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颗粒细胞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6年3月至同年12月,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者43名,按获卵数量分为低反应组(<5枚)、正常反应组(5~15枚)和高反应组(>15枚).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卵巢颗粒细胞FSHR的表达,比较各组FSHR表达强度、胚胎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结局.结果 颗粒细胞FSHR表达量以高反应组最高,正常反应组次之,低反应组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注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和冻胚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颗粒细胞FSHR的表达与获卵数(r=0.719)及外周血E2水平(r=0.516)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受精率和卵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促排卵时颗粒细胞FSHR表达和卵巢反应性均较高;FSHR表达量与获卵数和血清E2水平呈正相关.研究提示颗粒细胞FSHR水平可能直接影响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B)在颗粒细胞的表达与卵巢反应、卵子成熟及胚胎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9名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的颗粒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按照获卵数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获卵≤5枚;B组:获卵61~5枚;C组:获卵≥16枚。分析比较各组INH-B表达强度、胚胎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结局。结果①A组的INH-B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其他二组(P<0.001),B组与C组间INH-B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②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与获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及可用胚胎数呈正相关(均P<0.001)。③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与IVF-ET临床妊娠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颗粒细胞INH-B表达可反映细胞自身的功能状态,颗粒细胞功能减退是卵巢反应减低、发育卵泡数目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制素B(INH-B)在颗粒细胞的表达与卵巢反应、卵子成熟及胚胎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9名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的颗粒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按照获卵数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获卵≤5枚;B组:获卵6 ~ 15枚;C组:获卵≥16枚.分析比较各组INH-B表达强度、胚胎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结局.结果 ①A组的INH-B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其他二组(P<0.001),B组与C组间INH-B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②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与获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及可用胚胎数呈正相关(均P<0.001).③颗粒细胞INH-B表达强度与IVF-ET 临床妊娠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颗粒细胞INH-B表达可反映细胞自身的功能状态,颗粒细胞功能减退是卵巢反应减低、发育卵泡数目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微刺激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效果,探讨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04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56个周期),B组微刺激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48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A组的平均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MⅡ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促排卵组中,扳机日黄体期的E2、P水平明显升高,LH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而受精率和平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泡期联合黄体期方案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输卵管切除术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双输卵管切除患者接受IVF-ET 32个周期为观察组。25例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患者行IVF-ET 30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卵巢大小、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卵巢大小、卵泡数、获卵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虽有影响,但对卵裂率、受精率无影响,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有帮助。可改善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卵泡液内颗粒细胞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R )的表达水平,探讨FSHR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卵子质量和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在本中心行第一周期IVF-ET的患者35例。采卵日收集卵泡液中的颗粒细胞,检测FSHR的表达。结果卵子的卵裂率随颗粒细胞FSHR表达强度的增加而升高(r=0.681,P<0.05);卵子的受精率随颗粒细胞中FSHR表达的增加而升高(r=0.647,P<0.05);与临床妊娠组相比,非妊娠组患者卵泡液中颗粒细胞FSH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不孕年限、获卵率、卵子成熟度、优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ET中,卵泡液中颗粒细胞FSHR的表达水平将会影响卵子的质量,进而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苗勒氏激素(AMH)、年龄、窦卵泡(AFC)、雌二醇(E2)和促卵泡刺激素(FS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寻找灵敏的预测指标指导IVF-ET的促排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于超促排卵前月经第3天抽取空腹血测定基础性激素及AMH水平;阴道B超下计数直径1~5 mmAFC数;记录年龄、体重指数、促性腺激素(Gn)总量、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长方案促排卵,观察IVF-ET过程中卵巢的反应性.根据获卵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反应组(获卵数≤5)、正常反应组(5<获卵数≤15)和高反应组(获卵数>15).用非参数M-W检验不同反应组AMH、AFC、E2、FSH和年龄等5项指标的差异性,分析其与获卵数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5项指标单独或联合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5项指标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卵巢高、正常与低反应组间比较,AMH、年龄和A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反应组的基础FSH (bFSH)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FSH/LH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E2(bE2)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H、AFC数和Gn总量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年龄、FSH、FSH/LH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基础E2与获卵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和FSH预测卵巢低反应(分组为卵巢低反应和非低反应组)优于其他指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47,0.660,AMH预测价值不高,AUC是0.107;但AMH联合年龄预测卵巢低反应优于单独,AUC是0.876.AMH和AFC预测高反应优于其他指标,AUC分别是0.822和0.764;AMH和AFC联合预测高反应AUC是0.826,与AMH或AFC单独预测相比无优势,但优于其他指标.经相关分析发现分析发现正常受精率与AMH呈负相关(P<0.01),受精率与AMH呈负相关(P<0.05),正常受精率与AFC呈负相关(P<0.05),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 AMH、AFC、FSH和年龄均能较好地预测卵巢反应性,年龄和FSH预测卵巢低反应优于其他指标,AMH和年龄联合预测低反应优于单独预测;AMH和AFC预测高反应优于其他指标,AMH和AFC联合预测高反应优于其他指标;E2不是良好的预测反应性的指标.5个指标均不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周期治疗的32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不同分为卵巢高反应组(HCG日血清E2>3 000 pg/ml或获卵数>15个,n=146)和正常反应组(HCG日血清E2500~3 000 pg/ml或获卵数5~15个,n=180),分析两组间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卵母细胞透明带、卵母细胞卵周隙、卵母细胞细胞器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周期取消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反应组的超微结构分析显示,部分卵母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异常线粒体.结论 卵巢高反应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最终降低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性与颗粒细胞促卵泡激素受体 (FSHR)表达的关系。方法 :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 ,将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分为低反应型 (卵泡数≤ 3个 )、中反应型 (卵泡数 4~13个 )和高反应型 (卵泡数≥ 14个 ) ,分别为 11例、15例和 13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 3种反应类型的卵泡颗粒细胞 FSHR m RNA的表达量。结果 :低反应型 FSHR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中、高反应型 (相对积分值分别为 0 .5 4± 0 .0 7、0 .90± 0 .17和 1.2 0± 0 .4 5 ,P<0 .0 5 )。结论 :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与颗粒细胞FSHR m RNA的表达量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卵巢早衰小鼠卵巢及生育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建立卵巢早衰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建模组、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建模后14 d,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的BMSCs经尾静脉注射至移植组小鼠体内,取等量生理盐水经尾静脉注射至建模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体内.建模后14 d及BMSCs移植2个月检测各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BMSCs移植2个月观察BMSCs在卵巢组织的定位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记录各组超促排卵后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与雄性小鼠合笼后妊娠及生育子代数量.结果 BMSCs移植后2个月,移植组卵巢间质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细胞和标记的BMSCs,但并不表达FSH受体;FSH水平和颗粒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建模组(P<0.05),E2水平及获卵数及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建模组(P<0.05),但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建模组无小鼠妊娠,移植组中2只小鼠妊娠,分别生育外观正常仔鼠4、2只.结论 BMSCs可定位于卵巢间质,显著降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指数,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提高小鼠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翟向红  孟珂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01-203,206
目的 探讨超促排卵周期取卵日(OPU)卵泡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性激素水平对卵泡发育、卵子受精、卵裂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控制性超促排卵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60例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病人,在取卵时留取第一管清亮卵泡液,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60例卵泡液中GM-CSF浓度和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卵泡液按相应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受精情况、卵裂和胚胎质量分组分析.结果 成熟卵泡组卵泡液中GM-CSF、LH和P水平均高于未成熟组(t=2.35~5.05,P〈0.05),受精组卵泡液中GM-CSF、LH、P水平均高于未受精组(t=2.36~4.01,P〈0.05);卵裂组与未卵裂组、高质量胚胎组与低质量胚胎组卵泡液中GM-CSF、P和L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97~1.64,P〉0.05);妊娠组GM-CSF和LH浓度高于未妊娠组(t=25.83、2.36,P〈0.05),而孕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t=1,68,P〉0.05);雌二醇浓度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t=0.03~0.70,P〉0.05).卵泡液GM-CSF与E2水平呈正相关(r=0.321,P〈0.01),与P和LH水平无相关性(r=0.145、0.147,P〉0.05).结论 OPU卵泡液中GM-CSF和LH浓度与相应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及其后的受精有关,而与卵裂及胚胎质量无关, 卵泡液中适量黄体生成素和P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卵泡液中GM-CSF与E2有相关性,提示E2对卵泡液中的GM-CSF水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肾养血方提高高龄雌鼠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月龄ICR小鼠分为对照组、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组、温肾养血组、温肾组、养血组,观察用药后各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线粒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温肾养血组、温肾组、养血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MSG组(P<0.05),温肾养血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最高(P<0.05)。2细胞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温肾养血组均比PMSG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中的线粒体DNA拷贝数温肾养血组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卵母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3.
王美霞  滕依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864-1867
目的 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取卵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综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取卵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丙泊酚用量、实验室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取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实验室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穴综合疗法辅助麻醉有助于降低西药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IVF-ET治疗的35岁以下女性病人依照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10个,B组:获卵数11~20个,C组:获卵数>20个,分析获卵数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病人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支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C组Gn使用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n使用支数明显低于B组(P<0.01);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当日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过度刺激率随着获卵数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提高IVF-ET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需获取足够高质量卵母细胞,且获卵数在11~20个效果最佳,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时机对高龄卵巢储备减退(DOR)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35岁的DOR患者682例,采用拮抗剂方案,均于月经周期2~3 d启动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治疗,根据添加HMG的时机分为无添加组371例(不添加HMG)、早期添加组139例(每日加用HMG直至扳机日)、中晚期添加组172例(主导卵泡直径达到10~14 mm时每日加用HMG直至扳机日),比较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组扳机日雌二醇、孕酮水平、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扳机日直径≥14、16、18 mm的卵泡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用量早期添加组和中晚期添加组高于无添加组,中晚期添加组获卵数高于早期添加组,成熟卵子数及可利用胚胎数中晚期添加组高于无添加组及早期添加组(P<0.05)。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中晚期添加组高于无添加组(P<0.05),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胚冷冻周期首次移植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DOR患者应用GnRH-ant方案时,在卵泡发育的中晚期添加HMG能改善促排卵结局和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征象及其与胚胎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体外授精的人卵裂期胚胎中是否存在凋亡,探讨卵裂期胚胎的凋亡征象与胚胎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DNA凋亡和测定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检测人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并分析卵裂期胚胎中胞质碎片占胚胎总体积的比例和发育速度与TUNEL阳性率和Caspase 3的表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碎片比>20%组胚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碎片比≤20%的胚胎(P<0.01),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在碎片比>50%组明显升高(P<0.05).发育正常、迟缓和停滞胚胎之间胚胎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育停滞组的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发育正常和迟缓组(P<0.05).结论 人体外授精的卵裂期胚胎中存在凋亡征象,凋亡主要与胞质碎片有关,胚胎发育停滞可能是胚胎凋亡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我院生殖中心在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A组:尘埃及细菌滤过空气净化系统)及后(B组: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两组周期不同年龄段(≥35岁和<35岁)的正常受精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差异.结果 对于年龄<35岁的IVF-ET患者,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后两组不孕年限、平均获卵数、优质卵数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优胚率和卵裂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对于年龄≥35岁的IVF-ET患者,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后两组不孕年限、平均获卵数、优质卵数、正常胚胎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优胚率和卵裂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结论 实验室和手术室使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能明显改善IVF-ET胚胎发育潜能,提高临床妊娠率,有效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42例 PCOS正常反应患者(PCOS正常反应组)、42例PCOS高反应患者(PCOS高反应组)及90例对照组(因输卵管或男方因素助孕者)颗粒细胞中IGF-II的表达,对比分析各组IGF-II的表达及促排卵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IGF-II在对照组、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3(0.5~1.8)、1.7(1.4~2.2)及3.2(2.5~4.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 P<0.001),其中PCOS正常反应组和PCOS高反应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PCOS高反应组高于PCOS正常反应组(P<0.001)。在PCOS高反应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日雌二醇(E2)、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受精卵(2PN)数、优质胚胎数、卵裂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及PCOS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G日黄体生成素(LH)、获卵率、受精率及可利用卵子率均低于对照组和PCOS正常反应组(P均<0.05);在PCOS正常反应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P=0.02)及E2值(P<0.001)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HCG日E2值(r=0.163, P=0.032)、HCG日≥14 mm的卵泡数(r=0.286, P<0.001)、2PN数(r=0.246, P<0.001)、卵裂数(r=0.296, P<0.001)、优质胚胎数(r=0.286, P<0.001)、获卵数(r=0.386, P<0.001)、可移植胚胎数(r=0.252, P<0.001)及优质胚胎率(r=0.155, P=0.041)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颗粒细胞上IGF-II的相对表达量与获卵数(β=0.921, P<0.001)及优质胚胎率(β=0.285, P<0.001)呈正相关,与卵裂数(β=-0.283, P<0.001)呈负相关。 结论 IGF-II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PCOS患者颗粒细胞中高表达,与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密切相关,有促进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The human ovarian 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hOMC) cells were co-cultured with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antisense ODN), nonsense ODN,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antisense ODN to FSH receptor (FSHR)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cultured hOMC cells in vitro.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growth were measured by using MTT method on the 2nd, 4th, 6th, 8th and 10th days after the interference of antisense ODN, nonsense ODN, and FSH, respectively. The apoptotic rates and the cell cycl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flow cytometry, the apoptosis index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UN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was measured by using SP immunohistochemistr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hOMC cells was increased ob-viously in FSH groups (P<0.05 or P<0.01), decreased distinctly in antisense ODN groups (P<0.05 or P<0.01), and unchanged in nonsense ODN groups,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ntisense ODN could significantly antagonize the FSH-promoted cell proliferative activity (P<0.0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optotic rat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wer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the mid- and high-dose antisense ODN groups (P<0.05 or P<0.01), while the number of cells in G1/G0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at in S phase distinctly increased (P<0.01). There was no change in nonsense ODN groups (P>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FSH ma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hOMC cells. However, antisense ODN could inhibit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the FSH-promote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in hOMC cells, at the same time, antisense ODN could inhibit hOMC cell growth by inducing apopt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