送入 8F鞘 ,活检钳经鞘内送入并对病变狭窄段行胆道钳夹活检 ,获取多个标本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 30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 (敏感性 96 .8% )。结论 PTC下胆道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获取组织学病理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2岁,工人。间歇性上腹痛五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一周余,初步诊断阻塞性黄疸,考虑胆囊炎,旭石症,胰头癌,胆道癌入院。入院后在电视监视下作细针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细针剌入胆囊内,注入造影剂后胆囊,胆总管、肝总管及右肝管均显影;胆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6年10月份以来采用剑突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48例。初步体会此操作具有安全、左肝内胆管显影率高的优点,与经腋路穿刺相配合,可提高胆道系统影像学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5年3—12月用国产200毫安X线机,采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共检查25例,成功率为92%(23/25)。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曲海生  孟庆堂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4):187-188,186,T029
我院自1979年5月0184年4月期间,用国产细针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简称PTC)共91例,现将我们的操作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动脉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11例PTCD术后动脉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例表现为出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造影;6例拟行胆道支架置入,撤出引流管后见引流道鲜血涌出伴剧烈腹痛,将引流管送回原位行肝动脉造影;3例引流管反复引出血性胆汁,1例术后间断黑便且血红蛋白减低,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肝动脉造影。结果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4例,肝动脉胆管瘘7例。9例患者责任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稳定,出现不同程度转氨酶增高、发热及腹痛等表现,对症治疗后好转,6例1周后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访5~16个月,均无再次胆道出血。结论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损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作为胆道系统检查方法之一,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当患者胆道梗阻黄疸严重时,胆汁不能分泌,各种胆道造影均不能显影,此时PTC检查更为必需。它不仅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而且能较好显示肝外胆管阻塞的部位、性质(结石或肿瘤),这不仅对决定治疗和手术方案能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经皮肝穿刺胆道微创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2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所有病人均依据CT、MR及B超等影像资料和血液生化检查及临床体征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组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功率为98.4%(124/126),其中46例行外引流,34例行内外引流,内支架置入35例(2例双支架),3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8例因穿刺失败或肝内胆管置管困难未能行引流术.置入引流管或内支架后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全身状况改善.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25/124),包括胆道感染9例,胆道出血8例,胆心反射5例,术中胆漏2例,术后胆汁腹膜炎1例.多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胆汁腹膜炎患者经开腹手术留置T管治疗,其中3例胆道出血患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疗效可靠,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黄效果,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选择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胆管癌胆道引流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树强  李开宗 《人民军医》1999,42(5):262-263
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很低,临床上常施行胆道外引流术,以解除胆管梗阻。1996~1998年,我院应用德国BARD-Angiomed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器械,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15例行胆道外引流术,引流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42~75岁。发现黄疸20~65d就诊。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其中4例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6例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均诊断为胆管癌。凡检查显示肿瘤位于肝总管者,肝内胆管均扩张,并有不同程度的淤胆性肝功能损害。1.2 操作方法 对术前已判定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或内引流术者6…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是继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性放射学新技术,对于肝外型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术前减压引流,缓解晚期癌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等,都已得到肯定的疗效,国内已逐渐开展(1-3)。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引流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336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成功率为85.1%,适用于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96.7%。另报道31例经皮肝穿刺作胆管引流,在造影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率为93.5%,适用于胆管阻塞的病例。引流可以改善病人的周身状况,适时手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对不能手术者,有姑息治疗的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操作技术,并发症,穿刺针与穿刺部位的选择,以及肝胆疾病造影诊断的一些X线特征:胆管结石表现为圆、卵圆或多边形充盈缺损,泥沙结石聚集成管  相似文献   

18.
现代显象诊断技术的进步,使胆道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和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就属于这一范畴.对于有胆道梗阻、胆管扩张、严重黄疸患者施行PTC和PTCD有其独到之处,既有诊断作用,又可行胆道减压引流,减轻黄疸,起到缓解病情的治疗作用.现就我院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间所进行的27例PTC和其中12例施行PTCD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确认胆管梗阻的范围及长度并选用相匹配的胆道金属支架,准确置入胆管的狭窄段,粒子条装入塑料管,经8F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Ⅰ、Ⅱ、Ⅲ型患者序贯行单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Ⅳ型患者,需要行多支架或多支引流,随后配合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并发症、肿瘤标志物、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总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 =9.271,P=0.000),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7.751,P=0.000),术后并发症少,少数仅有轻微不良反应,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74%.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可以治疗不同程度肿瘤并有效保持胆道支架通畅,患者生存期较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大量资料已充分证明,使用现代“皮针”(S-kinny needle)经皮肝穿胆管造影(简称PTC)的价值。大多数病例,使用这种技术是安全的;有助于诊断,并能清楚地显示解剖和病理。然而,做PTC 时可能出现一些畸形怪状的,有时能造成混乱的造影剂积聚。造影剂积聚的产生取决于穿刺的次数,未曾怀疑的病理所见,操作者的经验和纯粹的偶然因素。作者选择介绍了13例感兴趣,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